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中国青年
近日来,我也经常听到朋友议论沪港通到底对香港较好一些,还是对内地更好一些。我认为这都问错了问题。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有了沪港通是否比没有沪港通更好?”无论对香港还是上海,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与其纠结于对谁更好,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是否能够双赢。更何况,沪港通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沪港两地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于通过市场的融合与碰撞、把目前还未进入资本市场的巨額增量引入到两地资本市场。
当我读到来信后,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侯先生会如此关注。首先,文章中引用的书名排错了(当时还是铅字),《清稷类稿》应为《清稗类钞》,是清人徐珂的一部野史笔记,书中有不少北京的地方掌故轶闻。书名中两字之错,害得老先生“到北大图书馆查阅”而“未得”,至今想起来心中仍甚为惭愧。我在文中没有引用原文,故侯先生想看到原文。书中原文不长:“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徐珂谈是“瀛台”,当在中南海内。“孝钦”是西太后的尊号。而我文中所引另一说为明代王府于万寿山前海淀村白莲池旁宴饮,并以此池荷花制酒,故以此名,后传入宫廷。不能说以讹传讹,但未引出处,今天想来恐以传说成分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