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在英国剑桥独居了45天。在离开剑桥的前一天,我终于登上了心心念念的15世纪的圣玛丽教堂塔楼顶端,把整个剑桥景色尽收眼底。
当我站在高处俯瞰这40多天的生活场景时,我似乎也在从遥远的英国远观我这20多年的生活轨迹。那些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景,在那一刻看起来那么遥远,但似乎又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完全交融在一起...
学习篇
学习篇
在我生活的前半生里,如果要寻求人生关键词,学习绝对是其中一个。
我从小便被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认真努力,成绩优异,是长辈们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长辈们会认为我是为了外在的考试成绩而学习,但我从小就知道,对我来说,我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内在的满足和快乐。
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小时候,当我有了零花钱,我去买的不是零食,而是书籍。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一个村庄里的我,能看到的世界很小很小。但书里的世界,却是无穷无尽的,这对我而言是极其珍贵的。比起吃零食的快感,阅读小说、故事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持久的、值得回味的。
我是学习的幸运儿。借着幸运的分数,通过高考,我入学了北大外语学院。
本科毕业3年后,年,我又选择回到了学校,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读心理学硕士。
年暑假,是我研究生生涯里的唯一一个暑假。在本可以休闲的假期里,我给自己安排远渡重洋去学习,看,我可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儿。
1.熬过压力,就是成长
短短的6周:3门课,9篇论文,24节讨论课,36节授课。因为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在外久居,我就决定不管多紧张,周末都要抓紧时间出去游玩,也因此,课业的压力就更加紧张了。所以,在每周一到周五,大部分时间,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写论文,或者就是在为上课、讨论、论文做准备(很多文献、书籍需要提前阅读)。
紧凑的课业压力,也会让我感到焦虑。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想着,为什么不选择躺在国内舒服的床上安度假期呢?但我想,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承受这份“痛并快乐”着的压力吧~
注:剑桥国王学院
压力来临的时候,会让人感到焦虑,但是我知道,适度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当我们能够耐住压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完做好的时候,会发现,当初让我们觉得头大的事情也不过如此。而我们,也会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信心。一个真理就是:战胜压力之后,成长也会随之到来。
注:剑桥彭克学院的图书馆一角
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吃的好睡的好
国内的大学宿舍很难有一人一屋的待遇,但在英国,这就是大学标配啦。我很幸运地被分到了一间小阁楼上。虽然阁楼因为窗户小,会有些闷热,但是房间内的空间大的令人欢喜。当事情不能够改变只能接受的时候,尽量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吧~而且,人生能有几回住在阁楼呢?且住且珍惜!
如果你问我,剑桥的食堂怎怎样?客观来讲,在英国算是挺好的。主观来讲,大多数时候,我吃不惯。拥有一只传统中国胃的我,在英国的时候,最吸引我回国的因素之一就是国内的美食了。
但还是有很多吃的很愉快的时候的。略放几张图片,假装一直吃的很愉快。
除了在食堂的日常用餐,在剑桥的时候,还有3次formaldinner。多个学生以及一些老师在一起用餐,是一个认识朋友互相交流的好机会。出席的人需要正式着装,全程会有好看的英国小哥哥小姐姐为我们服务,此刻不能不想起唐顿庄园。
注:晚宴开始前的室外茶歇交流
注:在彭克学院的一次formaldinner
注:在国王学院的一次formaldinner
3.学习之外的乐趣
“只有当我们放松的时候,才有可能生机勃勃”。——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
生活应要张弛有度。在剑桥的项目,除了必须要上课学习,老师和助教们还为我们安排了许多可供选择的课外活动,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可以选择。真的是非常感谢用心的助教们。
在剑桥,经常可以看到栏杆上张贴的各种演出活动,感觉像是再次走回北大百年讲堂门口。大学生活应当是这般丰富多彩的。
人物篇
“Beyourself;everyoneelseisalreadytaken.”—OscarWilde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万种活法。我相信。
但,我看见的一万个人却又在过着同一种生活。
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情节:孙悟空离开唐僧的时候,会在他身边画一个圆圈,然后告诉唐僧不能走出圆圈,否则就会有危险。
长大后,在某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生活也被人画了许多圆圈,并且一直被教导不能出圈,否则人生就会有危险、就会失败。比如,18岁前要好好学习,不能早恋、不能打游戏,要努力考上好大学。又比如毕业后要好好工作,不能辞职,早日升职加薪,买房买车,25岁前要结婚,30岁前要生孩子,最好还要有2个孩子。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这么形容一类人:“他好像对某种生活的解释深信不疑,他似乎断言:我就是这个样子,而宇宙就是那种形态”。我曾经就是这类人。我对圈圈里的生活路径深信不疑。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
22岁前,我也在圈圈里生活的挺好的。我听从教导,努力学习,考上北大,也顺利获得了本校保研。我的生活、“我的成就”,令父母满意、旁人羡慕。可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开心,对未来也不期待。
20多年来,我一直在遵从别人的心意,从不出圈。可是我自己的心意是什么呢?如果把圈圈拿掉,把别人从我的生活里全部请出,我会选择怎样活着?我不知道,但我想去知道。我只是模糊地觉得,认识到真实的自我,并且忠于自我的生活,一定会让自己很快乐吧!
