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艺术频道创造岩彩动画巨制,不只是付出
TUhjnbcbe - 2020/11/21 18:51:00
点击观看《丝路行者-鸠摩罗什》三分钟预览版《心山》

11月10日,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暨绝学之路·中国壁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全国壁画艺术家共60余件作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演绎着壁画对世界的观照。

其中,由王赞教授作为总导演,历经三年,绘制岩彩画近千余幅、动画原画逾万张,完成的岩彩动画《丝路行者-鸠摩罗什》在本次展览展出。展览中不仅有鸠摩罗什岩彩动画的创作手稿,也有目前版本的成片。《丝路行者-鸠摩罗什》聚焦的“灵*人物”鸠摩罗什,是佛教史上的传奇。他七岁出家,游学天竺诸国,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他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中国佛教八宗之祖,是“最接近佛陀的智者”。《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中论》《百论》等他与弟子合译的经论,对后世影响巨大。影片以鸠摩罗什的一生为线索,展开了一幅辽阔苍远的丝路画卷。在艺术风格上,影片吸收了敦煌壁画及陕西、青海、新疆、印度等多地壁画的风格特征,试图将传统国画的“丹青绘”与动画形式紧密结合。同时,影片在台词、书法配词、情节与人物塑造等方面,均采取清俊高古、紧凑简练的风格,观赏性极强。不得不说,这部岩彩动画是本次展览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本期艺术频道,我们深度专访了动画主创团队中的王赞与韩晖两位老师,聊聊这部岩彩动画巨制背后创作的艰辛历程与观念演进。专访《丝路行者-鸠摩罗什》总导演王赞教授

王赞老师画美术设计稿

创作《丝路行者-鸠摩罗什》这部动画的契机是什么?王赞:一切起源于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丝路·思路”,这个研讨会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克孜尔石窟从公元世纪一直开凿到公元8、9世纪,是中国最早开始开凿的石窟,后来克孜尔石窟的开凿逐渐进入衰退期。尽管如此,这其间也有多年的历史,这段时间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最为重要的时期,丝路也为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打开了一条路径。克孜尔石窟的出现比大家熟知的敦煌石窟早多年,佛教从克孜尔传入接续到了敦煌、张掖,北上到了大同。因此,新疆克孜尔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传承地。但是由于新疆地处遥远,克孜尔壁画在东部地区并不为人所熟知,非常值得专业研究人员对它进行研究和探索。于是,我组织了关于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国际高峰研讨会。克制尔石窟第8窟主室前壁飞天其实我们中国美术学院并不缺少对西域文化颇有研究的人才。比如,我们学校原来的老师常书鸿先生,就是敦煌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先生,也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年时,许江老院长讲过“美院人不去敦煌,几乎就是没从美院毕业过”。从年开始,我们的历届学生都像朝圣一般前往敦煌。这些校史都在国美人心中埋下了研究西域文化的种子。年的国际研讨会结束后,时任的敦煌研究院院长对我说,“克孜尔石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翻译家,叫鸠摩罗什”。后来,我在家中翻阅弘一法师用书法写的佛经,里面抄录的《金刚经》和《妙法莲花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则是经由鸠摩罗什翻译后,玄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译。经过深入了解,我方才知道鸠摩罗什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鸠摩罗什用意译法取代直译去译经,既注重佛经原文的准确性,又考虑到译文的遣词造句符合汉民族的阅读习惯,使汉族信徒更易于理解佛经。我觉得这样一位被誉为“译界第一流宗匠”的丝路行者,他跌宕的人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剧本。于是我召集了艺术人文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老师们,共同商讨将其制作为动画的可能性。可以分享一些创作前的史料筹备和实地考察的经历吗?王赞:我们团队当时去了印度。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就是印度人,那儿是佛教的源头。后来我们了解到,鸠摩罗什在印度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父亲青年时弃相位出家,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被迫娶了龟兹王的妹妹。他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并且极有语言天赋。他十八岁回到龟兹时,已经名满天下了。后来,他来到中国,被扣押在凉州时学会了中文。姚兴即位后攻破凉州,58岁的鸠摩罗什才被迎入关,开始译经。根据史料所载:他当时一共译了5部、卷佛教典籍。印度考察时的王雄飞老师韩晖/摄为什么会想到要用岩彩材料与动画结合去进行创作呢?王赞:因为克孜尔壁画用的是岩彩进行绘制,为了使鸠摩罗什这个人物与原本的壁画风格尽量贴近,我们才选用了这个材料。之前有人尝试过用工笔的手法去绘制短篇动画,还有人尝试过在泥胚上画动画,但用岩彩画做动画还是极其罕见的,所以这既是创新,也是挑战。曾经,吴山明和卓鹤君老师在《山水情》中运用水墨形式做动画,开辟了一条中国动画的新路径。现在好莱坞动画大片的制作技术,我们的制作团队虽然无法企及,但是我们延续了《山水情》中所创建的中国特色动画风格,再加上同学和老师们所使用的纯手绘的方式,使它更贴近朴实的“原始动画形态”。画面里的每一笔,我觉得都有了民族和手绘的温度。卞文学老师画美术设计稿展览现场鸠摩罗什母亲我们知道在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展现了音乐交融的场景,那是当时大家对极乐世界的一种想象。此次动画的配乐,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设计?王赞:我们这次的动画音乐设计由於阗老师负责。於阗是我们学校版画系毕业的,他有着超然的音乐天赋,既懂画画,又懂音乐,更巧的是他还是新疆人。他为这部动画改了三版配乐,每一次听都有变化。於阗老师负责音乐创作最后,他将音乐定名为《心山》,源自鸠摩罗什唯一留存的诗句,那首诗的名字就是《心山》。鸠摩罗什曾作诗十首,但只有一首传世: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空灵而悠远,苍茫而萧肃,和新疆的地域风貌十分契合。这首音乐显示出了对佛教特有的温和、柔缓的节奏的把控。它把佛教空灵的境界和西域的荒漠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呈现出了鸠摩罗什宽广的胸怀。制作岩彩动画的过程想必是非常艰难的,能否介绍一下难点呢?王赞:这部动画的时长近20分钟,我们学生总共绘制了画稿上万件,其中的工作量之庞大,超出了我原先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热情真的是几次受挫,但最后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制作从年启动,年进入正式绘制阶段,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这部动画是否还存在一些遗憾,可以进一步完善?王赞: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后期衔接的问题,比如音乐等等。这部片子最近已经连续入选了5个国家的影展/动画展,包括我们之前也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但实际上直到这次的中国壁画艺术展上,我们的音乐才做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国美的多个学院共同协力参与到创作中,对于这次的跨学科创作有什么体会吗?王赞:我们这次调动了跨学科的力量来共同完成这个动画,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部岩彩动画为学生提供了上手绘制的机会,尽管多人合作绘制的方式,会让作品的某些部分衔接得有点生硬;但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在读的学生体验到这一切,是值当的。当时我就对同学说:这个作品尽管不是大师来做,但最终一定要成为一个大师级的作品。最后,我们让集体手绘岩彩动画成为了可能。学生团队方面,同学们是如何进行分工的?他们的创作热情又是怎么被调动的呢?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王赞: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整个过程都是在摸索和尝试中推进的。我主要针对岩彩画本身对他们进行指导,我的要求是:画面要有西域大漠的苍茫感,并且保留岩彩原材料特有的颗粒质感。于是他们在制作中大量地用叠彩的方式做基底,经过好几层叠加后再上色,最后才呈现出材质原有的饱满颗粒状。这是一次美妙的创作过程,学生的创作热情其实是在反复失败和逐渐认可中,慢慢得到激发的。

