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清平乐的舒缓优雅谈传统美学中的留白
TUhjnbcbe - 2025/6/26 0:03: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整个基调是舒缓、宁静、淡雅,即便是鲜艳的大红色,在剧中也不艳俗,令人赏心悦目。这部电视剧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拍摄的,也与千年前的北宋文化有关。宋太祖崇尚纯朴,不喜奢侈。他经常穿着颜色素雅的旧衣,同时要求朝中的官员和官员家属奉行这简朴。我们在荧幕上看到《清平乐》,就能感受到这种素雅的整体基调。

剧中的仁宗穿着这套平淡无奇的白色长袍,但其实是简约而不简单,这种疏淡典雅之美,在北宋时非常流行,而宋这一朝的审美一直影响到千年之后的今天。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说起宋朝,很多人印象中是个软弱可欺,对外族不是割地就是赔款的朝代,但其实两宋存在时间长达年,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在深厚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底蕴之上,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字画瓷器,都达到历史巅峰。

其中传统美学中的留白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蕴含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留白指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留白之美体现在中国美学的各个方面,宋词、绘画、宋瓷等都是留白之美的创作天地,

01、宋词,作为文学的一大巅峰,运用留白可使作品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最早的词是文人写给歌伎传唱的曲子,后来就形成长短不齐的固定句式,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表达复杂的心境。宋朝诗文的审美崇尚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有味,它成了宋代文人审美的理想风范。苏轼是宋代文人艺术家美学的代表人物。

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短短的43个字,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悠远的感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所处的地位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不同,景致不同,总会有着对周围一切景色不同的领悟与感叹。

通过苏轼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着作者通过眼前这夜静阑珊,疏桐冷月寒霜,有孤雁栖息沙洲的景致,而感叹自己身影孤单,前途渺茫的无奈。这份淡雅婉约而带着丝丝凄静冷凝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蝶恋花(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经常不回家,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结尾处是典型的留白,烘托了女子怅然若失的神态。

在古诗中,运用留白艺术表达意境的有很多,我们很熟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等。都是绝不把空间占满,而是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余地,尽情沉醉在这境界中,余味无穷。

02、绘画中的留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绘画主题

中国传统绘画大放异彩,走向成熟并影响至今的辉煌时代,当属两宋。中国画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赋予广袤深远的创意.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风极其简约,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在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即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画家黄宾虹曾说:虚中之实,每在布置外之意境。八大山人的画便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狂放不羁,可是在绘画作品中带着大量的空白,意境深远,须臾缥缈,朦胧之美尽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留白,是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让人想像的空间。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

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

03、生活中的留白之美,是生活的智慧,同时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清平乐》中的宠妃张妼晗,头戴繁杂的花冠,美则美矣,但美得咄咄逼人,看久了觉得心烦,而清淡优雅的曹皇后,与人不争不抢,衣着朴素,谦逊有礼,却是久看不腻。“谦受益、满招损”,张贵妃最后失宠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她不懂生活中的留白哲学,得宠时不可一世,不为自己留有余地,但其实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懂得给生命留白,亦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作为忙碌的现代人,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每时每刻都紧绷着心中的那根弦,总是处于一种兵荒马乱的状态。然而人生不是百米冲刺,它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像心脏一样劳逸结合,理性地分配自己的精力,才能留出两分力气跑完全程。

真正有智慧的生活,除了繁忙中的专注,还需要闲暇时的留白。日本知名作家医生贺志贡曾提出过“0.8生活”的生活哲学,即做事不必太满,尽80%的力气就好,剩下20%的力气留作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仔细想来,这一外来文化实则与我国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走一走陌生的街道,看一看半弯的月亮,喝一杯下午茶,听一首轻音乐栽一株小花等它技繁叶茂,画一张小卡片装点书桌前的白墙,写一张明信片问候远方的朋友。做些无用的事,感受时光慢慢流逝。重新聚集能量,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04、总结

留白在艺术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如宋瓷的宁静淡雅、温润如玉,被现代人视为珍宝。如插花艺术,范成大在《范村梅谱》中,对梅花的选择和品赏最为精辟。书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陉奇者为贵,这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准则。

留白,中国美学的精粹,艺术创作中为使作品更加协调、有意境而留下相应的空白,也留下想象的空间以及无限的可能。留白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以虚显实,追求“无”中生“有”,对于实现形象中的流动过渡,展开创作性想象,起到常规手法所达不到的推动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清平乐的舒缓优雅谈传统美学中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