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康复记追求完美,考得了名校,却管不
TUhjnbcbe - 2024/8/26 17:19:00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患者思敏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她学习能力强,从小成绩优异,中考免试,高考被提前录取,性格也乖巧听话。可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从高中开始就保守着一个秘密——暴食症。思敏非常喜欢吃蛋糕、面包、饼干等甜食,几乎每隔2、3天就忍不住暴食一次,最长也熬不过2周。而且吃的时候速度很快,感到无比兴奋、满足。如果想吃吃不到,快到一周时,她的喉咙会有明显的梗塞感,像被堵住了似的,非常难受、想哭。可一旦暴食后,这种躯体不适马上消失。昨天的文章分享了思敏的面诊经过,她从小经历过的叠加性创伤、想减肥的执念,以及我们如何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初步缓解了“喉咙梗塞感”的躯体症状。这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思敏从小反复接受过度夸奖,有大量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形成了突出的强迫型人格。她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失败和批评,遇到不可控因素就非常焦虑。这会严重影响到暴食症的康复,所以我们及时对该人格特征背后的、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了修复。她说自己的焦虑情绪确实下降了,渴望得到外界赞扬的心理也有所减轻。01、接着上集的内容,思敏接受完Lucy的第二次深度催眠后,因论文答辩日期逐渐逼近,她暂停了心理干预,返回武汉。她后来跟我说,如果是以前,硕士论文答辩这件大事足够让她焦虑到极点,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她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做到最好。在学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她就焦虑了整整一个月,每天脑子里都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特别、特别害怕老师会指出论文的问题,甚至否决。按理来说,硕士论文答辩的难度更大,也更加重要。可这一次,思敏没有明显的灾难化思维,也没有一定要表现完美、不能有任何差池的极端心理。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答辩时表现得比较平稳。有一些老师向她提出了建议,说得比较直接,其中一个老师语气还有点凶。但思敏仍能比较理性、淡定地进行解释,并虚心地表示接受老师的指点。最后答辩顺利完成,思敏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时,语气里满是兴奋和成就感,“要是以前被老师那样怼,我早就崩溃了”。她明显感觉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第二次深度催眠的重要性。如果当时Lucy没有发现她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没有及时作出处理的话,她参加论文答辩时可能真的会情绪崩溃,并直接影响结果。如果答辩没通过,这对她是一个重大打击,很可能导致她再次暴饮暴食,甚至陷入严重的自我否定,抑郁发作。很快,思敏回到了广州。我们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她暴食症的主要症状,逐一寻找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很多人可能以为暴食症、贪食症(即神经性贪食症)症状很简单,就是爱吃东西,一吃就停不下来,让他们能克制住这种冲动就行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但从“食物成瘾”的角度看,这类病症其实有着非常具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还有很多“高危情景”,只要患者一遇到就容易引发暴食行为。如果想让患者更好、更顺利地康复,心理干预中就需要针对重要的心理活动节点、主要的高危情景逐一作出处理。催眠治疗师Lucy就和思敏共同总结了她的病症特点:她一想到很快就能吃东西了,食物都还没见到呢,她就已经开始无比兴奋、期待了;当拿到食物之后,她开始狼吞虎咽,认为大口大口吃的感觉非常好,而且特别喜欢吃蛋糕、面包等甜食;除非是一定要忍住的社交聚餐,否则她必须把食物全部吃完,坚决“光盘”,不然内心会非常委屈;只要她一个人呆着就满脑子都是吃。如果是独自外出走路,她最多只能坚持30分钟,接着就忍不住钻进各种零食、小吃和蛋糕店买吃的……对于这些症状,Lucy都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寻找了背后的心理根源,对相关事件带来的病理性条件反射、不良的认知并予以处理。比如,小学后,思敏经常在饭桌上写作业,一边写一边等妈妈做好晚饭。妈妈一喊“吃饭了”,思敏马上跳起来,把文具书本收拾到一边,“我心里特别高兴,觉得太好了,终于不用做作业了!而且妈妈做的菜真的好好吃!”她收拾好了就坐在饭桌边上,等着妈妈端来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菜都还没摆上桌,她光听到妈妈由远到近的脚步声就兴奋不已了。