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才是高级的人生观和价
TUhjnbcbe - 2025/5/27 17:06:00

《论说》系列:儒家“明心见性”讲之第六讲:贫富之道

贫富,一般而言指的是物质层面的贫乏与富有。

贫与富,这是任何一个自诩为“文明”的时代都永恒存在的话题。

既然它一直存在,那我们便不得不认真去面对。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论语》里子贡问孔子说: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什么是“谄”?什么又是“骄”呢?谄,指卑屈、谄媚。骄,指骄矜、放肆。

贫穷的时候,不为五斗米折腰;富有的时候,不骄横跋扈、目空一切,这样的“贫富观”怎么样呢?在平常人看来,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很有风骨的了,所以子贡这样问他的老师。孔子回答他说:“这样的人还行吧,不过还不够好,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

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贫富观”比子贡提出的“贫富观”更高一筹。

平常之人,对于贫富之道不知如何自守,常常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在贫穷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利益而忘却了心灵的操守,对所求之人面露谄媚之色,以期得利。而富有者,在别人对他献媚时,也会理所当然地显出骄横之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就是“贫而谄,富而骄”。

子贡是看到了这一人性的弱点,所以才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这是在修养上前进了一步。

但是,“无谄无骄”依然是只讲的是自己的“自守之道”,未能超脱贫富本身之外。

孔子的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乐”之人,心中必有“大志”,且志不在物质财富。也可以说这样的人是“心中有道”之人,有个词叫“穷且益坚”,坚定什么呢?坚定自己的志向。就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想,颜回之乐,与孔子答复子贡的“贫而乐”定是一样的“乐”。乐善之乐、乐道之乐、乐学之乐。

这是谈的“贫者”操守之道,我们再来看看“富者”操守之道是如何理解的呢?“富而好礼”比“富而无骄”明显又高了一筹。

“富而无骄”,只是“自守之道”。但“富而好礼”则由“自守”扩展到了对他人的“仁爱”。乐善好施、乐循天理,由己及人,由小及大,这才是“大道”。

我们都知道,在孔子的弟子当中,子贡是最善于经商之人,财富也最多。所以他也是先贫后富,所问的这个问题,定然也是他自己内心的困惑。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这样回答子贡,显然也是看到了子贡存在的问题,所以才这样勉励他,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以期更进一步。

我们普通之人该如何操守自己的贫富之道呢?

贫则从简,不做寅吃卯粮之事,坚守本心,努力奋斗,定然会逐渐摆脱窘境,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

富则不骄,素位而行。做该做之事,心怀敬畏,以礼待人。同时管束家眷,端正家风,只有这样才能有三代兴盛之局面产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才是高级的人生观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