22岁后,我似乎一直在出圈地生活。22岁,我放弃了北大保研,选择了工作。工作后,我背离了领导的好心教导,毅然从互联网大公司跳到了心理小机构。25岁,我又选择回到学校攻读心理研究生,成为一位“大龄女学生”。如今我26岁,是一位“大龄未婚女青年”。但,不得不说,我挺开心的。因为我知道,我在为自己生活。
在这个地球,有人朝九晚五地规律上班,有人做着不稳定的自由职业;有人早早结婚生子,有人选择一辈子独自生活;有人定居某处,有人四海为家。这个世界上确实有无数种不同的活法。圈子里的是一种活法,圈子外的也有别的活法。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如此不同,为何要选择同一道模板去生活呢?
在研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我选择来剑桥学习,其中一个出发点便是:我想要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看见更多不一样的人,感受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同时,我想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想要彻底摘下在熟悉环境里的面具,真实地面对我自己。
中国很大,人很多。可是我看到的大都是相似的人。
英国很小,人很少。可是我遇到的人大都各不相同。
1.有所热爱、坚持所爱的人
Followyourdreams.Figureoutwhereyou’dliketobe,whatyouwouldliketobedoing,andthenfigureoutwhatyouneedtodotogetthere.–KennonM.Sheldon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有艺术才能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比常人多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和出口。我很庆幸,经过自我探索,我找到了我的其中一个世界和出口:心理。未来的日子里,我想和它一起变得更美妙。
在英国的街头,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艺人。有些街头艺人常驻某处,每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分享自己的音乐或表演;有的艺人则自己去往全球各地,把自己的艺术带到当地人的面前。但不管是留是走,他们每天都可以和人分享着自己所热爱的音乐、舞蹈,为别人的生活注入欢乐。他们也许没有大富大贵,但我想,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还能够用自己所爱满足生活的需求,他们已然是满足的、快乐的。
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并且能够勇敢去选择、坚持最重要的事情,是极其珍贵的。
注:伦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跨越年龄层的舞蹈团快闪:分享所爱。
注:
爱丁堡旧城。
行人自发为吹苏格兰风笛的小哥哥伴舞:
用音乐连接人。
注:爱丁堡旧城。创造所爱,看似“无用”,却最为有趣。
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我是活着的雕塑。
在英国,街头乞讨的人很多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在爱丁堡王子街花园看到的一个男人。他坐在路边专注地看着书,我在路边也盯了他许久许久。
有人说,自己喜欢、想要看书,但是总是没有合适的时间地点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看书。可是,你看,看书究竟需要什么呢?不过就是你,加上一本书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想要做的事,但我们又总是有各种理由不去做。我们总是觉得必须要某些条件具备了之后才能再去做事情。可是如果那些条件不是你想要的,那你是否是在舍本逐末地生活着呢?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你上一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问一问你自己,你有多久没这样笑过了。然后再想一想,是什么能够让自己这样开怀大笑。
2.勇敢坚定的人
“Thestrongestforceinouruniverseisnotoverridingpower,butlove.”―CarlR.Rogers
Sumeyye是我在爱丁堡居住的民宿主人。她来自土耳其,以前是个医生,因为事业调整的缘故,她选择了继续回到学校读书。在今年27岁初的时候,她和大她11岁的先生结了婚。她的家庭观念非常传统,父母对她从小都有很多要求。放弃当地很好的医生的工作、异乡求学;和年龄差异甚大、经济不是很富足的男人结婚,这些全都违背了她一直以来都遵从的父母的要求。而他的先生,也选择了辞职陪她来英国,人过中年,gap一年。
