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佛教是非人生的,或者说是出世间的,这是大众对佛教的误解。大乘佛法就其“本义”说,是“发达人生的”“发达生命的完满生活的”,是一种“究竟的人生观”。太虚大师十分反对把佛教变成一种故弄玄虚的工具,而主张佛教应是为化导人世的实际生活而设的,任何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人生,不了解现实生活,即使他读尽千经万论,也无异于“卖椟还珠”,基于这种思想,太虚大师认为,学佛应该先从做人开始。
所谓学佛先从做人开始,亦即学佛的第一步,在于首先完善人格,好生做个人,做个有人格的人。只有先成为一个完善的好人,然后才谈得上学佛,若人都做不好,怎么还能去学超凡入圣的佛陀呢?
这些说法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刻,它把传统佛教那种远离人间、可望而不可及的佛教,直接植根于人生、直接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改变了过去的佛教与人生脱节,佛教自佛教、人生自人生的形象,使人认识到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做成一个完善的、有人格的人,然后再逐步向上,便可以“增进成佛”、“进化成佛”。他有一个著名的偈句,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学佛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勘验自己的现前一念使之符合佛陀的教导,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神秘的方法可用,更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可以使你即身成佛。”“学佛的人,应该注重最基础的道德修养,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和利他的善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近十年来倡导“生活禅”,主张把禅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他说:“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星云大师也一再强调:“佛法是人生的学问”,他认为:“佛法的主要精神是提高我们的人格”,教我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一个“有人格”的人。
人们知道,释迦牟尼之所以创立佛教,其出发点就在人,其所说的法,也是针对居住在这个世间的人,不论是四圣谛,还是十二因缘,出发点和落点都是在人。
正如《法华经》所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出现于世,是为开示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济度一切众生。人间佛教之注重人生,强调人间性,更与大乘佛教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