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整体的课程建设和教育实施还不成体系。面对新高考陆续实施后的“选择性”,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后,青少年人生追求的自主选择以及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那么,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中小学怎样建设好生涯规划课程?
关于生涯教育,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时任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的马兰德于年提出生涯教育,并多次公开发表有关生涯教育的演讲。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中国总校区校长、生涯教育研究所所长*天中教授认为:“生涯教育是对全民而非部分人民的教育,它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高等及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天中对生涯教育的理解和阐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把生涯教育局限在高中、大学阶段的职业选择层面,拓展了我们对生涯教育价值的认识。
生涯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教育目的并不只限于协助学生实现某一职业目标,而是让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涯发展方向,制定学习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人生目标,解决生涯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的高考评价方式,要求高中阶段选科选考,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学科与生涯融合视野下的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学科教学所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与学生生涯发展的素养和能力是一致的,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现在提倡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正是还原了学科学习对学生生涯发展的本源作用。
01学科课程是生涯教育的主载体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它以学科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成分,是依据一定的教学原理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从整体看,学科课程比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接受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他们获得基础性的学术训练,并“在传统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的价值,使学生具有谋生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亟须生涯教育的回归。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基础教育课程即普通中小学学科课程中缺失了生涯教育,学科课程回避与职业世界的联系,缺少真实准确的职业信息和专业信息,缺少职业及专业探索经验。这种设置导致很多中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性向,不清楚高一级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及所对应的职业方向和职业水平,进而出现毕业升学时盲目选择高一级学校和专业,毕业后职业竞争力、胜任力不足等情况。
高考改革重塑学科课程。年《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涯、生活五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发展指导工作。此后,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指出高中学校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要求基础教育课程中要介绍与职业相关的信息。
*策的出台,对学科课程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要求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术,了解基本的职业分工,实现普通高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意识”的培养目标。这对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开展、学科课程融入到生涯教育中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实践中,基于生涯教育的理念对现有的学科课程进行了改造。
学科课程是生涯教育的主要载体。国家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科课程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还有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例如“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形式的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则包括考察探究、研学旅行、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课程形式,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综合实践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落实生涯教育良好的载体,需要在生涯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深入挖掘。从人的发展理论角度来看,小学是生涯意识启蒙阶段,初中是生涯探索阶段,高中是生涯选择及准备阶段。这要求在不同阶段的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中融入不同生涯教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达到了解自我、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工作与职业世界、进行生涯探索、做好生涯设计及准备等教育目标。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学科课程的基础性学术训练,从生涯发展的视野来看,是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存在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方面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知识体系、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职业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对自己职业方向的了解,为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奠定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2学科教学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学生生涯发展基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知识体系、特色和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职业发展趋势。因此,学科教学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胜任力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马兰德认为:所有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所以,每一门学科,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功效。
用好学科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不同学段的学科课程在选编时,既考虑了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组织。学科教师应该系统梳理与本学科有关的生涯教育素材和形式。例如,学科发展史系列、科学家系列、名人系列、知识应用系列、学科前沿系列、跨学科系列等。形式多样,可以是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报告、手抄报、职业体验活动、人物访谈等。
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主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涯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领。例如语文、英文教材中的名人名家介绍,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中的科学家、科学发展史,音乐、美术等教材中的艺术家,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人物”系列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好学科起始课、章节知识起始课或知识点,介绍与本学科或本章节相关的专业及职业种类。例如,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的职业有财会、金融、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精算等;与具体的知识点,如概率、统计、力学、电学、酸碱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密切有关的生产生活应用、职业种类等。挖掘学科知识点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如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生物学中的适者生存、物理学中的向心力与理想的关系等。这有助于让学生了解这些专业与职业所要求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学科知识与专业职业的联系、了解学科应用前景、学科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的生涯决策所起的作用等。这既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迁移和深化,又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及社会生活进行有效连接。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职业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扩展学科教学方法的种类,如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可以采用辩论、演讲、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话题讨论、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必备的多种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科实践或跨学科综合活动、主题班会、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形式,打破学科设置和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03学科教师是生涯教育的主力*
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要求学科教师要转变观念,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肩负起做好学生“生涯导师”的职责,因此,学科教师要把教学生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前提,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把自己融进生涯教育主力*队伍中来。
作为“生涯榜样”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本身就是以“生涯榜样”的角色存在于学生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历程对学生而言都是有示范作用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好、利用好这个“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通过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科教师,了解到职场的方方面面:工作内容、职业压力、职业认同、职业发展、生涯决策等生涯方面的知识、能力等。学生了解到作为职业种类之一的“教师”生涯现状,对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生涯是很好的示范案例。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早期接触最多的职业种类之一,可以说是为学生展现了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微缩景观”,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作用。
作为“生涯指导者”的教师。学科教师除了做好知识的传授和“生涯榜样”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做好“生涯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此,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生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提高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指导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学科教师掌握了生涯理论知识,将有助于主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涯教育素材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领;有助于教师扩展对该学科相关专业职业所要求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