我问她是什么让她坚定地做了这些选择?她想了想说,“好像没什么理由,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爱吧。我爱他,就是这样。我承认经济的困境、父母的反对都曾经让我倍感压力、有所犹豫,但,我爱他,而且爱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当意识到这一点,那些压力都不再是问题。是爱让我克服了恐惧,让我们都更加有勇气去面对、解决生活里的问题。而他对我的爱和支持,也鼓励了我继续回到学校学习。”
毕业后,她说她会想和先生去德国工作、定居。我说,那,我们到时候德国再见。
注:到达剑桥第一天看到的新婚夫妇
注:伦敦街头为爱勇敢发声的人群
3.放松、享受当下的人
Thegoodlifeisaprocess,notastateofbeing.-CarlRogers
我们的生活被划分好了阶段,在每个阶段里,我们都被安排了一个目标。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逐各个阶段的目标,却从没有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是否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未达成目标前,我们为远处的目标焦虑。达成目标后,我们又陷入没有目标的迷茫。
Brian来自美国,今年25岁,本科在读。在一次饭局上,一位中国学生听到Brian的现状,感到非常的困惑、焦虑。他问Brian“你25岁本科还没毕业,难道不感到着急焦虑吗?25岁,我们研究生都念完,开始工作赚钱了”。Brian同样困惑地回答道“为什么要着急?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我喜欢做研究,我现在可以跟着教授做研究,为什么要急着去变换身份呢?”那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听完之后,依旧困惑不解。我们身边的样本都太相似了。
在国内,生活总是在被加速,要快一点,再快一点。
在英国,生活却好像总是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
点一杯酒,和三五好友或者爱人在公园里坐上一下午。
带一个垫子,带上全家,一起去草地上欣赏音乐演出。
在剑桥撑一支长蒿,和朋友一起在船上唱歌聊天。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时间的脚步都可以被放慢、放慢、再放慢。
在剑桥附近,有一个“蚱蜢钟”,也叫“吞时钟”。直径达1.2米的全镀金圆盘计时器上,有一只十分逼真的巨大蚱蜢。蚱蜢沿着时钟外围的60个齿轮不断爬行,看起来就像是在不停地雕琢时钟,如同正在吞噬时间。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为这个“蚱蜢钟”揭幕,时钟的设计者约翰泰勒,想告诉大家时间如洪水猛兽,一去不复返,希望人们可以珍惜时间,把时间花在对自己重要的人和事上。
日本禅僧大师枡野俊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都是活在每一瞬间的。既不是活在未来也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正在呼吸的现在。所以一日一日地叠加,最后就会建筑起这个人的一生。”你想要自己的人生被怎样的点滴构成呢?
在匆匆行进的时候,适当地慢下来、停留一下吧。好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享受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风景篇
我很喜欢植物。我在国内去过很多公园,看过很多植物。在英国,我也特意留意了它们。就像不同文化里的人会有不同一样,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也并不相似。
我在国内公园看到的植物,很多都是整齐划一,被修剪的很精致,但却少了些自然的气质。我在这里看到的植物,是更多彩多元、更自然本真、更野蛮生长的样子。
注:剑桥国王学院里薰衣草
注:剑桥国王学院
注:剑桥附近的薰衣草庄园
注:剑桥附近公园里的花花草草
注:小孩与自然
注:我与自然
注:剑桥学院里的牛群
注:巴斯教堂附近的树木和草坪
植物如人,却更贴近自然,更接近本真。
接受自然的阳光雨露馈赠,用自己本来的样子去生长。有些植物开花,有些植物结果。虽有不同,但它们都长成了它们本该有的最真实最美的样子。
Livenaturally.Livetruly.
真诚地生活,用力地去生长,勇敢地去爱,我想这就是自然教会人的道理。
回归自然拥抱真我
笑对人生真实生活
我想回归到最简单最真实的那个我。我想要真实地对待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
Bemyselfandthenlive.我在努力着。你也可以这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