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慧开法师人间佛教的生死观建构刍论佛教生死
TUhjnbcbe - 2021/3/27 1:04:00

六、人间佛教的生死观建构刍议—生命的永续经营理念

基于上述的讨论,笔者基于三世的生命观而提出「生命的永续经营」之理念雏型,作为人间佛教的生死观建构的核心概念,再由此开出二阶段的建构刍议:一者,对死亡意义的省思与肯定,以建立正向的生死观;二者,死亡(往生)的准备,及早规划个人生命的永续经营,分项条列简述如下:

(一)对死亡意义的省思与肯定——建立正向的生死观

1.如实了解导致死亡的原因:老朽、疾病与灾祸。如本文第四节所论,「老朽、疾病与灾祸」这三者是导致我们的肉体色身终究要告别生命舞台的主要及直接原因,而且是避免不了的。平时应注重个人的卫生保健与养生之道,当面临老病之时,则要以平常心面对。

2.了解死亡的难题与挑战:能否善终而有尊严。然而我们面临死亡之际有一项难题,就是能否善终而有尊严。《尚书?洪范》篇中说人生有五福(也就是「五福临门」这个成语的出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最后一福「考终命」即是善终;换言之,也就是死亡的尊严与质量。古哲将善终列为人生五福之一,而且是五福之终极,可见其对人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肯定死亡的意义:休息之后再出发(Lifewithoutdeathisun-bearable)。如果生命只会老化而不会死亡,那是很可怕的事,因此死亡对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义的。没有死亡的人生是不能忍受的,死亡并不完全是个障碍,它让我们休息之后再出发。死亡是生命的一种转换,绝不是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从心理建设上出发,肯定死亡的意义,进而以正面的态度迎接死亡的自然到来。

(二)死亡(往生)的准备——及早规划个人生命的永续经营

既然面对生死大事是人生中一门必修的课程,我们就应该及早作研究的功课与死亡(往生)的准备,免得「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届时措手不及。面对死亡(往生)的预备功课,包括灵性层面的提升,宗教哲理的探求与思惟,生死观的建立等等。在世间人伦与法律层面,则有预立遗嘱,以免身后引起子孙的纷争。具体的工夫则有平日的养生之道,以及宗教修持,以期能预知时至,潇洒走一回。

1、培养及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观与生命观,了解宇宙之广大浩瀚,以及生命境界无限提升与开展之可能,以克服面对色身老朽衰败乃至死亡的无谓恐惧。

2、预立遗嘱:预作规划及安排个人的生死大事,包括:安排家务,处分财产,付嘱后事,交代心愿,期无后顾之忧。

3、开展未来生命的规划:依个人愿力的抉择,未来生命的规划与开展,有二个大方向:一者,发愿往生佛国净土,或者依其个人的宗教信仰与心愿,往生天国乐园等处;二者,乘愿再来,回入娑婆世界,行菩萨道,普济众生。

4.迎接死亡(往生)时辰的到来:当个人步入生命的后期,面临老病之际,能预知时至,从容准备,以期身无病苦,心无罣碍。

5.万缘放下以告别今生、迎接来世:当个人世缘已尽,临命终时,能正念现前,无有恐惧,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潇洒走一回。今生善终的结束,即是来世善生的开始。

七、结语—生命的永续与挑战

生命的经验,尤其是生死大事,其实很难完全用理论来规范。生死的疑惑并非只是学术殿堂里的课题与论述,而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亲身面对生老病死的现象时,都可能在心中产生的罣碍与困惑,这也是吾人在生命历程中,迟早所必然欲探究的终极关怀。

十一年前()的暑假,笔者应邀赴香港及澳门演讲,佛香讲堂的法师介绍了一位郑姓医师来找我面谈。原来,郑医师之前就来过讲堂,欲向法师们请教有关死后生命的问题,讲堂的法师告诉他,已邀请我在暑假期间来香港演讲,届时可与我见面深谈,郑医师听了很欢喜,就与讲堂的法师预约与我会面的时间。见面之后,他告诉我,他为了探索死后生命的问题与生命的究竟真相,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经典,请教过很多人,都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案,所以才会找到佛香讲堂来。相谈之下,了解到郑医师好学深思,但是太急切于从知识的层面,获得到确切的答案。我请他先说出他心中最罣碍或疑惑的问题是什么?以下是对话的大致内容:

医师问:人死了以后,到底还有没有?我反问:你到底担心什么?

