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红楼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好便是了,了
TUhjnbcbe - 2025/4/11 1:47:00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414/13532265.html

《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失火以后,寄居岳丈封肃之家,贫病交加,在街前散心之时,忽见一个跋足道人,口中念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这就是所谓的《好了歌》。甄士隐问他说的是什么,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这首歌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它的深意,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这里先不忙解释歌名,也不解释道人所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先看一下《好了歌》的大意。全歌分四组,均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始。依次提出“功名”、“金银”、“姣妻”、“子孙”四大人生目标、人生欲望,然后又一一地加以否定和嘲笑。四大目标、四大欲望几乎概括了世俗的一切追求,体现了世俗的人生价值观。

跛足道人认为都不值得追求,这种追求的本身是十分可笑的。四大欲望排在最前面的,是功名。在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中,做了官就有了一切。所以,《好了歌》首先提出功名来加以否定是理所当然的。功名是好,可是,古往今来那些赫赫一时的将相名臣,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一堆荒凉的坟墓,一丛凄凉的白草。这里是用功名的短暂:身后的寂寞,不能永恒来否定功名的价值,从个人的角度去看人生,不能不令人悲观丧气。人生是多么短暂,连豪放豁达的曹孟德,也不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歌,更何况他人!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正如《三国演义》的卷头词中所咏唱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否定了“功名”之后,《好了歌》接着又来否定仅次于“功名”的“金银”。虽然中国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但功名毕竟并非人人有份,况且做官的大多爱“金银”。所以《好了歌》将“金银”放在第二位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跛足道人认为,金银虽好,无奈人死了带不走。他嘲笑追逐钱财的世人,整天地只是遗憾自己的金银太少,谁知金银积聚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的寿数却也到了。这里嘲笑的是世人对金钱的占有欲。因为自然规律的缘故,人对金钱的占有也无法永恒。这种临时的占有,没有多大意义。为了这种临时的占有,这种过路的金银,费心劳神,孜孜以求,实在是太可笑了。

在嘲笑了世人对“金银”的追逐以后,道人又挖苦了世人忘不了的娇妻。这里的世人,当然仅限于男性。女性是嫁夫随夫的,无所谓追求。姣妻,指姣美的妻子。跛足道人认为,世人所艳羡、所追求的娇妻也是靠不住的。丈夫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卿卿我我,海誓山盟;待到丈大一死,她又立刻忘弃旧情、改嫁他人去了。这里是说,夫妻恩爱也是不可靠的。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这种否定在逻辑上有一个漏洞:如果妻子先死呢?那不是变成“妻生日日说恩情,妻死又娶他人了”?所以,酸足道人对女性的指责,从今人的观点去看,是不太公正的。但在古代的中国,从来只要求女子从一而终,不会用同一标准去要求男子的。所以,《好了歌》如此说,也可以理解。况且这首歌不是宝玉唱出来的,而是借方外之人说出来的,这就更可以理解了。

《好了歌》的后一章,又否定了“子孙”这一大目标。前面的功名、金银、姣妻三大目标,都可以用生命的短暂去否定,功名去用荒冢一堆否定,金银去用眼闭了否定,姣妻去用“君死”后“又随人去了”来否定;但“子孙”这一目标,却不能用生命的短暂去否定。按照一般的情况,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对传宗接代极为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是最恶毒的诅咒。因为不能用生命的短暂来否定“子孙”这一项,于是跛足道人又换了另一个角度来加以否定。他用嘲笑的口吻,挖苦那些痴心的、疼爱子孙的父母,谁见了几个孝子贤孙?这种否定自然不无道理,痴心的疼爱,常常换来忤逆不孝的子孙。但这里也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如果子孙确实孝顺呢?可是,所谓《好了歌》毕竟是首歌,我们大可不必太认真。把它当一篇哲学论文去推敞,完全没有必要。

《好了歌》中充满佛道的出世思想,尤其是道家道教的出世思想。所以这首《好了歌》通过一个道人唱出来。道教的理想是成仙,所以这首歌的每一章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意味世人都羡慕神仙,可又偏偏忘不了那些世俗的享受和欲望。世人不明白,要成仙得道,就必须斩断这些欲望的纠缠,了结这些尘缘。了结了才能“好”,“好”就是“了结”。这便是所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所以,《好了歌》的“了”就是“了结”的意思。“好了”一词,有人还找到了它的出处。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修有一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的《博物篇、神异典、神仙部》里所引《荆州府志》中提到,明代有一位“好了道士”,往来宜都山中,能言人祸福,巧发奇中。人们叩问其姓名,他只是点头说“好了”,所以叫做“好了道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好便是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