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佛法与人生
TUhjnbcbe - 2021/2/13 9:04: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恩洋在成都讲经毕后,便道至青神中严寺,访旧友邱希运先生。因慕贵县山水之胜,约同来赏。得与诸君相晤,承请讲演佛法,此固余所不敢辞者。今日所讲题目,为佛法与人生。于此题中,第一先须明佛法是何义,第二方明人生是何义,然后乃论佛法与人生之关系。

今先讲佛法二字。佛之一字,是梵语(印度语之略称),具云为佛陀,意即觉者。如孟子称伊尹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者是也。然在中国之所谓觉者,乃是示人修齐治平之道;在佛法之所谓觉者,则为了解人生之真相。盖佛所见之人生,如梦境,如苦海,故其所说之法,端在示人以如何觉悟,如何解脱。是以佛法所言觉者之意,较儒家之所谓觉,犹更进一层。法之一字,有广义、狭义、最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如佛所谓一切万有,凡见闻觉知所及者,皆谓之法。此约当于事物之义,如云万事万物,即佛所谓万法是也。狭义的法,即普通所谓方法,凡作一事,必有一种方法,世间百工之事,莫不皆然。最狭义的法,即佛法之法,此仅限于如何作事,如何修行,如何作人,即当于中国之所谓道,亦即伦理之义。今所讲者,则为最狭义的法。盖人之为人之道,各随其认识信仰而不同。

故儒家有儒家之道,道家有道家之道,乃至耶回等教,莫不如是。今所谓佛法,则是佛陀教人修己为人之道是耳。

佛法二字既明,当讲人生。人生二字,义甚普通,泛言之,一切人从生以至于死,其中所经历者,皆谓之人生,凡衣食住行之营求种种皆是。然若以此言人生,则人生实无大意义,而与昆虫禽兽之生活,无大差殊。但昆虫禽兽之生活,纯受本能之支配,其生息灭亡,听之自然,无有若大问题。而人之生活,与其相较,则实大异。盖昆虫禽兽生活所需者,全为简单,其抵拒环境之力,亦较强盛。而人则不然,其生活之需要既极复杂,而抵抗环境之能力,又极薄弱。因是之故,人不能单独生存,必有人群之结合,所谓互助是也。然人群之问题,又更为复杂。盖人生既须互助,乃有人群之结合,而人群之相处,又有相争相夺之事,其矛盾既有如是,故其问题益难解决,于是乃有种种事业之营为,如*治、法律、宗教、教育、科学、哲学等等,皆所以谋解决人生之道。然于人生都未能为究竟之解决,以其所解决者,增为枝节,而于人生之根本实相,未能澈底明了故也。

