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哲思人生三个阶段阅己,越己,悦己人民论
TUhjnbcbe - 2024/10/1 16:46:00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阅己:审视自己,认清方向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

晚清名臣曾国藩起初信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因此他为人便是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颜面。

年,太平天国势头正盛,而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能与之对抗。可此时,曾国藩父亲却去世了,按规定曾国藩要丁忧三年,咸丰想要挽留他。

可曾国藩却向咸丰说:“皇上,您要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回家。”

咸丰怒极,笔一挥:“你回家丁忧吧。”

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曾国藩打昏。回家后,曾国藩一直在想:到底哪里做错了?

他把目光落在了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上。有了人生阅历的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彻大悟,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正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的反思,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才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真正的智者。

失败的经历,是为了让我们于自省中获得经验,化不足为优势。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因为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变成为自己铺的路。

越己:超越自己,先破后立

季羡林在读高中时,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有知识信手拈来。

然而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他。

在人人都追求自由的时代,他依旧活在“大清国”的世界里,张口闭口都是八股文章、科举制度。

学生们若答题时稍微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会被他认为是叛逆。

一个人越是封闭、固执己见,就越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看不见他处的风景。

所谓越己,就是先破后立,打开自己。

打开心态,睁眼看世界。

有些行业大牛,即使已经处于被人仰望的位置,却仍然葆有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

不要总是怀有偏见,更不要盲目抗拒。抛开己见,打开心态,才能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始终立足于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

打开边界,拓展人生可能。

邓亚萍满载荣誉退役后,从只会认26个字母的差生,一直读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

她说:“靠着一股劲儿,你越干就会越清晰你的未来,未来便会有希望,这是在我14年的运动生涯里,不断的重塑自己、挑战自己、打破自己的唯一方法。”

时代飞速发展,舒适区从来不是安全港。一个人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悦己:愉悦自己,身心自在

人在社会上打拼,难免会为人情名利所累,但是懂生活的人,会把身心的自在和愉悦放在首位。

在北大,季先生是有名的教授,在生活中却像一位洒脱幽默的邻里。

《清华园日记》的出版便是最好的证明,日记中记录了季先生上大学时的一些想法和情绪。出版时,出版社考虑到季先生的形象,建议做适当的删减。

季先生却说:“一字不改,一句话也不删,我不是圣人,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直率的举动,赢得了一致好评。

人生到最后,一定要懂得取悦自己。断掉费力的关系,卸下沉重的伪装,不再为别人的指点而苦恼伤神,也不再为无能为力的事情劳心费力。

身心自在,才见本来面目,才觉皆大欢喜。

本期编辑

刘一霖

资料

洞见、儒风大家、京博国学;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哲思人生三个阶段阅己,越己,悦己人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