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5/10 17:43:00
刘先银经典点说:弘道积德空中论坛53讲,赵建永的“道法自然的智慧人生”赵建永,青州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华夏文化促进会首席专家、世界易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实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道家专业委员会理事、汤一介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幼承家学,志道游艺,以返本开新、学以致用为宗旨,从事国学研究。受业于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汤一介、刘大钧、李中华、乔清举、陈鼓应诸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多项。担任中小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编委(24册,含《老子庄子分册》),并主编《周易》分册,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专项委托课题成果。著述十部,专著有《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人民出版社)等。协同汤一介教授主编《汤用彤学记》《会通中印西》等书,协助整理出版《汤用彤全集》,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常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等刊转载、好评。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五个一批人才”……主持人理子(李清志),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活动发起人,道德书院院长,《老子道纪》作者。感谢同道同德积极参与。感谢萧爽楼道法自然生态馆、高山景行公司、欧米伽等道商同道赞助。刘先银经典点说:弘道积德空中论坛53讲,赵建永的“道法自然的智慧人生”“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道”是事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渗透于宇宙万有之中。人是宇宙的全息缩影,同样受这种自然法则的支配。赵建永教授以宏观的视角,以古今中外的东方智慧与西方科学逐步展开,旁征博引,综合《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经典学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人生(人类生活)来讲人生,又从人心谈论人生,《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心理学天然该当是介居哲学与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纯理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而为一核心或联络中枢者。它是最重要无比的一种学问,凡百学术统在其后。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生物有相同之机体者,必有相同之性能;其在人,则身与心之相关不可离也。私的感情,正是见到了人心。时运的自然性,人与天地同流,生态自觉,文化自觉,乃至文化自信。这是元亨利贞的自然运行。文章盖世,仲尼困于陈蔡;武略韬群,太公八十为相。文思泉涌,柳永屡试不第;妙笔生花,杜甫寄身草屋。神机妙算,孔明本为布衣;料事如神,刘基死于猜忌。心忧社稷,屈原投身汨江;文韬武略,邓公三起三落。“君子所存者神,所过者化,上下与天地合其流。”“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从普遍和谐观—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梁漱溟的人的幸福的三大问题,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这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的自然主义精神,继而开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时空交错。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一种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追求“普遍和谐”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本质。赵建永教授又从普遍和谐观的结构层次—道法自然价值系统的展开,对“元亨利贞”的天道大化流行,自然万有到“太和”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从知道到做到是人生最遥远的距离。自然的和谐,“复归自然”。自然法:像遵守法律一样,按照自然律来生活“谨道如法,常有天命。”在身心健康方面,离自然越近,离疾患越远。触犯世间法律,虽有侥幸逃脱者。然而自然法却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无所逃于天地间。庄子“太和万物”的观点,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顺之以天道,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以天道来规范人道。人与自然的和谐,《周易·文言》所表达的天人合一观:《乾·文言》释九五爻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君子所存者神,所过者化,上下与天地合其流。”“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揭示了人心实际是资借于社会交往而发展起来,同时,人的社会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随着社会形态构造的历史发展而人心也自会有它的发展史。作者援引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论述,就人与自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引申论述整个人类从故至今的演化史。继而,作者就宗教与人生、道德——人生的实践的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世之求认识人类者,其必当于此有所识取也。人与物质层面的和谐,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冯友兰说: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道家“道法自然”和“物我同一”的观念,对于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也有不少知音。李约瑟对道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合和给予了很高评价。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天。人是由天产生的,一旦有了人,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也就是说,人就对天负有保护的责任。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为三个层面。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德层面的身心和谐,人与自身生命的和谐。道家身学的身、心、灵拓展路径——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返本开新:本体观的会通。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儒道释异中之同在皆以内在超越(返本)为特点,即所谓“一本”;三家之学都是用“复”的方法论,但各自所推崇的本体内容(境界)却有层次上的差异:儒家是复性(伦理道德层面);道家(教)是复命(身体及身心和谐);佛家是复其本源心(彻究作为真如本体的心识之原,即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复归真我的本来面目),此为同中之异。赵建永教授还将当代新道家划分为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按较高层次的标准,凡认可而且实践道家理念,并在新时期建立新体系,使之得到运用的人。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凡崇尚自然和自由精神,愿意遵循自己的本真天性来生活,同时也尊重别人按其本心自性生活的所有现代人,都是新道家。“道法自然”智慧的目标在于内修外炼,与道俱化,解脱生死,得大自在。为此,我们需要揭示宇宙、社会和生命的实相,破迷执,增福慧,显自性真我,洞悉生命缘起和归宿,自渡渡人。理顺因缘关系,及早规避人生道路上种种陷阱,化解危机,走阻力最小之路。明觉精察,活在当下,不远而复,在自然大化系统中,复序归位,百难自销。总之,赵建永教授从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主要内容展开,和谐人生就是在各种关系中,按照这些自然法来生活。各种不和谐现象之所以产生,都源于背离自然之道。以身心健康而言,离自然越近,则离疾患越远。道法自然的人生是一种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身心危机日益逼近现代人的时代,它对于解除人们的压力困扰,提升免疫力,维持社会的和谐有序,无疑会产生良好效果。人的社会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随着社会形态构造的历史发展而人心也自会有它的发展史。道家身学价值取向,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儒佛心学则与之相反。两种不同路向相辅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形成了“普遍和谐观念”,即中国文化的基本架构。用系统论加以生活化的诠释,是当代新道家建设和实现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面对当今普遍性的各种危机,亟待传承“道法自然”的智慧,并将之发扬光大,奉献给世界。非常具有生活指导价值。赵建永教授如是以文会友,以道相交。值得体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