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Kumārajīva,-),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被世人公认为汉传佛教奠基人,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哲学家、汉语言学家、音律学家、星象学家,佛经翻译学鼻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鸠摩罗什家世显赫,其祖上为名门。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并日颂千偈,7岁出家,9岁便能登坛讲经,名闻西域,是名副其实的神童。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
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
他主要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后秦,一生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卷,其所译不同佛经分别成为三论宗、成实学派、天台宗、净土宗等各派依据,由此被称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
其所译经典极为广泛,比如《金刚经》,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老幼皆宜接受,无论是老大妈、小沙弥还是达官贵人,其经文几乎家家有一本,从其译本出现,绵延流传历经多年而不衰,其家喻户晓的流行程度有目共睹,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年译出。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另外,鸠摩罗什所译《法华经》等,在中国汉地也流传甚广。
鸠摩罗什一生弘扬佛教,位于龟兹古国的克孜尔石窟,就是其一生的起点。石窟又名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石窟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个石窟群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共有石窟个,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
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这些古龟兹国画师们的宏篇巨作,主要记录着大约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新疆地区历史现实生活的图景,为研究古代新疆的*治、经济、文化、*事、民族、民俗等情况,以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可惜的是,是由于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更由于人为的和历史的原因,壁画的破坏已令人触目惊心。30年代初,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考古队,从这里盗走的壁画、塑像和其它艺术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汉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罗文的文书,达上百箱。英国的斯坦因等,也来疆盗走大量壁画。这些“探险者”疯狂的掠窃,破坏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整体美,留下惊世遗憾。
余于庚子深秋假期,参加了有影响力的“友朋会”组织的读书游学活动,欣赏这些中华瑰宝,且有幸与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秦晖金雁等同行并受教多多,赞曰:
龟兹寒秋闻潮音,
千年宝窟终登临。
疆内八宗寻释源,
域外净土隔尘心。
常思佛国多繁盛,
尚怜壁画少留存。
今古流年如逝水,
圣僧飘过不留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