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三个层次
现实中的自我实现
如何活出人生的价值是每个年轻人开始思考人生时必然想到的问题。随着人类物化意识的不断强化,现实中的自我实现在人类的教育体系里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虽然它在人生的价值里属于相对低层的阶段,但由于人类对物化世界日益增强的依赖。它成为讨论人生价值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因为在现实中物质世界的运行与利益关系的架构牵动着大部分人最敏感的神经。
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境界,它是建立在生存基本需求充分满足的基础之上的价值层次。对不同人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时代的特征,自我实现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最普遍的表面评估标准是财富与地位。而这表面的物化标准对人类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其一:它对超越物质能量局限的少部分人而言是其心灵能量层次的印证。其二,它对执着物质能量范畴的大部分人而言是心灵能量提升的障碍。前者是真正驾驭自己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后者是被物化了的奴隶或工具。在没有认识到自我实现的本质意义之前拥有超过心灵承受力的财富和地位将会增大心灵觉醒的难度,甚至淹没心灵的光芒乃至沦为物化世界的奴隶。
所以古人有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实际反映的是心灵成长的递进过程和阶段标准。其解读为:在生命最初30年人生的阶段性任务是了解时代的游戏规则并学会相关技能。三十到四十岁的任务是充分了解现实的边界条件,并经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与挫折,沉淀出不同层次的人生经验。四十到五十岁的任务是在丰富的人生体验中悟出今生的使命,了解在心灵成长方面,今生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六十岁时的人生进入超然的境界,超越了人生所有的是非,看到所有存在暂时的意义及长远的无意义。彻悟人生事物的时空价值及虚幻,可以看到财富和地位只是完成人生心灵成长成熟的道具。在心灵成长过程中可驾驭的道具与自身心灵能量密切相关。
超越现实的自我意识完善
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世的使命,都有内在含义,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题目而来,这个题目是超越现实的,是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学习不同的题目。我们这世选择驾驭财富、驾驭贫穷、驾驭情感、驾驭情绪等等,这些都演绎出不同的、丰富的人生角色。即便你这生选择了一个乞丐,而你是个快乐的乞丐,你在乞丐的位置上获得了人生的超越,这也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跟那些选择了财富,选择了富贵的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只是在完善我们心灵能量的不同方面。但是在现在逐渐物化的世界里,人们在悟不到这个层次时,就超越不了现实,被现实左右和驾驭。
有一句话叫“尊贫乐道”,有些人在财富上获得很大成功,在他们回归内在世界时候,越来越悟出一些问题。当走过物质世界带来的烦恼以后,每个人有他所选择的人生角色的题目,目的不是为了提升物质世界的境界,而是为了超越物质世界的自我意识的完善。我们是否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驾驭我们的心灵能量,把我们的心灵能量和外在和谐起来,这个环节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实际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提升,它在心灵能量部分所占的意义,也比我们在物质世界的表象提升更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能不能在人生的各种角色里,在每一个当下,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喜悦的,其实喜悦本身就代表内在能量的和谐;只有你的意识在一定境界上时,才有可能超越现实物质能量对你的牵挂和障碍,同时又能真正驾驭你自己的情绪。
与自然全然和谐的圆满意识境界
到第三个境界时就更重要了。是与自然全然和谐的圆满的意识境界。前两个层次是围绕自我的完善,那个自我还是小我,但实际我们心灵的内在能量和宇宙大能量是全然一体的,这种全然一体的能量关系可以从宇宙全息律加以印证。宇宙所包含的智慧信息,在我们内在的意识能量中是全然具足的。当我们内在全然和外在宇宙和谐的时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圆满的意识境界,这个时候的“我”就拓展为“大我”了。这个层面,实际是人生和灵性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