岩彩画同学团队接受王赞老师指导

学生团队的于莉莉同学画岩彩画专访《丝路行者-鸠摩罗什》导演韩晖副教授韩晖老师画原画创作《丝路行者-鸠摩罗什》的工程量巨大,在前期进行了怎样的发源和筹备过程呢?韩晖:年,王赞老师萌生了想将岩彩和动画结合起来尝试的想法。起初我刚好有专升本的课程,就试做了一个演示版,但那时试图通过电脑与手绘来再现岩彩画风格的场景,尝试多次都不理想,画面没有岩彩画的厚重与斑驳多彩的层次质感。之后,刘智海老师邀请了刘健老师也做了个一分钟的版本,国画人物风格,用AE等拆解元件形式来调试动作,也达不到王老师想要的那种岩彩动画的效果。中间还有李毅、叶露盈、卞文学、谢瀚峰等老师参与进来做了多版设定,但也都在风格上与岩彩画契合度存在问题。印度考察时的王雄飞、孔令伟老师韩晖/摄年7月,我与孔令伟、王雄飞两位老师为了丰富和拓展动画片的制作内容,对印度进行了11天的考察。这次考察涵盖了多个地区和石窟,涉及建筑、造像、壁画等方面。印度是佛教诞生地、发源地,传至新疆龟兹乃至中原地区逐渐兴盛,但现今佛教在印度已经式微,所以我们一路考察下来,也参考了印度教、耆那教等场所的艺术遗迹,对之后的动画创作打下了文化根基。阿旃陀石窟韩晖/摄年暑假开始,王老师亲自动手,我出分镜,他和卞文学画美术设计稿,这中间磨合了好久。我的分镜是根据同济大学聂欣如老师的剧作创作的,不过之后具体内容有压缩。岩彩和动画的结合是这部动画创作的最大看点,也是难点。王赞老师和我们叙说了岩彩创作之艰,那么在动画方面又有哪些难点?韩晖:最初的想法是直接全都采用岩彩来画,我们这边把动画的关键帧给画好了,然后岩彩由同学来上色,这个试过几次,效果还是蛮好的。但是因为岩彩需要做板子,工序非常复杂,如果全部用那样子的做法,我们曾经算过,要做万多张岩彩板,这个成本吃不消,也没地方堆。后来我试了一种动作不太多的,就是鸠摩罗什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静态变化,我们觉得可以用电脑来做人物的这个着色,背景用岩彩来画。第三版美术设计人设初稿动态不太大的情况下,就由他们画好岩彩,然后我们做一个拆分,把它拆解成动作。比如片中有个士兵骑着马射箭的那个动作,我们通过电脑把它拆解成元件,然后在里面调出来的动作。分层元件切分示意图当然更多的是纯粹地一张张画的,因为像王赞老师他们国画的特别喜欢画这种人物众多的历史组画,就越画越多,画一个人基本上半小时,一下午就可以画好多张。但是我们要让这些人动起来,那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这个飞天,是我们五个人接手,磨了好久,修改了八遍,最终才成型。