医师说:我担心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再问:如果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灰飞烟灭,一了百了,那你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医师一时无言,接着又说:你说得也有理,好像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如果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归于虚无,那么我这一辈子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努力与不努力、认真与不认真、行善助人与作奸犯科,又有什差别呢?

我说:的确,如果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必然导致生命存在的断灭,生命价值的失落,乃至生命意义的空虚,从哲理上来说,你心中的疑惑与罣碍是有很深刻的道理和意义的。

医师又问:那又如何能解决呢?

我说:你所担心的「死后什么都没有了」,佛教称之为「断灭」,不过佛教认为生命是不可能断灭的。虽然有一类的声闻行者证到阿罗汉果,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不来人间,看起来似乎是一了百了,但是他们的生命绝非断灭,只是因为断尽见思惑的烦恼,而不再经历生死轮回。但是未来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会乘愿回入娑婆世界,出生入死,普度众生。至于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则是无明烦恼缠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生命的历程是没完没了的,死了以后不但有,而且还会轮回再来的。

医师松了一口气,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我接着又说:可是我却反而开始担心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生命「没完没了」,死了以后还会轮回再来,那么来生你到底要去哪里?又可能会去哪里?这就成了一项严重的问题,怎能不令人担心呢?有人说那是下辈子的事了,反正也无法事先预知,所以就不要操心了。这样说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万一不慎转生到战乱地区变成难民,或者生到落后地区变成文盲、乞丐或奴隶,不是很可怕吗?所以在今生结束之前,应该要好好规划来生的方向。

以上的对话的内容,其实并非特殊的个案,而是反映了多数大众的心声,其中蕴含了面对死亡的恐惧、罣碍与困惑,但同时也怀抱着来世生命的希望与出路。生死的课题是需要用功参究才能深刻契入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汲汲营营于名利,多半未曾认真地思惟生死课题,因此对生与死的困惑是难免的。虽然如此,生死的玄机是人人得以参究且证悟的,即使尚未证悟,而未来生命的希望从来就不曾消失过。

综合本文的论述,从三世生命观的宏观视野来看的话,绝对断灭意味的死亡是不存在的,因此,担心死后堕入虚无而产生莫名所以的恐惧,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然而就众生分段生死的自然历程而言,每一世生命的结束与下一世生命的开展,仍然是吾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生命流转的过程中,如何活得心安理得,在生离死别之际,如何走得潇洒自在,在死生蜕化之际,如何抉择开展未来的新生命,是芸芸众生永远的必修课题。

三世生命观蕴含着一种积极而且有开创性内涵的生命观架构,提供了一种生命永续经营的视野与理念,可以破除断灭的迷思与谬见,可以消解面对死亡无谓的恐惧,以及打破一世生命观带给我们在思惟上的局限。虽然三世的生命观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但绝非意味着生死的问题就此都解决了,反而有很多功课要做,因为在生命展转蜕化的轮回历程之中,面对过去有累积的业力与习气的牵引,面对未来则充满了众多内外因缘变量与可能性,所以也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挑战。

若欲根本解决吾人生死大事的问题,就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课题,而是需要回归到每一个人主体性的智慧抉择,以及具体的实践工夫。

文章来源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人间佛教》学报

艺文第八期

图片来源

网络

复旦禅学会

是以复旦校友为主体的非营利性校友联谊组织,凝聚了一批志于明心见性之道的社会中坚力量。本会旨在为社会各界有志于佛法学习的有缘之人提供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以佛法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以期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慧开法师人间佛教的生死观建构刍论佛教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