对于喜欢吃的菜,思敏很想一个人独占,但又不行;所以她吃得好快,这样就能多吃一些了。人的饱腹感由大脑的神经中枢来调节。胃里吃饱了,但这个讯号大约需要20分钟才能传送到大脑,我们才能感受到“饱了”,不需再吃了。可思敏实在吃得太快了。一碗饭下肚她还没感到饱意,又看见还有不少菜,她又去盛一碗饭继续吃。等到她感到饱了的时候,其实已经吃撑了。有一次,妈妈做了一道西红柿炒鸡蛋,酸甜开胃,非常鲜美。她把整盘菜都吃光了,还把汤汁都舔得干干净净!妈妈乐开了花,一个劲地夸她真棒。思敏也非常得意。她从小就很希望得到妈妈的表扬,并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吃光盘会得到表扬,这是对的,以后都要把食物吃光。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思敏的内心其实并不喜欢学习。至少对于儿童、少年时期的她来说,学习是一门“苦差事”。她努力学习,一方面是出于妈妈的严厉要求,另一方面是成绩好能换来夸奖和优越感。说得简单一点,她是为了妈妈和面子而学,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将来而学。所以其实她写作业的时候并不快乐,连平静都无法完全达到,而是有一点心烦、不耐烦。所以妈妈一说开饭了,她突然能从苦海中脱离出来了,还能吃到好吃的饭菜!这一负到一正,前后情绪的反差非常强烈,反复如此就很容易形成牢固的病理性条件发射。而且,小时候的她还有这样一种观念:我还小,多吃点没关系,这样才能长身体。根据经验,这种观念很可能来自她的妈妈和其他长辈。这导致她那时吃东西完全没有节制的意识,想吃多少吃多少,直到身体承受不住为止。后来我问妈妈,她也确实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引导意识,只觉得孩子身体要发育、学习又累,营养必须得跟上,只要孩子想吃就让她吃。初中时,思敏早上已经在家吃过一顿丰盛的早餐了,可一听女儿说上午课间有点饿,妈妈就在上学路上给她加塞个大饭团,让女儿到校门口前必须吃完,思敏更加得狼吞虎咽了。还有,她为什么独处、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就忍不住暴食?这也能追溯到小学。在中学住校前,思敏放学后妈妈一般都会陪在她身边。妈妈比较唠叨,爱提各种要求,管束多,思敏虽然烦恼,但也不敢反抗。可大概在小学4、5年级时,有一次妈妈不得不外出办事,把思敏单独留在家。“这太爽了,难得没人管我,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思敏彻底放飞自我了,她去小卖部买了方便面和零食,这都是妈妈平时不允许她吃的垃圾食品,然后回家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吃。“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自在了”。就这一次,她就形成了强烈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如果周围有家人、朋友和同学,她会下意识地控制一下自己,知道不能随心所欲。可一旦独处,当年一人在家的爽快、放松就浮现出来了,心里蠢蠢欲动,思想骤然放松,然后就忍不住暴吃一顿。还有,她小学高年级时,放学后一般与同学结伴走回家。一边走,一边吃路边小摊的油炸食物,简直不要太开心了!可如果偶尔同学没空,她自己走路,她会感到很孤单、无聊,有些焦虑,回家的路特别漫长。那怎么办呢?她就从校门口一直吃到家门口,看到小吃摊就凑上前买一份,把孤单、无聊转移到口腹之欲上,回家的路程也似乎变快了。当然,思敏暴食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远不止上述这些,但在这就不一一展开了。而且,这不是1次、2次深度催眠就能完全找出来的,催眠治疗师Lucy针对每个主要症状都进行了至少一次深度催眠,每次至少持续2个小时,有的需接近4小时。Lucy也因此非常劳累。02、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思敏的病症逐渐有了可喜的变化。她能感受到对食物的自控力在恢复,如果暴食冲动满分10分的话,她下降到了3、4分,可以相对控制了。她也根据我们的建议,调整了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主要以蛋白质、素菜为主。有时吃完正餐了嘴巴还想吃,就来一些坚果,也能及时停下来。期间有一次广州的朋友请她吃饭,还叫了几个本科同学。思敏很爽快地答应了。那天晚上她其实有点饿,很想放开了吃,但她提前计划好该吃多少。聚会开始后,她真的做到了控制自己;而且细嚼慢咽,体会到饱腹感就停下,喝点茶水。饭后还有同学带来的冰皮月饼,这类甜蜜点心以前是她的最爱。但她吃了一小块就不吃了。聚会结束后,她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报复性地大吃,情绪很平稳。换了以前,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次聚会后思敏非常高兴,妈妈更是感动,母女俩的信心大增。而且,思敏的妈妈工作也忙,女儿接受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她并不能一直陪着。所以思敏有不少时间是一个人度过的,没有家人监督,但她仍然能适当地控制自己。除了催眠治疗以外,我还加强对思敏的认知干预。我跟她分析,她想吃东西的高危情景都有个特点,大多都与“不用学习了”“放学了”“没人管了”有关。这说明她上学、学习时其实是有点压抑的,一直没有真正地建立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成就感。她也不太喜欢被妈妈事无巨细地管着,妈妈一不在身边,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但她不敢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且她也习惯了妈妈把她的各种事务安排得妥妥帖帖,不用自己操心。