筚篥飞天美术设计稿

筚篥飞天美术原画稿

王赞老师的原稿描绘的是其举起筚篥吹奏一刻,带有惊鸿一瞥之感,而我设计其在飞翔入镜过程中转身后再吹奏并远去出镜。这一镜头还历经李紫曦、邱翱峰、毛毛三位同学之手,多番修正,才最终实现。飞天的整个动作显得十分轻盈,绘制风格也介于王赞老师和卞文学老师所绘的画风之间,以便与后续镜头画面衔接。学生集体工作状态我与动画组在这几年也是不得不接受一次又一次高难度的挑战,在动画表现欲望与制作难度中挣扎取舍。仅仅只是一幅长卷线稿,一个镜头动起来时长仅两三秒,但动画原画、加动画、上色等,完成一系列工序下来,往往就需要花费两三个月。耗时最长的其中一幅“鸠摩罗什回龟兹”的画面中,多人持有华盖仪仗,身骑马、骆驼等向镜头逐渐走近的动画,先后参与绘制原画、加动画的多位同学,耗费了快要半年的时间。分工创作中,如何把握住整体的主题?我们从成片里能看到整个故事的分段描述和内涵呈现出了多层的视角。韩晖:刚开始我们想要做一个爱情故事,但在历经印度考察,特别是游览卡久拉霍的爱经神庙,对于鸠摩罗什在情爱方面的自我控制力与纯洁、纯粹有了更深刻认识,同时意识到这部动画应该是作为一部严肃的人物历史传记来进行演绎。卡久拉霍神庙在后来的剧本创作上,聂欣如老师耗费心力所著的剧本,波澜壮阔地展现了鸠摩罗什所处时代史诗般的风貌,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他从小乘佛法转向大乘佛法的思想转变,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心境。片中涉及了佛教与战争等多重议题,又因为要表现出岩彩动画在视觉上的独特之处,所以片子最后的主题定调为展示天竺、龟兹与长安的自然与文化风貌。为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与理念,王赞老师还请了少林寺延达师傅来给大家讲解鸠摩罗什。展览现场龟兹王城展览现场恒河晨浴聂老师的原剧本里有很多配角人物与各种支线情节,我们的篇幅有限,而且动画也需要展现出更多风土人情上的内容,就限制了我们常规的镜头叙事,最终改用旁白来交代,以鸠摩罗什个人回忆体陈述生平的形式。而具体的台本和台词,则是汇聚了很多人的共同智慧。其中孔令伟老师在恒河观看祭祀所感“恒河逝水,一去如箭,裹起千百杂草,随波流散,譬如种种烦恼,在岁月中生灭。”都被用于了鸠摩罗什的自述台词中。而我们协力单位的同仁因为有佛教信仰,也对台词内容提升提供了很大帮助。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碰撞的熔炉,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发生融汇的地带,鸠摩罗什则是将西域与中原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因缘媒介。从鸠摩罗什这个主题出发,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将他作为穿针引线的人物,引出背后文化、历史的脉络,从而明确他对当今人们的意义所在。我们在美术风格上选择借鉴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造型与色彩语言,并进行了相应的现代造型语言转换,也是这个目的。龟兹王城线稿王赞岩彩稿韩雨

龟兹王宫内景线稿王赞岩彩稿李瀚宁

恒河祭祀线稿卞文学岩彩稿于莉莉

CAAM艺术频道B站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频道创造岩彩动画巨制,不只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