前两个是一个过程,只有这第三阶段是我们的目标。用佛家描述,第一境界是现实中的凡人;第二境界是觉者境界,能够超越自己现实的局限,而获得自我完善的意识境界,即罗汉境界,把自己的烦恼都已经解决;第三个层次是佛,所谓的佛是觉行圆满的,和宇宙全然合一的。在第二和第三境界之间的层次是菩萨,叫“觉有情”,在自觉的基础上,去帮助别人,奉献给世界,所谓奉献就是和整个宇宙世界的能量去融合,把别人的烦恼也当成自己的烦恼去解读,尝试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把自己放到宇宙能量的总能量里面去;所以,这三个境界是不一样的,它们是递进的。
02人生角色的多个层次与多个侧面
现实角色的多个侧面
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我们在现实角色中面临的状态有很不一样的情形。在家庭里,我们要扮演子女、夫妻、或者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角色。光是家庭角色,其实这里面就已经充满了诸多的复杂因素。每一个角色充满了冲突,扮演这些角色时,我们所站的位置也是非常不一样。除了家庭内部的角色之外,我们还面临社会角色,公司里面如果你是个中层管理者,你就要面临你的上司和你的下属;即使你是一个老板,你还要面对很多很多的社会责任,这一部分又是比家庭更复杂更丰富也是更难以驾驭的状态。
所以,我们人生多层面和多侧面中的现实角色,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体会到的,而这些层面实际是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实验平台,这个平台能让我们从每一个角色中去领悟人生的智慧。在我们现实三维世界里,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里,都包含着最高境界的智慧,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道,我们借助表象去领悟这些智慧。
举个例子,在美国的时候,一次读书会上,一个白人女孩问老师,自己该不该和现任的男友结婚,结婚与不结婚对自己的灵性成长有什么影响。老师这样回答这个女孩——“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是你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题目,本质的不同仅此而已。但是有一条,如果你选择了结婚这条路,那么你选择了比较难的题目,如果选择了不结婚,那么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你在结婚的课题里,你面临更多的挑战,所以你提升的机会多一些,单身的提升机会就没有结婚容易,所以挑战和你的提升是成比例的”。
现实中,扮演我们现实角色时,有一句话,叫难能可贵,越难的事情,给你内在能量成长的机会就越大。其实建立这种内在逻辑的时候,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是,使我们在面临人生困难时,更容易从现实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从烦恼中解脱。当我们一旦建立这种机制,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挑战都是我们要去完成的题目;以完成题目的心态,就比那些所谓的命运论要积极得多,我们也就容易在这个过程里获得快乐,内心的喜悦和对自我意识的驾驭。
心理角色的多个侧面
除了我们现实角色,深入到内在,心理也有各种侧面的角色,现实扮演不同角色,心理也呈现不同层面。有些人带来与生俱来的乐观,有些人性格特征里有不同的局限,这些是来自我们累世积累的铭印,铭印就是铭刻在我们意识深处的信息,那些信息会使我们的心理角色有很大的不一样。有些人在今生会有一些固有的恐惧,带着前世的印迹;有些人的心会接引一些光明的或者阴暗的,每个人都不太一样。
比如两个人做同一件事,为什么在初始他们就会抱着不同的心态呢?这就跟他们前世的积累相关。这些当然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行进行调整,这也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内在的课题。去回归到内在去调适,去解决我们内在已经有的心理信息。宗教里,这个叫做消业,所谓的“业”就是我们内在已经存有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我们得更高智慧的障碍。
心灵角色的本质
实际我们真正心灵角色的本质,是它表现给我们现实的状态,是它被障碍的状态。因为我们心灵的内在能量本身都人人具足,为什么在现实中却都表现出不同的能量状态,就是因为在超现实部分,内在的障碍不一样。所谓障碍不一样,是组成它的能量波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意识又执着在相对复杂的表象之中。心灵角色的实质就是反映出心灵能量被障碍的状态。有些人我们会觉得比较有智慧,在处理很多事情时很超然,能很自如去驾驭很多事情,带着很快乐的心情去享受成功,或者带着快乐的心情去享受生活,同时又能睿智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这种人,就是心灵能量和现实世界进入了相对和谐状态。别人就看到他们充满了智慧。
有些人却充满了争执,很多处理问题的原则完全是被物化的规则所左右,不找内在感受所需要的能量的释放或解脱,而是用新的能量结的表象来解决内在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反向机制,是反向加强。佛家里说这叫“造业”。在现在这个物化的世界,我们回归内在的障碍比较多,所以我们反向造业的机会就特别多,我们太容易用我们的情绪、贪婪、嗔恨、痴迷去应对现实世界的事情,往往很多人生活得越来越不快乐和物化,对内在价值的领悟力越来越低,这样就体现出我们的心灵角色的本质在实际决定了我们在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
03问答部分
问:公司对我们的意义何在?
