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眼中的大学、教育和人生
作者简介丨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原文载丨《上观新闻》,年8月1日。
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年,哲学家童世骏给国外一位同行写信:“我调动工作了,我的工作从主要是解释世界转成主要是改变世界了。”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本科的他,在这一年就任华东师范大学*委书记;年6月1日,他又迎来人生新挑战———就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继续“改变世界”之路。
童世骏完全同意马克思所指出的改变世界的重要性,但他补充:当我们作为哲学家、学者或某一领域专家来谈论改变世界的时候;当我们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体验经济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符号消费或者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超过实物消费的时代,来谈论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恐怕恰恰就是解释世界。
《学以成己:论大学、教育和人生》便是童世骏以“改变世界”的实践书写的“解释世界”之作。他从教育的角度观察和解释世界,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从学以成人到学以成己■“成事”固然重要,“成人”才是教育根本目的
■应对教育焦虑,我们需要回到“成长是硬道理”的教育初衷
上书房:《学以成己:论大学、教育和人生》一书,收录了您在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委书记的八年多里发表的演讲和文章,是您在哲学著作之外出版的首部关于教育的个人著作,书名“学以成己”是否提示了您所认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
童世骏:在最近一次接受的关于教育焦虑的采访中,我提出,消除教育焦虑的关键是要看到,不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且“成事在天,成人在己”。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能做成什么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条件,但想让家庭成为什么样子,则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自己———哪怕身居陋巷,粗茶淡饭,也能亲慈子孝,其乐融融。“成事”固然重要,“成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何“成人”?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哲学世界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但我觉得要避免只从教育者的角度理解这句话;而对于学习的另一种说法“学以为己”,也要避免因为不了解这句话的古典背景而对“为己”产生误解。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自我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作为学习者而让自己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才是“学以成己”的完整意思。
学以成己离不开合适的环境。从年春天从崇明农场来到华东师大,到去年底卸任校*委书记,我一直是发生在华东师大这所美丽校园里的各种学习过程的得益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学以成己的最佳场所。
上书房:“成人”是一个动态过程。
童世骏:无论是特殊意义上的“成己”,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成人”,其核心都是一种“成长”。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同时也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是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看来,成长是生活的特性,成长也是教育的目标,在成长之外,教育并无其他目标。
我常常把杜威的观点表述为成长是硬道理。“成长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杜威到访中国年后的今天,尤其需要强调。年间,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个比年前更为严重的现象,那就是各阶层、各群体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教育焦虑之中。虽然教育焦虑的加重,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对教育拥有了百年之前无法想象的各种可能性,但过于普遍而严重的教育焦虑,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是有害的。应对教育焦虑,我们需要回到“成长是硬道理”的教育初衷。
成长是硬道理,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把人生旅程机械地分为目标和手段两个部分,不应该认为人生当中那个被当作手段的部分(比如被当作“起跑线”的童年),其价值似乎仅仅是为了目标的实现———为了将来的“成功人生”,从而认为童年是可以牺牲的,孩子是可以被当作学习机器的。杜威曾说:“由于生活意味着成长,所以生存着的人生活得真实而积极,在其每个发展阶段上,生活都有同样的内在充实性和绝对诉求。由此可见,不论人们处于什么年龄段,教育乃是提供确保其成长或合理生活的各种条件的一项事业。”
成长是硬道理,还意味着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人。每个人的成长起点、成长环境和个人兴趣都不一样,不顾一切地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对自己的孩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