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沈阳晚报」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2日早7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
李泽厚生于年,湖南宁乡人,在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
李泽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在李泽厚的著作中,对读者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美的历程》。
该书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
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
冯友兰先生评价说:“《美的历程》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北京晚报10月2日,
刊登了关于先生的一篇报道:
《中国哲学就这样登场》
让我们一起重温先生那些
影响深远的著作
从年的《历史本体论》、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年的《哲学纲要》、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再扩充到年三卷本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和《存在论纲要》,通过不断的几次结集,李泽厚让自己的哲学体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总结,这是他步入耄耋之年所做的核心工作。
新近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不仅是文字最多的一次总结,而且更趋于完整和臻于完善,但结构上也较为分散,按照写作年代安排的方式,却让读者更易把握到李泽厚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其实,只要有读者们要读,这种总结便无可厚非,当然作者本人亦不惧“重复自我”的指责,只要不满意前书就有后书的出场。年《哲学纲要》的封底就明言:这本书是“李泽厚告别人生、谢幕学术、留作纪念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实际上哪次结集不是集成呢?三卷本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似乎更配得上“集大成”的称号,而《哲学纲要》的结构则更为明晰,无论是看繁本还是读简本,读者可以各取所好。
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