上来已略说明人生及其矛盾,并世人解决此问题之不究竟。以下即明佛法与人生之关系。佛法所认识之人生,与其解决人生之方法,恰与上相反。盖佛视人生是一大迷,如大梦者,故其诏示于吾人者,乃是指出人生之错处,须将此错处根本取销,而人生之真相乃见。然欲明此义,还不从佛法所说之人生来讲,仍就吾人所现有之生活来说。吾人之生活,自堕地以至老死,无时无处。莫不经种种之苦难,以故吾人终日所作之事,无一而非为谋拔除苦难者,小之则营谋衣食,大之则捍卫国家,靡不如是。总之人生种种营谋,旨为救济死亡而已,然究竟能澈底除其苦难而免除死亡耶?按诸事实,吾人盖无一能免于死亡者。今于人生,可作—喻,人生犹如一判决死刑之囚犯,其生于斯世,犹如栖息于监狱中,无论其时光之久暂,一生之业报若尽,终不能免于无常之刽子手也。自古帝王,如秦皇汉武之访神仙求长生,盖无不感于此而冀求免于死亡者,由此乃觉人力有所不能及,必有超乎世间之方法,而佛法之需要,于是乎兴。或谓如此,佛法岂不同于神仙之长生之术耶?曰,不然。佛谓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有生必有死,是人所不能免者。然虽有生死,而又决不至于断灭。此语虽似奇特,而实是寻常。譬如中国,虽经数千年,历代变迁,而中国至今犹存。是以世间诸法,虽转变无常,而决无断灭者;又以吾人所住之地球论,据科学家之推测,亦有毁灭之一日,佛法于此世间,亦有成住坏灭之说。盖有生必有灭,乃自然之定律,非可由人力所能左右者。如此则知佛法之不同于神仙求长生也明矣。至佛法所谓不断灭之义,亦可以科学证之。自然佛法与科学有绝不相通之处,然吾人就方便说明计,则科学所谓之物质能力不灭,亦可举以相证。但科学与佛法不同之处,在心识之有无。科学家以人生之构成,由物质之结合,而心识之显现,则不过物质能力之副作用而已。佛法则反是,乃以心识为主,一切有为法,皆由心识之转变而有,而一切外境,则反为心识之副作用。此等问题,乃古今所争论不易决者,固非简单数语所能说明,如欲彻底明了,必须涉及唯识,然此义最深细微妙,此处不能详讲。略明此义,试举一喻明之。譬之吾人入梦时,于梦中所见之山河大地,男女恩怨等,在未醒时,无不认为实有,实则梦中所见一切境界,皆为吾人梦中心识所转变之相分而已。又再举一喻明之。吾人之嗜好各殊,因而对于味觉所感者亦各异,如蜀人嗜辣,湘人嗜辛等,至如畜生中狗之于粪,其所嗅所尝,与人尤相悬绝,以此证外境为识所变,其义更明。夫物相既随各个之性行而异,其无固定之性明矣。是以吾人能知心识作用殊胜,高于外境,则于唯识道理,自然相信无疑。

唯识之义既明,即可讲心识不灭之义。欲明此义,须知心识亦同于诸法,是不常不断者。诸法之不常不断,即以吾人之生活验之,亦是如此,所谓转变相续者是也。何以言之?如人之由少而壮而老,是即转变,虽转变而仍相续,此义科学家亦言之,而吾人一身为无量数之细胞所组成,细胞无时而不有生死,其间之新陈代谢,七年即可完全更换一次。新陈代谢,即转变相续之义。故吾人之身,决不可说同于初生之时,盖七岁以后,吾人之全身已经消灭尽净一次矣。然此语犹嫌粗略,若在佛法,则谓为刹那生灭。刹那为极短时间之单位。如何谓之刹那生灭?谓凡一动作,才生即灭,如吾人谈话,刚说初一字时,说出之后,此音立即消灭。又以灯光喻之,光之生起,即油之消灭,焰炷相续,继续不断,殆无须臾之停留。又如河水之流,今年见其如此,去年亦见其如此,而此河流之水,亦是须臾不停,刹那生灭。西哲云:濯足长流,屈伸之间,已非前水。人身之转变不断,亦如声音灯光流水之相续相似,人身若不转变相续,则无有由少而壮而老之生长变化,世间亦无一切法之生起,岂不成一块然混沌之物哉!吾人既知人生不常不断,则今生虽死,必有他生,永无穷尽,此佛法所谓轮回是也。轮回之说,果有证乎?此在历史上亦有记载者,如羊祜之识金环等;而《高僧传》等,记此尤多,不胜枚举。由此可知,吾人之心识,寄于身躯,如屋舍然。宅既朽而人可他去,身既灭而心识又可于别处结生。此不过譬喻之词,此中理趣深微,非深明十二缘起,不能究了也。至心识转变之相如何,佛法则明五趣轮回之说。五趣者,人、天、地狱、饿*、畜生是也。趣之一字,为趣向归宿之义,人趣固不待言,天趣则在人之上,以其福德业果较人趣殊胜。地狱则有无间地狱、八寒地狱、八热地狱等。*之种类亦多,概言之,聪明正直福德殊胜者为神,愚痴无智悭贪鲜福者为*,然皆摄于*趣之中。畜生则为人所能见者,其数亦繁,如禽兽等。此之谓五趣轮回者,言其死此生彼,终不出此五趣之范围。然依何而有轮回?谓依于业力而转。业之一字,义谓行为。人之一生,即依于业而生活,因有业而后有报,报即享受之义,吾人作何种事业,即可得何种享受。如勤俭得富乐之报,懒惰得饥寒之报,此等现报,皆人所能明知者。夫业报即因果之定理,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此理丝毫不爽。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此因果之理,一人如此。一国亦然。如中国之能生存于世界,历数千年而不灭者,皆由吾国先进开拓此文化,有其永久之价值在也。至近日之衰弱,而受外侮,亦由前此数十年武人*客所种不良善之业而致;推之近今世界之祸乱,亦即帝国主义等之恶因之所招也。由此言之,故欲中国不亡,亦须自造善业。中国如此,世界亦然。故人类生活,国家生活,无不由业力之支配,业有三种,谓善恶无记是也。然此中能感果者,唯善恶二种为能。何谓善业?能为此世他世利益者是,能自利利他者是。若只自利而损于他,皆非善业,然利他未有不能自利,而真自利亦未有万能利他者。恶业则与此相反,既以害他,而复自害。故善业与恶业之差别,乃由其能为利益与否为判。此又有空间与时间之关系,而不限于一时一世也。

