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百年生涯理论发展简史回顾
TUhjnbcbe - 2021/1/20 14:31:00

最近通过学习金树人教授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了解了百年生涯理论发展史,但对生涯发展史中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各种理论的适宜人群不能很好的理解,处于认知复杂度四象限中的象限Ⅳ:高分化性,低统整性阶段。

但近期观看了古典老师在首届中国职业生涯发展大会上的主题演讲后,将之前零散的各理论之间的演变原因以及适宜人群进行了统整。

第一阶段(年后):特质论。霍兰德的类型论是典型的特质论。特质因素论是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的理论。人的角色定位:钟表与齿轮,社会是一个固定的钟表,它是硬的,不能改变的,它是条条框框设置好的,而人作为齿轮应该找到跟你的半径,跟你的硬度,跟你的码数最匹配的调,把自己放进去,就会和整个系统转起来,这是特质论核心的思维方式。生涯咨询师典型的功能是扮演着媒人的角色,在个人与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两个端点,咨询师企图牵起最适配的红线;一方面进行兴趣与能力等各种特质的评估,一方面提供主流社会中的职业信息,寻求两者最适当的配对。

适宜人群

第一种是学生,做生涯教育,因为一方面特质论是所有生涯理论的入门,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做特质论不是为了锁定职业,是为了让学生往未来展望的时候,可以把目标稍微缩窄一点,生涯教育不能让学生跳入整个的职业世界,但至少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质去探索你更有可能的世界,在更高概率的地方做更高概率的事情。

第二种是工作三年左右的人,他在第一段职业生涯里已经完成了社会生存和职场适应的话题,但又不太满足原来职业的生态,这时候他应该做特质论的全面梳理,把已经形成的特质做一个自我认知,同时给他做更好的定位。

第二阶段(后):生涯发展论。在西方生涯发展理论的推演中,影响最大的首推督拿.舒波,帕森斯开创了职业辅导的工作模式,此后的半个世纪,新的理论发展都在特质因素论的人境适配框架之下进行,所关心的问题,都集中在“职业选择“这个焦点上,只有少数学者对生涯发展的问题产生兴趣,舒波是这少数学者中最为突出的一位。舒波的生涯发展理论,让生涯发展的概念取代了职业辅导的模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提出了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人生的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与9种主要角色(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退休者)。

舒波所界定的职业辅导焦点不在单纯而狭隘的“职业”,而在协助“个人”发展统整经历现实考验的自我概念及其在工作世界中的各种相关角色。舒波以规划人生长期生涯发展为主轴的“生涯辅导”策略,逐渐凌驾于以短期职业选择为内涵的“职业辅导”工作之上。人的角色定位:旅途与行人的关系。一条人生长路,我们就是路人,经历人生的五个阶段和9种角色。

适宜人群

发展论对于生涯角色剧增的25—35岁之间生涯角色突然上升的人是特别有指导意义。女性80%都是生涯平衡问题,升职、生产还是生活;男性也一样,是事业再上一层,还是回去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几年,还是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

第三阶段(后):学习和适应发展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典型的学习和适应发展论。

年—年期间发展论遇到了局限,局限性的原因包括:二战婴儿潮进入工作(65岁左右并没有进入职业衰退期,反而越来越强;并没有必要爱20多岁的时候就完成学习,学习可能是终身的;丁克家族,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有母亲和父亲的角色);科技推动企业高速发展;人们得以开展多段生涯;学习型组织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质疑发现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职业也会出现更迭,例如山坡理论,从一个山坡的底端爬到顶端,可以顺势而下重新再上一个山坡。

特质因素论是静态的让“人”来迁就符合个人主要特质的工作,社会学习理论是动态的让“人”去做生涯探索,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和生涯探索活动,才能发现更多的兴趣和喜好。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认为具有这种能力才是因应急剧变迁社会的上策,而不是直接给出匹配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适合在学校中实践,提醒教育工作者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经验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体更有弹性的适应急剧变迁的现代社会。

人的角色定位:树木。每个树长得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环境和树本身的学习适应能力不同,每棵树应该长成属于自己的样子。

适宜人群

当代大学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普通院校面对就业率比较低的问题——一定是选择学习和适应发展论,让自己学习和适应,让自己职业选项增多,在这个环境中先活下去;一类是名校——可以使用特质论去做减法,筛选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四阶段(后):后现代理论—建构论。生涯建构系统的理论依据来自于个人建构理论。个人建构理论是由乔治·凯利于年发展出来得人格理论,在临床心理学上应用的十分广泛。每一个人自己就是科学家”的主要核心概念就是“建构”。建构是人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来观看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在观察中得出种种预期。凯利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受他所预期时间的方式的引导,人的行为就是建立在人类各自预期上的一种连续不断的实验;生活上不断发生的事件时时在考验着这种预期。就这种行为的模式观之,人的行为即是科学家的行为。从这个观点出发,一次生涯决定只不过是生活实验的一个暂时的起点,每一次的生涯决定其实都只是一个实验。

进入后现代纪元后,萨维克斯认为有六种创新的思潮或作为冲击着生涯咨询,其中第一点就是生涯咨询师角色的转化,从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变成了文化工作者,当事人不再是被动地察看生涯信息,接受测验解释的结果;他们可以在咨询师的鼓励下,主动地解释自己的需求;在有限的可能之外,重塑自己的生涯。

人的角色定位:科学家,艺术家。生涯就像一块画布,这一笔下去我们也不知道好不好;就像一次实验,实验的结果是好是坏我们也不知道。但至少都是一个机会,都可以学习、修正、重塑自己的建构。

适宜人群

第一种是成功人士,已经完成财务自由,也有足够多的资源去创造,还有饭吃;

第二种是00后一代,比我们更有时间的资源,因为如果在14/15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有10年的时间在暂时没有经济压力,在大学资源那么广泛以及便捷的互联网资源下创造一切的可能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生涯理论发展简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