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寒门博士黄国平致谢论文走红,让亿万网
TUhjnbcbe - 2025/6/23 2:30:00

他出生贫苦,却一路成为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Lab”高级研究员;他12岁时母亲离家,17岁时父亲又意外离世。

煤油灯下读书的身影,抓黄鳝以求谋生的日子,22年求学路中,他不断与一个个在乎的人生死告别。

在一座座坟茔的见证下,年他考入西南大学,年进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

风雨兼程中,他从四川仪陇大山到中国首都北京,以一封博士学位论文后的致谢感言火爆全网。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带领大家看看,战胜命运,把自己活成世界光芒的工学博士黄国平的故事。

出身贫寒

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黄光平,生活在县城下的炬光乡村,现在这个地方已经纳入了永光镇的范围。

炬光乡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子,虽然海拔不算高,但放眼远眺,满眼的都是层峦叠嶂的山林。黄国平的家就在万山中的一座建着。

土胚瓦房里住着一家好几口人,没多少土地又没有技术的一家人,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让黄国平的母亲忍受不了。

在黄国平12岁的时候,母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自此杳无音讯。而当时的黄国平还没有小学毕业。

有人可能一辈子也没亲眼见过山村真正的贫穷。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不算什么,20年前的炬光乡,乡政府办公“大楼”,围墙是用土夯的,大门是用篾片编好糊泥晒干安上的。

黄国平家是整个乡里生活条件最差的几户之一,母亲的离开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个艰难维生的家庭缩小了一部分开支。

从上三年级开始,黄国平就在晚上做完作业后,约上伙伴去到山沟里捉黄鳝。伙伴们卖了黄鳝还能落一点零用钱,但黄国平卖的钱全用来交学费了。

与计算机结缘

后来升入大寅镇中学后,黄国平特别喜爱电脑,整个炬光乡只有他所在的学校有计算机课。但那时计算机是稀罕物,上课要交钱。

没有钱的黄国平看到邱浩老师喜欢自己学习的劲头,便赖着不走。邱浩没有收过黄国平的计算机课费,还自掏腰包送他去参加计算机培训。

对黄国平而言,邱浩不仅是启蒙者,更是为他找到人生方向的、亦兄亦父的存在。年,成绩优异的黄国平考进了仪陇中学。

当时学校里有一台用于远程教学的计算机,黄国平是全校计算机水平最高的人,他时常会把电脑摆弄坏,但也能快速把电脑修好,软件硬件的维护都是黄国平的“工作”。

父亲不幸离世

这一年还未过去,那个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的父亲就出事了。黄国平平时对父亲是有怨言的。

明知道每晚外出捉的黄鳝是自己的学费,父亲还是会偷偷拿走换酒钱;明知道孩子因为缺失营养摄入,生病不起,父亲还是只匆匆留下治病都不太够的钱,便出门不归。

但年,在黄国平17岁,他有些“埋怨”的父亲外出打工却出了车祸。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是这一年,疼爱照顾黄国平17年的婆婆相继离世,弱小无用的黄国平除了哭,除了眼泪,什么也给不出,即使他心里再想厚葬亲人,也不过一口薄棺三寸坑。

黄国平的伯伯黄世俊是村里的木匠,当时黄国平有机会向他学习做木活。

但在伯伯看来,黄国平是会读书的孩子,学木匠会让他一辈子走不出大山,“没有出息”,侄子既喜欢读书又会读书,那就一定要靠读书走出大山。

没有了家庭支柱,黄国平的哥哥就主动站出来扛起重担,外出打工。

仪陇中学的老师看黄国平实在可怜,便帮他提交了免学费的申请,并找到当时承包食堂的胡元明帮忙照顾。

家里与学校是当时的黄国平很难平衡的,高二时他就开始自学课程了。忙着做家务,做农活,黄国平并不能按照学校的时间作息。

外出放牛的山坡上,人们能看到黄国平拿书学习的身影;地里锄草时,人们也能听到他不断背书的声音。

高考失利

年,黄国平高考失利了。因为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他填报的志愿清一色全与计算机有关,并且决不接受专业调剂。

这一年黄国平没有学上。在哥哥的开解与支持下,黄国平来到了绵阳南山中学复读。

这一年,曾经亦兄亦父的老师邱浩,还没看到他考上大学的通知书,还没把祝福的话说出口便离开了人世。

重新来过,终于圆西南大学梦

年,依旧故我填报志愿的黄国平考进了西南大学,在老师的坟茔前,他把录取通知书读给老师听。

从茕茕大山,用一支笔与一份兴趣,抹开眼前的迷雾,黄国平到现在好像已经拥有了改变命运的能力。

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并于研究员宗成庆的指导下,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里,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

他曾在研一时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自己不停读书,是想要继续一把,想要坚持一下自己心中的学术梦,与喜欢的方向相伴一生,如果幸运地能够实现,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太美好了。

终于学有所成

年,博士毕业的黄国平进入了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Lab),成为了一名高级研究员,青年时的学术梦到此实现。

也是这一年,黄国平结婚了,腊月二十九,他与妻子在老家办了三桌酒席。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裸婚的二人除了高学历好像一无所有。

对于婚姻和家庭,黄国平十分看重,他还在网文里表达过自己的感触,每当看到自己幸福的一家子,他就有感谢得想要掉泪的冲动。

所以,他不会为钱而拼搏一生,也不会为了外物牺牲一个家的幸福。

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转发了博士生黄国平的学位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而论文最后的《致谢》感动了万千国人。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这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万千寒门学子,为了生存的挣扎求生,也看到了一个在贫穷中顽强拼搏的人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

每当他快扛不下去时,“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就会为他照亮前路。

贫穷的可怕,在于能让人们失去信心和希望,最终向无尽的生活与现实妥协。恶魔一般的苦难伴随了黄国平的前半生,成就他的是面对苦难永不放弃的坚持与决心。

从文章走红的那一刻,黄国平就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成了当今寒门贵子的印证。也是从那一刻起,他用另一种方式,影响并激励了更多人勇于向前。

在《致谢》最后,黄国平表示: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现在,黄国平已经做到了,一篇有感而发的文字,已经带给了人民足够的希望与力量。

曾经大山掩映下最贫穷的学生,用最平凡的“走出去”,靠读书改变了命运,成为了一个于己,于家,于国来说有用的人。

在这里小编也想讨论一下公平的意义。有的人从出生起就衣食无忧,前途似锦;有的人就算拼搏一生,用尽全力,也不过是触摸到了他人的起跑线。

这就是现实,也是造就人生百态、丰富社会的原因之一。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就算人生而不平等,但在中国,人人都要经历同一场试炼,那就是高考。

从泥泞沼泽走到群山之巅,黄国平用了22年,教育与知识的引导是他站上顶峰的关键。

一个人的改变,可能就是背后一个家庭、甚至两代人的改变,高考是否公平不知道被讨论过多少次,有的人不愿意一考定终身,但有的人却视其为唯一的出路。

高考也许不是全部人最好的选择,但它是有效的,起码公平的一条改变命运的路。无数人为黄国平的经历泪目,他们在《致谢》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尽管我们最后可能成不了博士,但看见了坚持坚韧又坚守本心的黄国平,知道了在众生皆苦的人世间,有人能为了理想而不灭希望,最终成材,这份美好大团圆的结局,就是人人追求的动人心弦。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

希望黄国平苦尽甘来,余生有甜,也祝愿正在观看文章的你们达成所愿,努力有成。你有什么想要说的话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寒门博士黄国平致谢论文走红,让亿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