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在一盏清茶中,悟出了人
TUhjnbcbe - 2024/9/15 3:09:00

01前言

苏轼在《浣溪沙》里写过这样一句词:人间有味是清欢。

何为清欢?

清晨醒来,见朝阳初起,见荷叶田田,有清粥一碗,有小菜一碟,是为清欢。

傍晚时分,见夕阳西下,见南山悠然,有晚霞满天,有雏菊花开,是为清欢。

清欢,是心境悠然自在,是灵魂洒脱释然,仿如龙腾深渊,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花开花落。

清欢,是自然万物所求的最高境界。

02词与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微风吹来,天气微寒,蒙蒙细雨,随风斜落。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春天的素菜,有嫩绿的蓼芽、蒿笋。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几年后,又被调往汝州任团练副使,途中,经过泗州,与刘仕彦同游南山之时,写下的一篇游记。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尝的清茶野餐的风味。整首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怡然自乐的心境。

沿途的风光,有细雨,有微风。风吹来,蒙蒙细雨顺风斜飞,腊月的天是寒冷的,可游山的东坡并不在意,认为它是“晓寒”。而后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登高望远,又可见洛水汇入淮河,漫无边际。这是视野上的开阔,也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

下片写了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有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有了春天的鲜活气息。“雪沫”乳花,这是古代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指午茶。此句可以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是将生活艺术形象化了,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03写作背景

苏轼是从黄州出来,经过泗州时,写下了这首词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又是怎样的遭遇,让他有如此的感慨与顿悟呢?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文化》中说:黄州,是苏东坡的一个转折点;黄州,使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带着一身的伤痕与罪名,带着一个卑微的官职的苏轼,出汴京,过河南,度淮水,进湖北,抵黄州。这里没有住所,他只得在寺庙中住下,收拾起糟糕的心情,混迹于樵夫渔民之中,孤独的在月夜里,对着明月于孤鸿,反省自己(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答李端叔书》)。

恰如苏辙所说的那样: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他太出名,太响亮,以至于他太过锋芒毕露,太过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才有了被贬黄州之祸。

他在《答李端叔书》这封书信里,可以说是深刻的反省了自己。说自己三十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大多是他的弱项所在。比如从小为了科举考试写政论,中了进士更是对历史是非、制度策略津津乐道,还洋洋得意地炫耀,其实他并没有明白其真谛。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他只是在炫耀无知。

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已经判若两人。

苏东坡的觉醒,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地也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因为,在黄州,他才能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然后,走出了最困顿的黄州时期,走出了懵懵懂懂的过去。

他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苏辙,到金陵又与告老还乡的王安石相聚数日,且有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修养。因为经过泗州时的他,已经是一个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的苏东坡了。

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苏东坡不愧是苏东坡,惊涛骇浪,并没有吓到他,他反而在逆境中及时的反省,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豁达的心性,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与此同时,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在清茶与春盘之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04结语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过去的名与利,荣华与富贵,都不过是浮云飘散。人生真正有味的,恰恰是眼前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以及欢快的心情。

苏轼眼里的清欢,是你心中的“清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在一盏清茶中,悟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