如欲细论善恶二业,各有十种。十善业,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十恶业,则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是也。人能修十善业,即能感得人天福果;行十恶业,即能感得三涂苦果。故五趣之果,由人善恶业之所招致,其间无丝毫或爽者。然此等业,又由何而造?谓由吾心之所造作。吾心既能造善恶业,则吾心能为自主。然业力所招感之苦乐等果,则非吾人所能自主矣。所谓此自作自受,作既由其自作,而受亦不容其不受;生死之果,既由吾人之业力所招致,则吾人决不能避免者也。苟吾人能明业果相续之理,知人生为不常不断,则于生死,无所用其趋避。是故人生问题,不在生死,而在其所以生死,所以生死者,即吾人之心识与业力耳。吾人欲求所以善其生死之道,即当于个人之心与业上用功。即世之求神仙者,亦当如是,而非执著形骸所能得者。此犹对于求人天善果者而言。至佛之教人,则不仅此,而在使人出离生死,得真解脱。盖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不修佛法,五趣轮回无有了期,虽得人天善果,业尽仍归堕落。吾人既知五趣轮回,由业所感,则欲求免除轮回,出离三界,惟有不造世间诸业,修出世业。复次,吾人之所以有死者,由于有生,若能不生,即可无死。故佛法非教人生而不死,乃是教人出离生死,得大涅槃。所谓涅槃者,即惑业尽净,所证得之清净微妙、不生不灭之圆成实性是也。然如何能证此果?谓先须断除惑业修出世行。佛法于此说有三无漏学,及四圣谛、六度四摄等法,令人修学,得证无生。三学者,谓戒定慧三学是也。戒者,谓于吾人行为上之一种规定,何者当行,何者当止。盖戒以禁制为性,因人心不能无造作,既有造作,不能全无错误,故佛为人制定一种规律,使其行为上免于错误,合于善行。譬之*纲为*员共同遵守之纪律,若行若止,不可违犯。又如中国所谓之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意在使人归于正途,免造恶业,其利益可使人今生成一善人,而于来生可得人天善果。如持戒精严,复能得定,心既得定,自能免于忧患恐怖,是谓戒学。定学者,谓系心一处,勿令散乱,数数修习.令生观慧。盖吾人之心,所以不能定者,一由于外境之迷惑,如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故欲得定,须令心不外驰,所谓君子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次则由于吾人内心之烦恼。内心烦恼,略有五种,谓贪、嗔、痴、慢、疑。一切有情,内迷于心,外惑于境,终日寻求,无有暂息,故佛就内心烦恼,说五停心观,以对治贪等烦恼,是为修定最初工夫。五停心观者,谓多贪众生,修不净观;多嗔众生,修慈悲观;多痴众生,修缘起观;多慢众生,修界差别观;多疑众生,修数息观。此外如念佛,亦是修定一种最好方便法门,以念佛时,口持佛名,心观佛像,相续不断,久自得定。此中详讲,则甚繁冗,今仅略示各相。若欲详求,可读瑜伽师地论等书,依之修习,自能得定。慧学者,教人以正知正见而证得人生诸法之实相是也。慧有三种,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闻所成慧者,即是亲近知识,听闻正法所得之智慧。盖人之智慧,虽有夙具,然须得前人之指示为增上缘,乃有所知,决无不袭前人之经验,而能增长其知识者。故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世间学问尚且如此,何况出世正法耶?故博究经论,即能得闻所成慧。虽然,既多闻矣,不加以思,则于义理犹不能贯通,而贯通义理,即思所成摄。思之既通,而于身心犹不关切,故必假于修,所谓实行亲证者是,是为修所成慧。吾人修学佛法,皆须经此三种步骤,乃克有成,不然,终属门外汉耳。

