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夜雨楼,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
TUhjnbcbe - 2025/5/3 18:07:00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旦恶乎待哉。

是梦中的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都无关于精神的自由与快乐,不影响庄子追寻他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感应境界。

当然庄子以为的天地之乐,终究只是庄子一厢情愿的理解与思考结论,鱼之乐,未见得就是鱼的欢乐,只是庄子见到的鱼的从容姿态,投射出的悠闲理解,在鱼看来可能只是水流的阻力下不得不采取的前进办法,其实也是很有些费力的。

夜雨楼,行书、朱文印

《庄子·天地》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庄子扬弃了一般的感官与思维模式,将自己对道的精神追求作为美与善的评判标准,在思维中塑造建立了理想化的审美期望与标准。平常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美好体验,反倒会影响他专心体验这种大道精神期望被满足的美。反过来也说明了这些源自感官美的体验的真实存在,唯其如此才会让一心梦虚坐忘的庄子常常被扫了雅兴吧。

实质上是将自己对天地、大道的理念与追求,投射外化到生活中来,一草一木、一行一坐,都要按照天地与我同在的最高标准,将之视作人生的最高追求,以身合道、以身化道。对大道的追求,完全达到舍身饲虎的宗教迷恋程度,这也许就是《庄子》能成为道教《南华经》的原因。

在理念追求中获得的美感体验,来自精神期望与期望满足后的奖励,这种满足与美感快感的体验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宗教狂信徒、甚至精神病人、游戏沉迷者的表现窥其一斑。人类智慧与精神世界回馈的美感体验,已经足以让人完全脱离现实,沉醉于精神的快乐之中。

人与世界都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无论是体悟大道,还是吃喝拉撒都是现实的问题,人的感官、思考与行为都需要与现实世界相协调,才能保证最简单的行为目的的实现。缺乏协调的人,如同不会使用筷子,眼睛看到的食物,即便很想吃而且也动手了,但最终未必能够夹起美味放入嘴中。脱离现实世界完全沉迷在精神世界中,也会造成个人行为错乱与感知协调能力的损害。对现实与精神世界缺乏分辨与判断能力的儿童青少年以及愚昧者,更容易产生各种迷信与沉迷,无法分辨精神世界中的认知与客观世界的真实,也更容易受到影响与伤害。

这也证明了人的需求是并不会完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阶梯递进,一句肉食者鄙,足以证明物质的丰富不代表智慧与精神的提升,反倒是常常会成为拖累智商的累赘,富贵而衰的端倪。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拒绝面前物质诱惑,甚而抛却生命追求理想与奉献,是英雄的壮举,也是人类主观意志对物质与本能的超越,是精神之美的超越。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雨楼,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