来源:研海拾珠
编辑:学长
前情提要:本人大龄工作狗,十八线城市普通家庭,本科二本,目前跨专业申请上某高校,也许明年即将赴美利坚。因为是边工作便申请,从决定读博到录取过程中做了三份工作,横跨三个城市,与各位分享这一年的新路历程,也许能给各位一丝启发,少走一些弯路。第一部分序-不安本周即将结束这份工作,开始博士生活的准备工作,可是越是临近,心中的不安越是明显。我骨子里其实是害怕改变的,目前的生活状态其实很合我意,在帝都不算高但足以小确幸的收入,温馨的公寓,步行二十分钟上班,但我知道,这一切是玻璃上的画,美好但易碎,不能长远。与其说是我选择走,不如说是我被逼走的。越是成熟,就越难勉强自己去做自己讨厌的事情。这份工作,可以说是我讨厌的,去年8月开始,离开的想法就很强烈。可我毕竟长了这么大,不能再依靠父母了。狠逼自己一把,熬出来了以后,现在也已博士录取,但到了真正该走的时候我反而会慌。应该是骨子里缺乏安全感。这也让我觉得,主动选择相比,我以前的生活经历中更多的是被动选择,所以对于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还是有些不习惯。相对于自己以前被安排的生活中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现在面临自己作人生重大的选择,自己为自己负责,有不习惯,有慌乱。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后面有父母掌控骑起来不慌,一旦父母不扶了便慌了,但踉踉跄跄后慢慢的自己能骑了,而且,随着骑行时间越长,骑车的技能竟娴熟了起来。想想,也惭愧,29岁了,好像自己还未做过自己的重大决定,从选大学,学专业,读研,一直是父母在作决定,自己落了个清闲。从决定读博士,到离职国企,二次跳槽到北京,边工作边申请,复试,录取,这次是完完全全自己做的决定,没有任何人的干扰。读博这个决定,可以影响到我30岁以后的人生,可以说非常重要。回想起来,边工作边申博的路程一路很辛苦,特别是当时还在青岛轮岗。第二节-精疲力尽记得在去年十二月在青岛的酒店里准备申请材料的场景,晚上去楼下的文印社打印材料,那个灯火通明的文印社,忙碌但友好的打印小哥。永远难忘的是回武汉递交博士申请材料的经历,可以说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周六从青岛坐高铁回北京,准备材料,周日参加了国考。下午考完国考马不停蹄回到公寓,收拾行李直奔北京西站,连夜火车赶往武汉,周一早上到了武汉,先去档案馆打印大学成绩单,然后赶回硕士学校,匆忙见了硕士时期的导师,导师当场帮忙写完推荐信,然后打印所有材料,在父亲的车上整理材料,然后在去装订,下午赶到博士高校成功递交申请。这里面有一段很值得思考的经历,我记得下午四点办完了一切事情,父亲想让让我回家住一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拒绝了,买了当晚七点飞青岛的机票,惹的父亲有些不高兴。但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多么正确。晚上十点到达青岛,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发现有公司领导的未接来电提醒,电话回过去,领导说明天来青岛,要见我,看看工作进度(囧)。因为读博的事情没有跟单位说,所以很害怕被发现,但幸好没有被领导逮到。后面就是无尽的等待,等待申请审核的复试名单。还记得等待的那段时时每天为了给公司配的车充电,每天不得不把车开到酒店附近的mall的地下车库充电,自己就在商场里面闲逛。整个申博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知道审核名单出来的那一刻。记得当时是年12月29日,一个周五,下午五点,我办完事开车回酒店的路上,天一半黑,在一个路口处我手机收到qq消息,我看了一眼是一个同申请的博友发来的,当时我的内心突然一阵抽动紧张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我打开双闪,把车靠向路边,点开手机,果然是告诉我复试名单出来了,可以交报名费了,得知我俩都通过了,互道了恭喜后结束了对话。我抑制住内心的狂喜,立马用网银交了钱,点燃了一根香烟,看着车窗外来往的车辆,我知道离胜利又近了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第二部分两线作战
前面提到我从11月起被排到青岛轮岗,那么就从轮岗说起吧。轮岗的一个好处是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非常辛苦,还记得12月的时候,跟同事去*岛办业务,回到青岛已经是晚上十二点,车窗外飘起了雪花,高架桥上就我们一辆车,仿佛整个城市只属于我们几个人的,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11月去轮岗之前见了导师一面,中间有一点原因差点没见成,还好最后见到了,双方大致互相了解了一下,导师大致留了个不错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感觉老师比较健谈,属于爽快人类型,这也让我有所放心。主要谈了谈个人经历,以及个人发展规划,英语水平如何,其中没有涉及学术以及专业方面的考察。
老师最后给我布置了一点任务,让我看五十篇英文顶刊的文献,然后汇报给他(最后自己尽力了,但并没有看到那么多)。事后分析老师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有意向,但还想再考察考察。这次见面,经过慎重考虑,我带了点糕点特产,毕竟作为一个工作过的人,要做到礼节。
这里也是一点思考,看老师要不要带点东西,我的观点是,1如果本身是在读学生,又是第一次见导师,不建议带2.如果已工作,可以根据导师的年龄和性别带一些东西,不宜贵重,主要是表现出礼节。3.如果跟老师已经认识或者是熟人介绍,可以带一点,主要是人情往来。总的来说,都不宜贵重,不能让这件事情的性质变了。
1月的青岛已经开始寒意逼人,早晨在楼下的7-11买根玉米开始在零下十度的天气下奔波,晚上回到酒店就开始看论文。这样大概到了1月中旬,准备跟老师汇报。但老师貌似很忙,自己也很忙,于是双方决定就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