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阅读点亮人生佛教的生活方式,真的很环保
TUhjnbcbe - 2021/2/27 19:53:00
3.12植树节

“九九尽,春已归”,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美好的春天随着樱花的绽放而如约到来。

今天也是3月12日植树节。植树节,除了植树之外,更多的是要将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人。

佛教,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生态思想,千百年来,佛教徒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即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这集中体现于生活节俭及素食、放生、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活动中。

佛教的环保实践,不仅有利于佛教徒的自我完善,有利于祥和社会、服务人群,同时也昭示出全球生态环保的根本出路,即从我做起,提高认识,人人参与。

戒杀护生

佛教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虽然身形、智慧、能力等各不相同,但在贪生恶死方面,在追求安宁幸福方面没有根本的不同,在佛性上更是平等的。佛教要求信徒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不吃荤食,培养慈悲为怀、报众生恩以及普度众生的情怀。中国汉传佛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主张素食,梁武帝曾在同泰寺颁发《断酒肉文》,使得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传统,这种优良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佛教素食是落实不杀生戒的有力保证。素食的根本目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慈悲观念。

现今,佛教不仅仅局限于放生,更是提倡科学放生,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放生活动,不因为盲目放生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结夏安居

佛教遵循在动植物滋生的雨季结夏安居三月的制度。为避免外出踩踏生命,佛教僧人会在雨季齐聚一处,用功办道,避免外出。汉传佛教结夏安居的时间为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文明进香

佛教提倡文明进香。礼佛烧香,不在多少,旨在向佛祖表达一份皈敬之意,正所谓心到佛知,然而许多人不明此理,以为烧香越多越好,成把成把地烧,弄得寺院烟熏火燎,既污染环境,又易造成火灾,不利于古建筑等文物的保护,因此各寺院大力提倡文明进香,而每次燃一至三枝香即可,同时亦提倡向佛祖献花,以免污染环境。

植树造林

佛教徒有植树造林、养林护林、栽花种草的优良传统。佛教寺院通常都是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清幽。这既是缘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念,也是出于参禅修道的环境需要。以鸡鸣寺为例,虽然鸡鸣寺地处闹市中心,但寺院内依然树木茂盛、花草芬芳。这种备受后人向往的地方,也正表现出佛教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和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中积极而特殊的意义。

知足寡欲

佛教徒向来知足寡欲、勤俭理财,这也是佛教一个重要环保思想。“知足者常乐”就是其中的道理。清除污染、美化环境是佛教徒们每天要做的事情。禅宗有一首偈语:“身是菩萨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也是他们心灵的真实写照。人心需要不断地闻法修行而得到净化,环境更需要人们不断地治理与维护而得到美化。佛教徒往往将心灵净化与环境的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和经验应当值得所有人借鉴与学习。

崇尚和平

佛教反对暴力,崇尚和平。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战争不断,不仅使许多人长期建设的成果毁于一旦,无数生灵惨遭涂炭,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佛教向来崇尚和平,历代僧人都在寺庙里修心养性,一向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各种形式的战争,在历史上也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佛教关于和平的教义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我们理应大力弘扬与学习。

佛教中有着丰富的环保思想,佛经中说,“心净则国土净”,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只有众生心清净了,国土也就庄严清净了。环境的清净庄严,根本在于净化人心。

人们应该对自然环境少一点破坏,多一点美化;多栽几株花,多植几棵树;少猎杀一些动物,节约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地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本文节选改编自:张美云、孙娟娟《论佛教折射的环保理念与环保实践》《五台山研究》年1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点亮人生佛教的生活方式,真的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