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导读
名利权钱几乎成为当下“成功”的唯一标尺,没有名利权钱上的收获就是犯了“不成功罪”。然而,在未来多元化社会中,成功的标准必然不是单一的,成功的出口也不只一个。
成功标准单一化
在年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后,山东首富的女儿赵思雨以美国状元的身份作了一次网络直播,在直播中激励大家坚持梦想,不要放弃,只要有信心,斯坦福不是梦。
年3月赵思雨涉嫌贿赂入学受到指控,并且已经被学校开除学籍。
年,在安邦极胜之时,其掌门人吴小晖在哈佛演讲时骄傲地表示:“安邦崇尚简单,一个国家简单就高效、一个企业简单就赚钱、一个人简单就快乐。”
年“不简单”的吴小晖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九十五亿元;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十亿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一百零五亿元。
······
在中国,最不缺少类似这种神话般的成功动辄沦为笑话的故事。
而在这背后,成功不断被异化。
从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的马诺,到有老爸助攻的“最牛00后”;从“拿一亿利润分给员工”的余佳文,到“神奇少女”王凯歆;镁光灯下,从去年火爆一时的《创造》,到今年的《创造营》满屏的青春荷尔蒙;从前些年满大街的创业者,到这两年的全民网红路线,近些年,飘扬树立在我们周围的成功标杆,其标准几乎完全被单一化为名利权钱。
基于名利权钱,全社会对成功的渴求热度不断攀升,连带成功学也成了显学,掘地三尺从王阳明挖到曾国藩,横跨中西从鬼谷子绕到卡耐基,社会上充斥着一夜暴富神话。
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写过基本成功学的书,如《做生意的艺术》、《教你致富》、《永不放弃》等。
在追求成功、一夜创富的路上,不仅有搭着房价“东风”实现财务自由的捷径,也有“币圈一天、人间一年”的炒币传说;不仅有农村小子创业励志成功迎娶白富美,也有疯狂选秀一夜成名。
这些倒叙成功经历无不了编织一个“成功可以复制”的幻影。在名利权钱上的成功上升为“永恒真理”,人人趋之若鹜。
原本,何为成功古今中外标准不一,每个人心中又各有一个标杆,但当下却成功标准单一化,名利权钱几乎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尺。
时代性焦虑
尽管成功是世俗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但当下对成功狂热追逐的背后更有其时代原因。
首先是社会分层、阶层固化日渐严重。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马太效应愈发显现。从总量上看,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坐拥全球82%的财富,而处于财富底层50%的人口(37亿人)几乎颗粒无收。
从增速上看,富人加速累积财富,自年起,全球亿万富豪们的财富每年平均增长13%,比普通工人工资增长快6倍,后者的工资年均增长率仅为2%。
《年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平均财富比五年前上涨89%,是十年前的4倍多。
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威胁就业市场,造成新一轮失业。前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机器替代人力劳动,而这一次革命将是用人工智能代替脑力劳动。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智能化将导致“15个主要发达和新型经济体净损失超过万个就业岗位”;麦肯锡则估算“到年,全球可能有8亿个工作岗位将随着自动化的实现而消失”。
就连华尔街精英也概莫能外,接连曝出高盛总部仅剩2名现金股票交易员,贝莱德裁员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的消息,人工智能大举入侵让各行各业产生被时代抛弃的焦灼。
对众人而言,前有阶层固化加剧,被市场经济边缘化在先,后有人工智能追赶,面临科技浪潮发起的新一轮淘汰赛,如何赶上成功末班车的焦虑成为全社会“暗疮”。
尤其是中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不说实现阶层跃迁成为“资产阶层”,就连维护地位不下滑就已经不容易,以致脱发、失眠、佛系缠身。
于是乎,一度诸如罗振宇每天60秒喊你起床,XX教你如何月入五万等付费读书会、音频课程等热卖,成为缓解知识与时代焦虑的通道,反过来又给全社会追逐成功的情绪火上浇油。
成功标尺因时代而变
当个人追名逐利的“梦想”汇流在一起,就是时代的狂热,以致各种成功神话动辄沦为笑话,对成功的追求竟然成为一种“时代病”。