答:其实公司是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载体。我们要渡过一段河的时候,公司是我们的一条船,我们在船上的时候要拼命划船,这样能加快我们到达彼岸的速度,船在河中间如果漏了的话,我们就要拼命地去堵,否则我们一会儿就被沉下去了。所以我们在船上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有意义,过了河以后上岸,我们没有理由背着船上岸,所以这就是长远的无意义。我们在现实的公司里,扮演好那个公司的角色,在当时当下是有意义的。但这个意义可以分成两层,一层是表象上的物化的意义,一层是深层意义,所谓我们灵性成长的平台;实际我们更应注重后面的意义,因为后面的意义可以延续到我们今后的人生。
问:当下遇到一些人或事纵然知其长远的无意义,但面对暂时的有意义,应当如何取舍?
答:在现实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取舍”。很多人花费大量能量是在取舍间的。在每件事情里,都有那件事情的游戏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则在表象上是个复杂态,但实际上,只要有了游戏规则,都应该变成相对简单的事情。在现实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遵循游戏规则,就好比我们一上台,演谁就得像谁。这就是一种取舍。
我当下的岗位,角色定位,就决定了我所要做的事情。比如一个人事经理,从公司的总体发展上,必须要压缩编制裁员,而这个裁员可能和自己的观念相抵触,同时你自己又不愿意做恶人。这时候该如何取舍?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你要出离你的情绪去做这件事情,而只是去做你这个角色所要做的事情。在一个公司里,客观讲,一个人事经理要做的事情,就是服从公司总体利益,这是一个游戏规则,至于是否能做得更技巧是另一件事情,但做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所以脑子里就没有挣扎在该不该做这件事情上。因为你演这个角色,就只有你来做这件事情。那你想过,既然我必须做的大前提是已经确定的,决定以后用什么方式去做,是可以选择的。所以,其实取舍是在第一时间就完成的。
从更高一个层次上说,现实中的事情还有更相对复杂的情况。一个公司在承担社会道义方面,比如它有违法雇佣的行为,那这又是一个取舍,是否要在这个公司为它扮演一种违法角色。这里有两个方面要去看。首先,公司有法人,法人要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为岗位角色来讲,对岗位角色有岗位角色的要求,你可以提出你的顾虑,比如你提出,这件事情我们这么处理可能会触到法律的边界,那么作为你这个角色上,你尽到了你这个角色的责任,但是老板是否按你的意思执行还是很难说。从这一点去看,我们自己人生在这一环节的定位,是你是否能把你的情绪和外界分隔开来,第一,扮演你的角色,第二,按照社会道义的角色来提出你的建议,如果老板不执行建议,那么你还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你自己离开,去寻找一个更适合你外在和内在和谐的工作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的话,这时候,还是要服从公司的总体要求,只是在做的时候,尽量把法律上的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自己不能去创造违法的事情和机遇。所以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实问题非常复杂,有些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问题考虑到的,我们的学习就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捕捉我们的第一感觉,即灵感。
当你看到长远无意义的时候,你对现实扮演的角色也不会那么在意了,而在意的是你在这个题目上获得的启发。
问:如何忍在当下?有什么方法?
答:各种宗教里都有很多种方法。忍最好是可以借一些法,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如果你了解道理的法,可能就不需要法,法都是工具而已。不同的人适用的方法不一样。这就有一句话,取决于对人生的领悟。如果人生没有目的,或者目的很物化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忍,觉得发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认为对灵性能量消失有影响的话,当然不觉得发怒有什么影响了。所谓“嗔心一起火烧功德林”,这爱的能量是大智慧,可是恨正好是和爱抵消的,要反复在脑子里建立这种概念才会知道,当下的情绪对心灵能量成长是多有害处,反过来,心灵能量成长有什么用呢?他不认为心灵能量成长是有用的话,忍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如果我们让他明白,心灵能量成长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每一件事情都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让他看到的话,他才能够真正明白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忍。
一种法用的久了以后也有失效的时候。所以经常有一些新的方法出来。不同时代有适合不同时代的方法。但不是说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人能不需要复杂方法的话,那其实是最好的。但只是因为人的物化,使得那些简单方法无法起作用。就像锻炼身体对人有好处,但有些人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就靠吃补药或者借助医疗方法来提高健康,不同人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来看,其实方法里面,还是那些持续性的整体性的方法能使我们持续受益,但是那些励志型的方法,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要学会训练自己。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方法让自己静下来去面对内在的自己。他们知道那是对自己有很大好处的方式,所以就会找到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