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听11位出版人讲述见证上海书展20年
TUhjnbcbe - 2025/4/8 0:19:00
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20年意味着什么?20年可能伴随了一代人的职业生涯,培育了两代新读者,见证着一个行业的变迁……年,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出版业持续、快速发展,完善上海出版的功能,更好地为全国出版业服务,引领更广泛的市民开展读书活动,上海图书交易会更名为上海书展,成为梦开始的地方。首届上海书展首次向公众开放销售,激发了上海读者巨大的购书热情。

此后的每一年,上海书展都迎来重大升级。年,上海书展打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概念,一举提升其在全国出版发行单位心中的地位;年,首次设立分会场,包括规模较大的上海书城、古籍书店等大型连锁书店和品牌书店,以及线上分会场,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书展的服务范围,实现全城联动;年,首创“上海国际文学周”,首次设立“国际童书嘉年华”,将上海书展推向国际舞台。

自年以来,每年8月已经成为全上海市乃至全国图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阅读嘉年华。据悉,上海书展计划发售约40万张参观券,目前售票热度颇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书展仍然保持初心,不断创新。年上海书展,首设“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展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同时,通过直播等多种形式,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感受到书展魅力。上海书展则引入AI元素,书展现场将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展现AI内容应用成果,让读者体验科技带来的阅读乐趣。

上海书展的魅力到底在哪里?20年来,上海书展始终坚持价值内容引领,创新自我发展,开放融合精细办展,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打造出亮眼的城市文化品牌,成为出版行业内最让人期待的图书展会。也有很多出版人、新华人认为,读者才是上海书展最大的魅力。20年来,上海书展承载着无数作者、出版人与读者之间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有的对图书产品如数家珍,有的通过图书疗愈心灵,有的则通过上海书展讲述传承的故事。读者——出版业内最鲜活的字眼,在上海书展上持续被放大,被赋予特别的意义。

如今20岁的上海书展,正在逐步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书展的期待奋进,正在成为真正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风华正茂,未来可期。

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延续“老时间、老地方”,于8月14日至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今年是上海书展20周年,年首届上海书展即向市民开放零售,今天来看,正是这一重大举措使之迅速崛起,誉满全国。目前,上海书展已成为我国年度重要图书新品首发地、面向个体读者的阅读风向标,是全国最具影响的图书展会之一。上海书展召开之际,商报特邀11位出版人共话上海书展20年发展历程,与业界分享上海书展的故事,共同回忆20年风雨兼程。

一个出版老兵与上海书展的5个角色10件事

彭卫国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

上海书展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一张蓝图,接续努力,终成上海的文化品牌。从第一届开始,我便与书展结缘,不离不弃。20年中,我“出演”了5个角色,做了不大不小的10件事儿。

角色一:世纪出版馆“执行馆长”

年至年,我担任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把参加上海书展的任务交给了上海图书公司。集团对上海书展非常重视,每次都要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书展的有关工作;时任集团分管副总裁郁椿德亲自担任工作组组长,我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书展的相关工作。5年中,上海图书公司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出色完成了集团交给的任务,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确定世纪馆的基本格局。年第一届上海书展时由于对书展的定位理解不到位,世纪馆的格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展示,按社设展台,主要通过图片、图书展示出版成果;一部分做销售,用平方米左右的区域集中销售集团版图书,基本色彩为绿色。从年第二届书展开始,我们明白了书展的定位,将展售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活动区兼精品展示区、推荐书集中销售区、各社销售区,基本色彩为红色。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展场的整体规划,确保布局合理且具有视觉冲击力。

二是不断改进读者服务。读者买书的热情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提升服务读者的水平。年,我们给购书的读者免费发放拎手,减缓塑料袋勒手的痛苦,我们戏称为“爱心拎手”。年,我们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年,我们把快递公司引进会场,提供免费快递送书。

三是精心组织促销品种。书展上有两种书是读者最喜欢的,一是刚上市的新书,市面上还没有,读者有尝新的满足感;二是出版社有少量库存,但市场上已经脱销相当一段时间的书,这类书可以满足读者捡漏补缺的获得感。上海书展开展前,我带领采购团队一家社一家社跑,挖库底、搜货源,组织了几十个品种,以略低于新书的销售折扣以飨读者。为了防止搞成特价书甩卖,我们规定每家社每天最多只能供应三个品种,这也成为书展的一个规矩。

角色二:书展办公室“销售主管”

年,时任上海书展组委会秘书长顾行伟让我参与书展的管理工作,一直到年,我便成为局书展办公室的编外成员,职务是销售主管。在这个岗位上,做一件事:书展现场销售管理。包括制定销售规则、统计销售数据、提出服务要求、维持销售秩序。

角色三:参展商之展台“台长”

上海书展前夕,我奉调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一直到上海书展前夕。在社长任上,我高度重视上海书展,积极组织参加上海书展,每年书展都亲自挂帅、一线指挥。做的第一件值得说说的事情就是在书展上预售《辞海》第六版。上海书展,恰逢第六版《辞海》出版的节点,由于要到9月份才正式出版,书展上,我们拿了样书进行预售。为此我们制定了预售办法,组织了精干的队伍,经过7天的努力,定价元的《辞海》预售了80套,极大地鼓舞了全社发行好第六版《辞海》的信心。做的第二事是制定书展签售活动规则。随着上海书展的日益火爆,编辑们参与的热情高涨,各编辑室上报的活动数量激增。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避免无效的人力物力投入,我专门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参加活动的书籍必须具有高质量的内容;二是活动预期至少要达到册(套)的销售量。由于我主要负责出版社的展台,同事们有时会戏称我为“台长”。

角色四:参展商之世纪馆报刊展区“区长”

年7月,我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担任副总裁,分管报刊等工作。年和年的上海书展上,我专注于管理世纪馆内的报刊展区。起初,展区由上海市期刊协会组织,但由于报刊单位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展位布置较为简陋,这成为书展组织方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展区进行了改革。

角色五:书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年2月,我调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因分管上海书展的工作,就有了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头衔,具体组织协调上海书展的工作。经过10多年的举办,上海书展已经形成品牌,办展工作也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和运行模式,团队也已是经验丰富的“老队伍”了。因此,我的任务就是守正出新。4年下来,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推动举办实体书店高峰论坛。年上海出台扶持实体书店的相关政策,年中央十六部委发文支持实体书店。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利用上海书展这个平台,连续4年举办“实体书店高峰论坛”,具体由上海新华书店承办。论坛的举办,增强了上海书展服务行业的功能,提升了书展在业界的影响。

二是扩展书展分会场。年,上海市领导就对上海书展开办分会场提出了要求。经过努力,年我们的分会场扩展到个,品牌书店、区图书馆、市民文化中心等阅读场所加入到分会场中来,凸显了上海书展作为全民阅读平台的辐射效应。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副会长兼秘书长汪耀华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是特色展馆的打造。作为面向读者的书展,展品的细化、展馆的创新,是保持书展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年,上海新华连锁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打造了社科精品馆,精选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11位出版人讲述见证上海书展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