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从出生时的咿呀学语,到第一次挥别父母走进校园,我们的成长总是离不开这些第一次。大型人文系列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三集《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一群云南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他们将用写诗的方式寄托对远方父母的思念。
诗歌是什么?对人的成长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在高考语文的试卷上,有这样一句熟悉的话,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是在《人生第一次》中,我们会看到一群可爱懂事的留守儿童,将用写诗的方式,思念远方的父母。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施应锁今年12岁,家住漭水镇明华村水拉河,明天就要去镇上读初中了。因为山路遥远,他只能住在学校。小锁最好的朋友,是家里的小牛,他时常牵着它出去散心,思考着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与外地不同的是,云南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将诗歌课作为必修课程。校长解释说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懂事早,爸妈外出的时候都不会哭闹,太安静了,希望能借诗歌帮他们表达心里的情感。小锁在漭水中学第一次接触了诗歌。老师安排了诗歌户外采风,带这群孩子去自然的牧场。他们或透过树叶卷望向远方,或躺在草坪上享受阳光,安静地感受这里的空气、白云、天空,还有结群的牛羊,然后创作自己的第一首诗歌。但在这次的诗歌采风课上,小锁没能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放学回家,坐完大巴的他还得走一段山路,一回家就领着小牛出门了。带着小牛走进大山的他,想到了老师讲的诗歌课,看着远方的山峦,听着清脆的流水声,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它抚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亲吻了家里的白墙,染*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把我的鞋放到母亲鞋子的旁边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穆庆云就读于漭水中学,和小锁一个班,她已经独立生活两年了。八年前,她的爸爸车祸去世,留下母女三人。老家的房子四年前被山体滑坡冲倒,妈妈借钱盖了新房,迫于还债和生计,常年在广东工厂打工,过年不回来。繁星满天的夜晚,康瑜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点起篝火,围坐在一起,聊一个比较特别的话题——十年后的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想教给自己的孩子什么道理?同学们借着篝火的微弱光线,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想做一位理解孩子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有的同学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只想让孩子知道,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穆庆云站起身来,念出了自己的答案:十年之后,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晚上八点,她和妈妈视频,简单的两句问候后,她把自己写的第一首诗歌,读给了妈妈听:《孩子》小鸟是大鸟的孩子,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路灯是黑夜的孩子,母亲去广东的时候。我把我的鞋放到母亲鞋子的旁边,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漫长的寂静,视频那头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一句又一句地说“女儿,对不起”,心酸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如果可以的话,哪个父母不想陪在孩子身边,看着她长大呢。诗歌,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却能够改变一个人。原本安静的这群孩子,通过写诗的方式,找到了表达情感的密码。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芽。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作者:纪同学,来源:腾讯纪录片原标题:温暖又戳心!留守儿童用诗歌“疗伤”扫码进入腾讯视频观看《人生第一次》第三集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