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李艳敏。
-1-28星期四晴
最近几天,出院患者越来越多,很多病区在逐渐合并,有的医疗队也在开始下撤,每日石家庄的新增病例非常少,眼里看到的、耳边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我们团队也迎来了新的伙伴,医院的同事们。那天大家还在开玩笑说,脱了隔离衣谁也不认识谁,只能看隔离衣上的名字我们才彼此认识。有一天,我在隔离病房电梯里碰见省二院的贾珍主任和王梁主任,我们都是靠彼此身上写的名字才认出彼此的,可惜我们都没带手机没法合影留念,真的很遗憾。
医院张连勇老师的合影。
真的,这也算难忘的经历了。我们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医务人员,在一声抗疫号令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奋斗,共同在隔离病房中协作,最后取得可喜的抗疫成果。大家虽然压力大、身体劳累,但心里还是非常愉悦的,这是作为医务人员价值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我们和患者的合影。
回想20多天来,医院的同志们共同奋斗,共克时艰,已经结成了密不可分的战斗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孟艺哲主任和李敬老师和我都是神经内科专业的资深医生,相信以后我们在抗疫结束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共同探讨神经内科学术问题,共同进步。同样的,我们的护士同志们也和医院的护士达慧英和刘影老师共同奋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愿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护士老师和医院护士老师达慧英的合影。达慧英老师为右数第四位。
年我高考结束后,我们同班同学们在操场的国旗下聚会,当时有同学就在操场上演唱郑钧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时感触颇深,泪湿夏衫。此后多年,很多次的离别、送别并没有让我有类似的感触。但现在,马上到来的分别又让我感受到兴奋、憧憬、感伤、不舍,很像24年前的感觉。兴奋的是,我们马上取得了抗疫的胜利,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果;憧憬的是,年真的不会像年这样了,我们一定会开启新的生活;感伤和不舍的是,我们一起奋斗的队员将回到各自的岗位上,这种经历不会再现。
没有历练,也不会有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宝贵的人生经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些平凡的人们带给我最多的感动!在党的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团队10名医护人员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们的思想觉悟都在抗疫过程中得到升华。
团队部分人员在党旗下的合影。
感谢在抗疫中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院领导。赵增仁院长、李增宁院长、赵媛媛院长都打电话关心我们,刘人才主席给我们送补给,在保证物资充足的同时,给予我们精神鼓励,指导我们前行。
感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王铭维教授、科主任田书娟教授、王培芝护士长和科里的各位同事,大家都经常给我发信息、打电话问候,让我逐渐适应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也让我学会如何去关心和爱护他人,如何去换位思考。
感谢医务处宋适恒老师、后勤总管霍林峰老师,他们在生活上、医务工作上给予了团队太多的安慰和保障,让我们在陌生环境中更好开展工作,没有他们的保障,就没有我们的成绩。
感谢我们团队领队赵红敏主任,副领队杨赛护士长还有我们所有的队友,正是因为我们在领队的统筹安排下,在我们队员的相互协作下,医院的病案室中才有我们相互帮助、相互补台的记忆。
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我不可能到前线来抗疫。我爱人说,你别感谢我了,回来后把家里家务包一个月的怎么样?我……我……回家再说……
这也将是我最后一篇抗疫日记。虽有不舍,虽有遗憾,虽有不完美,但不论艰难险阻,我们都已越过!
最后特别感谢神经内科薄倩澜医生和王晓医生两位美女同事,帮我编辑抗疫日记。我一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么多的感谢,有点让我想起了我的博士答辩。真的,所有的感谢都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生活因为有了互相帮助才美好,生活因为有爱才更加光明。
写到这里,热泪盈眶。让我们所有人永远有爱,永远有希望,永远有光明!我们将大步向前,迎接新的未来和挑战!
(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