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的得,多则惑。”生活中处处暗藏玄机,有时候委婉处世反而更容易得到成全。在低处时才更好盛东西,旧了才好换来新的,少了才能得到给予,拥有的太多反而烦恼,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看似一帆风顺的生活,也是处处暗藏危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最不起眼,平日最不注意的习惯,反而可能是引起祸患的源头。
人越是在高处,越看不见低处的隐患,反而是在低谷时,谨小慎微,能观察到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在平静处,发觉潜在的危机,让即将发生的祸患,转化为吉祥。
1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肆于誉而敕于毁。
释义:一般人都是在遭受到压抑痛苦时,才会在生活中警醒自己,而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就会放纵自己。收到荣誉和掌声时,内心开始膨胀,行为放肆,反而是被人控诉时才开始反省自己。
多少人在失去某件东西或是某个人后,才发觉其重要性,一直存在时,却是主动忽略。拥有的不会珍惜,丢失了才看见价值,这便是人的通病。面临困难时可以收敛自己,谨言慎行,一旦得势,便目中无人,给自己树立障碍。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