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梁启超世界上最美满的人生观,就是佛教人生
TUhjnbcbe - 2021/3/30 12:17:00

“我自己的人生观,可以说是从佛经及儒书领域得来。”

他在晚年时期公开宣称:世界上最美满的人生观,就是佛教人生观,也就是“无我”。

常说着“未能自度,而先度人,是为菩萨发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他,为中国佛教文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便是跨世纪的文学家梁启超。

01

初识佛教

年春,年仅十八岁的梁启超在同窗陈千秋的引荐下拜访康有为,当时梁启超已经中举,年少有为。

两人见面后,相聊甚欢,康有为忽而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这对梁启超而言可谓是当头棒喝,震醒了沉醉于科名之喜中的梁启超。

年,19岁的梁启超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先生又常为语佛学之精奥博大,余根浅薄,不能多所受”。

自此,梁启超踏上了佛教文化的启蒙之路。

年,梁启超北上进行维新变法。当时他与谭嗣同、江孝通、曾刚甫等人结交,他们之中不乏好佛之士。

他们平日“文酒之会不辍,更喜谈佛学。”其中不少人对佛教文化有较深的造诣。

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梁启超写道:“启超近读经,渐渐能解,(亦不能尽解,解者渐多耳)观《楞伽记》,于真如生灭两门情状,似仿佛有所见,然不能透人也。”

不难发现,梁启超受好友们的熏陶,从佛学里安心立命,并用佛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0

以佛教救国救民

梁启超在《复友人论保教书》中指出,“夫天下无不教而治之民,故天下无无教而立之国,国受范于教,肉食听命于匹夫。”

说明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必须有国教。而此时的梁启超所推崇的是孔教。

但是孔教并没有能够帮助梁启超变法成功,戊戌变法流产后,在日本、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梁启超将经世的重心放在了佛教身上。

他希望以佛教慈悲普度的精神、博大精深的内涵实现救国救民、世界大同的远大*治抱负。

从年起,梁启超写了大量的佛学著作来宣传佛教的价值与功能。

“当时于儒家之外,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已。六朝三唐数百年中,志高行洁、学渊实拔之士,悉相率而入于佛教之范围”、“横尽虚空,竖尽来劫,取一切众生而度尽之者,佛其至矣,佛其至矣!”

年,梁启超认为佛教“广大深微”,并推崇佛教为中国立国之宗教。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之信仰乃人世而非厌世”、“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至此,梁启超充分肯定了佛教在救国救民中的巨大功能与价值。

03

“谓孔不如佛之备也可”

从梁启超留下的文字来看,年后他的佛教信仰不仅从未动摇,而且逐步加深。

4年,梁启超发布《余之生死观》,这也是他的信仰宣言。

“人死而有不死者存”、“谓凡造一业,必食其报,无所逃避”、“一则以善业之不死者遗传方来,而使大我食其幸福;一则以恶业之不死者遗传诸方来,而使大我受其苦痛”、“是谓小我之乐,必与大我之乐相缘”。

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梁启超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坚信不疑,而且看到佛教中的“小我”与“大我”,以及近代科学中的进化论及遗传等现象“若合符契”,进而指出“谓孔不如佛之备也可”。

逃亡日本时,梁启超也未曾中断与佛教挚友的交往。

“昨因心事烦扰之极,偶一读《内典》,以收摄之,故有感触,忽起念托购经论,函想已收。不如意事,纷沓并接,心如辘炉,并文字亦不能成一称意者。治心之学真荒落,奈何奈何。”

佛教的苦空无常思想,给仕途失意、漂泊在外的梁启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

04

“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自年起,梁启超师从林宰平修习净土宗,对佛教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年至年的欧洲之行,让他重新审视佛教文化的价值,欧洲之行结束后写下代表著作《佛学研究二十篇》。

梁启超编著的《中国佛教史》,对佛教文化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

此外,他还前往金陵支那内学院听欧阳竞无讲解唯识等大乘经典,即使病中也按期前往,“方知有真佛学”。

他在《清代学术概论》就自认:“社会既屡更丧乱,厌世思想,不期而自发生;对于此恶浊世界,生种种烦懑悲哀,欲求一安生立命之所;稍有根器者,则必逃遁而入于佛。”

晚年的梁启超闭门谢客,专心研习《圆觉》、《楞严经》、《成唯识论》等,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也说“我现在抱病杜门谢客,号称静养,却是静而不养,每日读极其深奥的《成唯识论》,用尽心思”,“我笃信佛教”,“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梁启超还时常将佛教理论向青年介绍,并且妻子也深受其感染,“夫人夙倔强,不信奉任何宗教,病中忽皈依佛法,陨前几日,命儿辈为诵法华”。

“创造新中国,非赋予国民以新元气不可,而新元气决非枝枝节节吸受外国物质文明所能养成,必须有内发的心力以为之主”,此“内发的心力”对梁启超而言即是佛教。他也正是通过佛学来实现救世、救心与救学理想。

梁启超的一生,为佛教史研究以及佛教经典考证作出巨大贡献。

同样,佛教中无常无我的认识论也对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曹树明,论梁启超孔教观的转变及其佛学因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肖承罡,梁启超的佛教文化观,佛教文化,

盛仰红,梁启超: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佛教人生观,名人与佛教(下)

李小艳,梁启超经世佛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

-END-

文章推荐

1、界诠法师专访

有人在尘世繁华中卑微,有人在遗世独立里无畏!、济群法师专访

深入喧嚣红尘,度芸芸众生;出离纷扰人世,修如如不动菩提心!

3、贤志法师专访

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却混迹于老人圈,成为老人家最爱的养老和尚

4、他十年收养近百弃婴,身披袈裟却为财奔波“我也知道钱这个东西不好!可佛祖又怎么会责怪我?”5、莲花养老

师父,入住养老院需要什么条件?他说,无条件,来就收!6、当代比丘尼很神秘?女神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比丘尼一天的真实生活7、绍云长老专访

从悬壶济世的赤脚医生到普度众生的禅宗大德8、悟端法师专访

从没读过书的农村小孩到才华横溢的出家和尚,你不是他,怎知他走过的路9、五一话“农禅”:让我们走近当代比丘尼,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竟然可以这么美10、师父,您有没有想过放弃?他说:不敢想,孩子们只有我,我放弃了,孩子怎么办?”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梁启超世界上最美满的人生观,就是佛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