社会竞争信奉“落后挨打”的丛林原则,平权社会又拆去束缚梦想的藩篱,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渴求建功立业,摩拳擦掌攀登社会金字塔的上层,追名逐利的步伐搅得全民欲壑难填。
从纵向看,中国初时百废待兴,GDP增长成为国脉所系,“白猫黑猫论”、“先富后富论”将人们对金钱执念推向极致,“下海”是彼时成功的标配。
随着市场经济向“大政府、强干预”倾斜,特权意识超越金钱吸引力,于是公务员考试与中考、高考并称“人生三考”,“上岸”是此时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从横向看,日本恰为前车之鉴。上世纪80年代平成景气,日本社会欲望横流,极端物质崇拜在经济泡沫中快速萌芽,但物极必反,迎来“失落的20年”,进入低欲望社会,追捧“断舍离”,“三不”信念(即不结婚、不要孩子、不买房)盛行,禅意人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社会对成功的追逐必然随着时代变迁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衡量成功的标尺也将随之变迁。
鉴于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才是最真实的存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过是保障某种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也是这种生活状态的反映,当未来中国进入精致生活阶段,关于成功的标准将不会再局限于单一标准,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成功新要素:青春+老成
抛开表面的浮躁,追根溯源,那些屹立于巅峰,而不是在名利场上随风起,随波流的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追求人生意义的最大化,站在更高的历史坐标上,推进社会向前迈进一步者。
如,改变支付方式的马云,改变生活方式的乔布斯,改变出行方式的马斯克,无不是引领时代进步与获得个人成功的结合,从而达到人生的升华。
穿破层叠的时代,跨越国情差异,可以发现成功者拥有青春+老成的特质,类似于“雌雄同体”,天下无敌。
一方面,青春意味着创新与活力,这是成功的契机。社会急剧变化,弯道超车、外行颠覆内行的案例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即使在巨头垄断下也有不少“独角兽”,典型如Snapchat突破扎克伯格的社交圈垄断,另辟蹊径、杀出重围。
另一方面,老成意味着成熟与专业,这是成功的要件。即使在新兴产业中,资本运作、人力管理等方方面面也已建立标准化、职业化运营机制。
“一问三不懂”(不懂技术、管理、运营)的创业者或可乘着风口扶摇而上,但风头出尽后便陷入账目不清、用人不善、合同漏洞等现实漩涡,结果99%都是A轮死,少年CEO频频爆出“创业两年花光1亿融资”,“神奇百货人去楼空”即是实证。
简言之,年轻活力开辟通向成功的航道、创新无止境,而老成持重则保驾护航,让稍纵即逝的灵感稳步落地,青春与老成缺一不可。
何以评判青春、老成?
进一步而言,年龄并不是评判青春和老成的标准。
常言“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但随着20世纪初抗生素的发现让人寿命翻番,加之现代生物医学、基因编辑等科学技术进步,或令人类寿命再翻番,此“年龄”早已非彼“年龄”,如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JohnShoven提出真正的年龄应由距离死亡时间计算,老人被定义为“今年死亡的概率4%”。
如此一来,衡量青春活力指数在于学习能力,与时代保持同步。不少人借口“学习能力下降”,早早“放弃人生”,殊不知,“晶体智力”(即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随着年龄一路上升,在结构化学习中,年龄大的人具有明显优势。
据哈佛大学研究报告显示,理解能力、数学能力和分类总结能力普遍在四十甚至五十岁才达到顶峰。当年86岁开始二次创业的褚时健相比盘手串、挂佛珠、搓核桃的中年油腻男,孰老孰青,不言自明。
同样的,衡量老成持重指数在于担当,“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肩负重任才对机会更灵敏、才得人心所向。
很多中年人的共同悲剧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到了该自立的年岁还不知道精神上的自立”,工作上等领导指示,生活中听家人指令,催一步走一步。
综上,成功不是独木桥,而有多个出口,担当大任推动人类进步也好,守着一方小天地自得其乐也罢,成功的评判体系不只激励少数精英的奋发进取,也要肯定普通人的安身立命。
而对个人而言,仅此一生,听从汝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