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十分推崇培根的随笔。他这样说:“《培根人生论》属于数不多的应当咀嚼消化的书。你很难见到在这么小一个盘子里盛这么多肉,而且烹制得如此色、香、味俱全。”他把这本书誉为人类精神的盛宴,诱惑着人们阅读的胃口。晚培根多年的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也说:“培根的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培根人生论》涉及到了人生许多问题,文章皆以“论”为题。论题上到君王、治国之道,下到园艺、养生之道,从真理到死亡,从友谊到财富,洋洋洒洒59章,语句优美又不乏睿智。经典名句不可胜数。如果你想掌握人生的真谛,那就不能不读它。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培根的随笔,很多都不超过千字,可每一篇都是他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他人生阅历的记录与智慧才华的结晶,每一篇都充满生活哲理,贯穿着辨证思想,所有的感悟都被精炼的语句所概括。每读完一篇,总是掩卷遐想,思绪万千。他的随笔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圭峰的一处宽阔处,我打开了《培根人生论》。一只蓝颜色的鸟儿飞离了一棵树,在我的头顶做了一个盘旋,又飞向另一棵树,那迷人的舞姿,似乎照应着培根随笔那优美的旋律。合上书,身上的汗珠消失了,一阵凉爽。我追逐着鸟儿的踪影,它却隐身在我的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发出婉转的啼叫。我聆听着它的叫声,疑心是培根在遥远的地方,隔离着三个世纪向我讲述着人生的哲理。他的声音在世的任何人都没有听到过,因此我可以尽力拓展开想象。鸟的啼叫是培根的声音。这样想着时,却又质疑起自己的想象来。圭峰天生桥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哪儿。我回答在培根的山冈上。他迟疑着说:你神经。他是理解我的,明白我正在进入精神的境界,便挂了电话。我把书放进包里继续上山。一座山,是用来攀登的,如同培根的随笔,是用来教诲人生的。也许是休息了一阵的缘故,或者是培根书里的句子激励着我,我的双腿不再沉重,轻捷的身姿如同小鸟的飞翔。不由自主的,我想起了培根脍炙人口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六个字,简洁明了,却永存万代。我正在攀登的圭峰山为断裂岩形成的三角形孤峰。它拔地而起,三面为悬崖峭壁,唯南面坡度较缓,它的顶上有一寺,听说圭峰禅师宗密曾在这里坐禅。他是唐中后期最大的禅宗学者和佛教思想家,42岁那年入草堂寺南的圭峰兰若,诵经修禅。他经过坐禅的历练,说出了这样的警句: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我无数次攀登它,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模仿禅师坐禅。坐禅,我把它理解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如培根所说的那样:“我要做一个最具毅力和决心的人,我知道最能坚持灵*自由的人,就是那些一次就挣断磨胸的铁链而永免受罪的人。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我要成为一个高洁有气质的人,消除一切坏的天性,张扬一切好的天性,让我身边的朋友都因我而快乐、幸福。”培根是否知道圭峰禅师宗密我不清楚,是我的意念将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扯在了一起。但我隐约觉得,培根的精神境界,一如禅师般澄明、觉悟。山顶上的蓝天没有污染,很蓝,蓝得宁静
我的读书习惯,当然不是源于培根。但是当我阅读到他的“论读书”时,才感到自己过去的读书实在是一种实用主义。学生时代,读书是为上大学;参加工作了,读书是为了教好学生,为领导写出喜欢的讲话稿;最初的创作,不过是为了学到别人的写作技巧。但是培根却一语道破了读书的功能:“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和这句话雷同的还有一句:“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他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这些句子囊括了读书的内涵。读书、学习、研究、实践,是我们每个人从性格培养到实现自我发展必然选择的途径。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舍弃其他,周而复始,持续不断地积累,然后让知识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在谈到人性与学问、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培根提出,“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他又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三个多小时后,我登上峰顶。在这儿,我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纵目远望,深山之中比它更高耸的山峰遍布眼帘。我敞开胸襟,张大嘴巴呼吸着,呼吸着那来自千山万岭的负氧离子,心胸一片豁朗。我凝视着那座座山峰,想着哪一座山岗是属于培根的呢?培根的山岗。这样的想法有点独创性。但我又有些迷惘了,如果说,眼目中最高的一座山是他,那么我看不见的山峰还有许许多多,那岂不是委屈了培根?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这是范仲淹的诗句。范仲淹曾在圭峰山饮酒赏月,从此便有“圭峰夜月”之美名。圭峰顶一席之地筑有一庙,还有一棵青松。每当黑云压顶,必有大雨,故俗云“圭峰戴帽,白雨发泡”。据说其峰之南旧有别墅,暮山紫翠,横绝天表,月高露下,群动暂息,忽有笛声自西依山而起,上拂云汉,下满林壑,清风自发,长烟不生,倾心听之,天地人物洒然如在冰壶中也。我在想,如果培根真的置身于这样的境地,又该会写出怎样的人生妙语呢?解开包,狼吞虎噎地吃着随身带来的食物,喝着矿泉水。吃饱了,喝足了,忽然有点犯困,闭上双眼打开了盹。忽然,山风摇醒了我,睁开眼就看见了培根的书,在风中抖动着书页。我捡起它,又一次进入到阅读的境界。突然,我发现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可以在圭峰的顶上读书,同培根进行思想交流,也如圭峰禅师一样,在这儿坐禅。读着读着,我忽然想,人生这两个字真的太难写,可是培根却写得那么好,他使我超脱,让我的思维肆意放飞。也许,只有经历过许多真实离奇的故事,遭遇过许多的人生磨难,才能诞生这么深刻而又高洁的思想,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个人就是培根。山顶上的阅读、思考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再说了,我读的是培根的书,自然是不同凡响的胸怀。我启开唇,呼吸着培根山岗的气息,体味着圭峰禅师所说的“灵明空寂,与佛无殊……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我的生命体会更健康,更爽朗,以至达到精神的超越。潜意识里,我把圭峰,乃至整个秦岭都当成了培根的身躯。那么,这山风,这无数众多的负氧离子,都是他吞吐出来的。这是人类精神的大吞吐。既然我们无法躲避开尘世,那就从培根的书中寻找在尘世中生活的智慧吧。在培根的山岗上阅读,这是禅的境界。赵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小说散文集十七部,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张之洞文学奖、柳青文学奖、东方文艺奖、《安徽文学》《延河》《红豆》《攀枝花文学》等刊年度文学奖等,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写作,以哲学随笔及生态散文见长,现居西安市鄠邑区。
声明:网络图片权属不详,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往期↓
王昆:想起一束光
和谷:七双布鞋
范墩子:读杨争光
高远:意外诉讼(短篇小说)
柴静:只是欢喜随意而至
秋子红:从前的女人
林语堂:论躺在床上的妙处
萧红:雪天
胡颖:持守如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