所以思敏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较弱的,很多事情依赖妈妈来决定、解决,有一些想法和观念比较幼稚,心理年龄跟不上她的物理年龄。我引导思敏的妈妈要懂得示弱,不要总是大包大揽,引导女儿逐渐独立。我也督促思敏要加强自我反省,妈妈为什么总是管着她?因为她的自理能力确实不足,经常丢三落四,妈妈自然担心。她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图片来源于网络而且,她现在长大了,学习、工作等事务不能总靠外力的逼迫。这些事情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做,是为了以后有更大的自由度、实现自我价值而做。而且在经历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们要内心欣然接受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应该做的事,要有笃定的信念,这样我们的自律力、自控力才会进步得更快。这不光有利于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也有利于我们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绩,增长自信。还有,思敏吃东西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食物带来的感受上。比如食物的香气、诱人的色泽,食物进入嘴巴后的味道、口感,味蕾的感受。而且这个过程中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要么是本来就很开心,吃东西就更开心了;要么是本来有点心烦、焦虑,靠吃东西来暂时缓解负性情绪。我引导她进食时,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受焦点都放在吃上面,也不要将开心的情绪与进食行为放在一起。否则这样很容易自我催眠,强化对于吃的病理性条件反射。03、10月中旬,思敏回校处理一些事务。回到熟悉环境后,她说整体食量比在广州大一些,但因为找了实习,经常跟同事一起吃饭,所以一日三餐还算正常。我与思敏的聊天记录截图11月,思敏回到广州继续接受心理干预。这时其实已经接近原定的心理干预方案的尾声了。Lucy继续利用深度催眠寻找思敏特别喜欢甜食的心理根源,又发现了3个病理性记忆。从思敏上小学2年级开始,她的外婆经常会变着花样给她做点心。其中最受思敏欢迎的就是清明粿,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青团。外婆的手艺很好,从熬艾草、搓面团、包馅料都是亲力亲为。外婆这边在做,思敏就在旁围着打转,心里好兴奋。热乎乎的清明粿刚出蒸笼,思敏就顾不上烫,一下子拿了2、3个,吃得不亦乐乎。图片来源于网络思敏说,“那个味道,外皮软软的,里面有各种口味的馅料,一口咬下去非常满足。”除了做点心之外,外婆还喜欢给外孙女买吃的。有时候外婆去接她放学,早早就准备好了“下午茶”,肉松面包、鸡蛋饼、奶油蛋糕、威化饼等等。这全都是高碳水、高热量的食物,思敏并不知道经常进食会发胖,只觉得吃的时候特别开心。本来高糖分的东西就会让我们的大脑释放多巴胺,变得放松、愉悦。久而久之,思敏对甜食难以自拔。到了高中时,思敏已经意识到要克制饮食了。但她狠狠地忍了5天,一到周末就到西饼店买蛋糕吃。她当时觉得,“我饿了这么多天,现在就吃两小块蛋糕,一点饱的感觉都没有,不会胖的。”其实,即使是分量不多、没有带来饱腹感的甜食,其热量也极高。两小块蛋糕下去,可能好几天的努力减肥就白费了。而且她通常不只吃2小块,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吃到撑为止。第二天,我与思敏进行认知心理干预时,我再次强调她一定要有健康饮食的观念,掌握更科学的减肥方法。其实这一次也相当于是心理干预总结了。除了再次引导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康复过程之外,我还指出了以下几个隐患,希望她要有意识地提高警惕,避免引起复发:1,她过去因为肥胖而遭到男生嘲笑,这些心理创伤我们基本上没有去修复。一来是时间不足,二来因为目前不去处理的话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如果这些创伤修复了,她的减肥动力骤然下降,再遇到暴食冲动时可能就更加难以控制。她的自律、自控力很可能受到明显削弱。当然,她也要提高觉察和自信,学会自我肯定,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了。2,思敏对暴食还有残余的、较弱的心理冲动,如果后续她认为有需要,可以再回来继续接受心理干预,利用我们的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将吃东西的冲动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3,思敏的妈妈还是容易焦虑,这种负性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她。思敏最好懂得及时“自我隔离”,有意识地避免受到妈妈的不良影响。4,思敏的父亲至今仍毫不知情,父女俩的亲子关系不良,父亲对她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未修复。而且父亲后续还可能持续对她造成新的心理创伤,思敏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也要做好“心理隔离”。5,思敏现在的一些认知、观念更加成熟了,也初步有了一定的“逆商”意识,可真正的越挫越勇的性格还没形成。