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蓝·主播
佳音
十点读书原创
周末和几个一年多没见的老同学聚会,十几岁的时候一起上学,都是无忧无虑的少男少女,慢慢各自走向不同的城市、组建家庭,一晃就二十多年。
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已经离异,也有的至今单身。
四十来岁的人聚到一起,特别深刻地印证了一句话:“岁月易逝,再多的胶原蛋白都经不住岁月的淘洗,年纪越大,女人的脸,越是生活状况的写照。”
不管她五官长得怎么样,日子过得舒心的人,脸是柔和的,眼神里是有光芒的。
过得不舒心的人,眼神里没有了光芒,同样是有了皱纹,有的气色红润,有的则皮肤干枯。
而这种区别跟她们的生活状态是相关的。外表再漂亮的女人,如果整天面无表情、眉头紧锁、苦大仇深,就会慢慢生出“苦相”。
这让我想起一本看相的书里讲到,多愁善感的人,往往眼下发青,面色青*;情绪不稳定的人,两个眉毛上下不一般高,眉心纹比较重。心理学中也有同样的论证。
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让女人变丑的最根本原因”。
她有一个年轻时面目清秀的女友,多年后再见时,她吓了一跳。
女友说:“我变老了,也丑了。”
毕淑敏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女友说:“你不知道我的婚姻很不幸吗?一个不幸福的女人是挂相的。
生活可以雕塑一个人的相貌,人年轻的时候很少有’苦相‘,但是你多留意老年人,基本就分成两类:一种是慈祥的,一种是狞恶的。”
她跟毕淑敏倾诉了自己不幸福的婚姻,她一直在怨恨和后悔的情绪中煎熬着、生活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天天变得尖刻起来。
毕淑敏说:“对一个女性最有害的东西,就是怨恨和内疚。”
前者让我们把恶*的能量对准他人;后者则是掉转枪口,把这种负面情绪对准了自身。
作家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里,有一个细节,他描述:
“梅瑞的婚姻,我看是不妙了。每次接老公电话,眉心几道皱纹,以前一见到,这块皮肤立刻滴滴滑,看见女人的心思,原来是这块地方。”
可见,情绪是藏不住的,嘴上不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好的情绪,才是中年人最好的保养品。
咏梅就是那种看着很舒服的女人,眉宇间透露着人到中年的温柔从容。
她前几天在金鸡奖的论坛里说:“可不可以不要修掉我的皱纹,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宠辱不惊,心境平和,才能被岁月雕刻出发自心底的温柔之美。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一位公司董事长跟员工许诺,自己会早点到公司。
一天,他在家看报纸看得入迷,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结果还是迟到了。
到了公司,他为了转移员工视线,把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心情自然不好,又把秘书叫来,对她百般挑剔。
秘书无缘无故被训,也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客服的茬儿。客服无可奈何回到家,看到儿子没有在写作业,就对他发了一顿脾气。
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委屈无处发泄,就狠狠地提了猫一脚。
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传递的过程,我们的焦虑、不满、怨恨,往往会延着强弱等级,传递到最弱小的一方。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当你弱小的时候,你承受了来自强者的情绪;
而当你成为强者的时候,又把自己接收到的不快乐传递了出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情绪的恶性循环。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掌控的关键,就是如何控制你的情绪。
如果踢猫效应中的董事长在迟到时,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其实是害怕自己被员工小看,如果他在进入办公室时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说一声:
“我迟到了,请大家喝咖啡。”
接下来的坏情绪,就不会传染到一只无辜的猫身上。
生活中难免有不可控的事情发生,如果能稳定情绪、处理得当,你损失的只有10%,如果处理不得当,那你损失的就是%。
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著名心理学家,也是最长寿的心理学家,他活到93岁,自然死亡。
他开创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
比如,“我必须完美”、“我必须被每个人所爱”,都是不合理的信念,而大多数人都被不合理信念支配着,却不自知。
罗莎琳德因被丈夫抛弃而感到沮丧,因害怕工作表现不好而感到焦虑;
迈克认为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恐慌情绪中,还患上了强迫症,总是担心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完美;
玛丽莲认为如果没有孩子,自己的人生就不完整了;
苏茜觉得,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定要与大家一致,否则就是个被孤立的可怜虫;
特里脑子里总想着怎么挣钱,甚至在付账单时还不停地担心,觉得自己像个“穷人”而抬不起头来。
如何将这些有害的想法转变为健康的想法?面对挫折时,如何不被烦恼缠身?如何减少焦虑、抑郁、愤怒、自厌或自怜情绪等负面情绪?
在埃利斯博士的著作《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中,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为情绪问题提供了简单直接的方法和实用的智慧。
埃利斯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是家中长子。
父亲长年在外经商,对自己少有关爱,母亲同样感情冷漠,喜欢说话,却从不倾听,父母关系一直很差。他12岁时,父母就离婚了。
糟糕的原生家庭和曲折的经历让他对别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感兴趣,也更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从小学时,他就已经是个很能解决麻烦的人了。
后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硕士,开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重视认知、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关联性。
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或评价而纠结半天,或者心里有很多委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这都是因为你的情绪里隐藏着一颗颗“地雷”,如果不一一拆除,当情绪积累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点击图片,收听《拆除你的情绪地雷》全本有声书,你将学会如何接纳自己和他人、坦然接受挫折、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找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地雷,并一一拆除。
埃利斯说:“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意义。
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
不为情绪所控制,是成年人的最高修养。愿我们跟随书中智慧,管理好情绪,活出最豁达明媚的自己。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