三慧之义既如上说,更须知佛法所谓慧者,究与世间之慧有何差别?盖世间之慧,但能了解世间事理所知境界,范围甚狭,每不如理。而佛之所谓慧者,则重在出世间无漏慧,此慧贵能亲证诸法实相,如理如量,不增不减,是以超于世间智慧。二学既明,次明四圣谛。四谛者,谓苦、集、灭、道。苦集为世间因果,灭道为出世间因果。苦者,吾人所感生死之苦果;集者,即定能感此生死苦果之业因;灭者,即是无漏净慧所证涅槃;道者,即能证此灭所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此略举名相,广如瑜伽杂集俱舍等论。六度者,度谓能拔除自己之苦恼,与他人之苦恼,而度于彼岸是也。其数有六,谓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布施者,谓以已之物.施之于人,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二,谓外财、内财,外财谓金银珍宝国城等,内财谓头目脑髓等。然此非骇人听闻之事,即今舍身为国者,亦此意也,是皆菩萨所行,固非常人之所能及。持戒有三,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与声闻共修,后二种戒唯属菩萨,以声闻乘重在少事少业,自利为胜,故唯具摄律仪戒,菩萨不尔,利他为胜,亦具后二。安忍有三,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有三.谓擐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至于禅定智慧犹有多门,今限于时间,不能详及,欲求广义,可取拙著人生学大士行细阅,可以明澈。四摄者,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行菩萨道时,以此四法摄受众生,故名四摄。夫六度四摄,皆菩萨行,由此可知菩萨之行,不但超于凡夫,而且超二乘,盖以凡夫耽著生死,二乘沉醉涅槃,而菩萨既不住于生死,又不住于涅槃,此所谓无住涅槃,乃名大涅槃。复次,菩萨度生,愿力无边,尽未来际,摄化有情,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也。而其度生方法,即重在转杂染,成清净,换言之,即改造有情秽浊迷梦下劣之心,而为清净光明殊胜之心。心地既净,国土自净,以心净则国土净,所谓唯心净土,即斯义也。苟能臻此,尚何战争之哉。综上观之,佛法是救济人生,救济世界之无上法门,其于人生之关系实至切矣。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已略如上说。然于此又有所感者,当今西洋之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以征服自然之势力,而开拓人类之生活,物质文明之享受,实为吾辈祖先所梦想不及者也,此固不能不归功于科学。然西洋文化虽有其科学之长,而同时亦有资本制度及帝国主义之短,故使此能利用厚生之科学,不唯不能为造福于人类之工具,而反以为增助争夺戕杀为害于人类之利器。方今世界战祸,危机四伏,凡稍知世界大势者,无不惴惴然惧,若第二次世界战争一旦爆发,则此所谓科学文明,亦与帝国主义同归于尽,可不惜哉。故英国哲学家罗素有言,近代西洋之文明,譬诸疯人驾驶汽车而行,汽车之行驶愈速而颠沛之危祸愈大。诚哉此言。故西洋之科学,非不美也,而要在吾人善御之耳。是以当今之世,非改转人心,无以救世界之祸乱;而改转人心,非佛法莫能肩此任。而佛法中,尤以大乘之精神亟应弘扬,使人人皆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而此西洋之科学文明,得菩萨而御用之,不惟祸乱不生,灾害不作,行见此杂染秽土,一转而为庄严清净佛土,即世间而出世间,岂不美哉!愿诸仁者,幸勿忽诸。

(王恩洋居士在四川乐山中山公园讲艾宇眉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法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