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纪中窥见李泽厚的人生大旅程
TUhjnbcbe - 2024/10/9 17:04:00

文|柳已青

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开时代风气之先,引发美学和哲学热潮,他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颇具影响力。最近出版的《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一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虽为小纪,却可见李泽厚的人生大旅程、时代大气象。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马群林 编撰

南京大学出版社

美的历程

年3月,《美的历程》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最初出版社领导担心卖不动,面对质疑,编辑叶青谷说“卖不动就堆我办公室”。

李泽厚的这本书,开启思想解放之门,文学美学哲学汇聚为思想热潮,席卷神州大地。上世纪80年代的哲学热潮,以美学为先声。那时的大学生,人人都读美学,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都是大学校园里谈论的话题。

李泽厚的这本《美的历程》影响力有多大。听听各位名家的声音,就能感受到。

冯友兰老先生都称赞它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最精练浓缩的概括,“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意大利学者马里奥·佩尔尼奥拉在《当代美学》中称,李泽厚“是二十世纪审美文化领域中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妙之处的把握如此深刻有见地,同样令人惊叹”。

陈忠实读了《美的历程》,大开眼界,感受到“文学另一种表述的可能”。

李泽厚回望《美的历程》,承认起到了美学的启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艺术史论著,而是美学欣赏,是‘审美趣味史’”。比如,书有一章名为“青铜饕餮”,用“狞厉之美”来形容商周的青铜器,现在来看,已经成为常识。

《美的历程》横空出世,洛阳纸贵,也引来批评的声音。“属于基本史实的常识性错误就够触目惊心了”,写法也是“不伦不类”。

有意思的是,钟情于沈从文研究的凌宇为写作《沈从文传》,采访沈从文,谈到当时正火热的《美的历程》的看法。

凌宇问沈从文:“李泽厚这本书在青年学生中影响极大。您看过没有?”

“看过。涉及文物方面,他看到的东西太少。”沈先生轻轻舒一口气,“如果他有兴趣,我倒可以带他去看许多实物。”这可以看作沈从文对《美的历程》委婉的批评。

《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年3月第一版

20世纪80年代初,李泽厚因其“美学三书”(《美学历程》《华夏美学》《美学论集》),被大学生尊称为“精神导师”。在那个年代,新华书店外总是排满了长长的队伍,买书的男女老幼翘首以待书店开门。在那个年代,中学生纷纷背诵北岛、食指、舒婷的朦胧诗。在那个年代,作家到县城开个讲座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那个年代,年轻人相亲都要谈《安娜·卡列尼娜》,如果小伙子没有读过几本文学名著,就会被姑娘嘲笑。在那个年代,在公交车上能听到有人谈论海德格尔。在那个年代,崔健以摇滚的方式,撕心裂肺地呐喊《一无所有》。在那个年代,星星画展把星星的光芒点亮大地。

李泽厚曾这样诠释美学热:“那时候为什么一个工厂女工也要买美学书?因为美学热符合了社会的思潮,也是促进这个社会苏醒的符号,之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被压抑住了。人们开始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

这本书的封面,李泽厚一头凌乱的白发,颇有哲学家的风范。哲人已逝(年11月3日逝世,享年91岁),掩卷而思,由晨而夕,进入有无之境。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纪中窥见李泽厚的人生大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