后续遇到压力、挫折时,可能还是难以理性处理,这时一定要加强自我觉察,及时寻求帮助,避免形成新的心理创伤。6,虽然思敏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得到了一定的修复,但竞争意识还是比较强。7,当时思敏在谈恋爱的事情上与妈妈有分歧。妈妈给她介绍了一个家境殷实的男孩,可她不喜欢,反而觉得跟一个师兄比较谈得来。但师兄家境一般,妈妈不喜欢。我引导她不要为了反对妈妈而反对,而要成熟、理性地思考。择偶最重要的是三观一致。她和师兄现在虽然有共同语言,但是否只停留在专业和爱好上,没有深入到三观层面的沟通。还有,思敏以后想到大城市工作、定居,但师兄的物质基础一般。如果两人真的走到一起,师兄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时,心态是否会走偏,两人是否会互相指责,如果处理不得当,她甚至可能遭受家暴。所以,一定要辨别师兄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精神心理是否健康,有没有越挫越勇的能力,这些都是“潜力股”必备的。从这个角度看,妈妈的推荐不见得就是错的,在大城市里,有时候爱情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04、年2月,思敏回到了武汉,并且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实习上。她说工作太忙了,没太把注意力放在控制饮食上。但一日三餐基本正常,虽然吃得并不少,但也不会严重过量,情绪比较稳定。可实习告一段落回到家后,她的食欲就上来了,减肥的动力也不是很大,总是想吃东西。“对于我来说,控制饮食还是需要花心思的,在没有决心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又和她的妈妈沟通后,建议她们可以考虑我原先的提议,回来再次接受强化的心理干预,将仍然残余的暴食冲动转化为学习、工作上的动力。可正好广州那段时间疫情反弹,她们等到7月才过来。思敏一看到我就很高兴,从她的叙述来看,其实她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她在实习单位表现得非常出色,领导还答应把她推荐给北京的媒体,帮她实现成为一名优秀媒体人的目标。她以前听不得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但现在老师、同学给她提意见时,她的心态平和多了,不再那么焦虑、烦躁。遇事也不再对自己过于苛刻,“我对自己说,不用追求完美,尽力而为就行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思敏还注意到了妈妈的积极变化。妈妈以前也有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的强迫型人格,但现在懂得多倾听思敏的意见,尊重她的想法。只不过母女俩在找对象的事情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而思敏与父亲的接触还是较少。但她对父亲的排斥有所减轻,也更能够理解父亲的一些行为,面对父亲时的心理压力也缓解了。至于暴食,思敏说在家里呆着的时候又有点难以控制,但实习后跟同事一起吃饭,工作也忙,饮食反而比较规律。早餐和午餐以蛋白质为主,适当有些主食,晚饭主要吃沙拉。她也没多少时间运动,周末偶尔会去健身。以前她总担心实习之后没时间健身,会胖得更快;更怕和同事一起吃饭之后又忍不住暴食。但她现在发现,“其实还好,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她简要地交代了情况之后,我马上对她实施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主要涉及到3个场景:她在工作上焦虑时,马上就产生吃零食的冲动;在家做事情感到烦躁时,也会想吃零食;她在路上感到无聊时,也想去买点好吃的。那两天我连续进行了2次干预,将她想吃零食、买好吃的冲动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路上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浏览时事热点、观看有深度内容的视频等。思敏觉得效果不错,感觉想到类似情境时能比较快地平静下来了,然后去做应该做的事。她觉得很满意了,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这次回去后,思敏再也没有出现明显波动。10月,她妈妈说女儿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好,总是开开心心的,工作也很努力,得到认可。我与思敏及母亲的聊天记录截图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她们母女俩互道新年祝福。思敏说感觉自己好了太多了,现在的心思都不在吃上面,而是放在了工作、学习等正事上。现在,思敏已经在北京一家媒体公司找到了工作,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暴食症曾经缠绕了她7、8年,是一颗搬不动的心头大石,是几乎所有焦虑、痛苦的来源。但今后她回头看时,她会深刻地感受到这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阶段。而且,在这段患病、康复中,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变得更加理性、成熟,增强了自我反省能力,获得了提升。这将会成为她一生的精神财富!#百里挑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复记追求完美,考得了名校,却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