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在校校领导,重要奖励、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者),从教三十年、四十年、荣休教职员工代表,新入职教师代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各单位设置分会场,组织师生线上观看大会。大会由副校长任友洲主持。
奏唱国歌
大会组织教职员工观看了专题片《习近平的教师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精神以及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学校建设发展倾情付出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刚刚加入华师大家庭的新一批“华师人”表示诚挚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中,广大教职员工始终是学校办学兴学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郝芳华校长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
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足建校周年新起点,赓续光荣传统,锚定一流目标,进一步汇聚起强校兴教的强大动能,持续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郝芳华致谢:师恩迢迢演绎芳华表彰大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陈迪明,校长助理冯淑霞为从教30年的教职员工代表、从教40年的教职员工代表、荣休教职员工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为重要奖励、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者)颁发获奖证书及聘书。为荣休教职工代表颁发荣休证书为从教40年教职工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为从教30年教职工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教职员工代表唐鸣教授发言
荣休教师代表唐鸣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他在桂子山上40多年的教书育人生涯,悉数了他参与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唐鸣表示,虽然如今已经退休,他依然愿意继续尽己所能,为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深感个人的发展与学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科和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帮助。时间的脚步太匆忙,学校的变化很巨大,建校周年就要到来,祝学校的明天更美好!
"致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大会上,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郝芳华、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厚丰、副校长彭双阶、校长助理冯淑霞为重要荣誉和重要奖项获得者颁奖。
重要荣誉获得者
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农药化学教师团队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
重要奖项获得者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周鹏程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徐勇、胡亚敏、陈佑清、王后雄、雷万鹏、刘云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原弘
全国第六届青教赛文史组一等奖:陈蓓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徐勇、郭元祥、陈荣卓、邢来顺、胡亚敏、魏文享、敖荣军
年度“校长奖”获得者(团队和个人)
偏微分方程团队、绿色农药团队、科技孵化器综合楼回收工作专班、任志洪、袁方成
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彭双阶、李鸿飞,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为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引进人才颁发证书。国家级人才
王健、吴浩、郭元祥、万忆、曾建勋、秦广友、郭玉劲、丁亨通、刘双乾、闵金荣、黎杨全、付林鹏、黄振华、张晓明、訾瑞昭、柯伟尧、晏挺
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为第二批“学者名师支持计划”博雅学者颁发聘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厚丰、副校长李鸿飞为第二批“学者名师支持计划”桂子学者颁发聘书。
第二批学者名师
资深教授:朱英、胡亚敏
博雅学者:凃正革、徐旭东、刘三女牙、陈军亚、张立荣、龚胜生
桂子学者:陆良秋、徐浩、付小叶、王佳宇、朱曼璐、孙耀、罗金红、庞龙刚、胡庆山、戴雄风、张国柱、付海晏、陈凯、舒超、罗晓峰、田先红、吴砥、张健、陈元欣、陈俊义、雷鸿辉、万坚、刘清堂、孙向明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朱英教授和文学院胡亚敏教授获聘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郝芳华为朱英教授、胡亚敏教授颁发聘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朱英教授和文学院胡亚敏教授获聘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朱英发言
朱英感言,从年12月留校任教,至今他在桂子山上已经度过了45年。“感恩桂子山的这片沃土多年来对我的培育与呵护,使我这棵小树苗能够顺利地成长为桂子山茂密林丛中一颗挺拔的小树。”40余年治学之路,朱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做学问。朱英说,他会始终铭记恩师“历史是已经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这句话,一直在学术研究中探索前行,一如既往地为学校、学院和研究所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走过了40余年的学术研究之路,以我个人粗浅的体会,学问要想做得好,必须做得既深又细,而且需要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如果将做学问做成自己的爱好,固化为不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规律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做学问就会苦而不觉苦,累也不觉累,就会爱不释手,始终不渝,从而能够取得超出一般人的学术成就。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亚敏发言
胡亚敏在感言中说,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华师度过的。愿意每天“与书为伴”“与青年学生在一起”的她,选择当老师,并且深爱着这个职业。46年的从教生涯,她警策自己“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讲台上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还为社会贡献有价值的思想。”科研上,胡亚敏致力提出和阐发一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课题,回应时代之问,笃行“学术研究不可急功近利,需沉静勿躁、厚积薄发,目标是占领学术高地。”她期待,百廿华师能够在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传承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自从当上老师后就没有动摇过。记得有一次与青年老师谈心,当他们问我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时,我说了两点,一是以与书为伴,二是以与青春为伴。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每天与书为伴,这正是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每天与青年学生在一起,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人们常用蜡烛比喻教师的工作,其实不然,教学相长,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传承: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敏、徐勇为新入职教师赠送校徽
新入职教师代表在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的带领下进行宣誓
全体年新入职教师用响亮的声音进行了入职宣誓。
新入职教师代表吴雅婷发言
面对人生的新篇章,新入职教师代表、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师吴雅婷期待,在华师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和为国为民的学术抱负,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与担当。
"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校训所言“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我们即将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我们将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学生发展的引路者,心怀家国天下的筑梦者,勇攀科研高峰。
"校党委书记夏立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教师教育的国家队,华中师范大学在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教育强国建设交出了一张气势恢宏、浓墨重彩的“华师答卷”。立足百廿华师事业发展崭新起点,夏立新希望,学校进一步深挖百廿学府的红色基因和教育情怀,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全体教职员工更好地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教育的耕耘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过程、各方面,真正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造就强国英才,争做大国良师。二要坚守道德情操,做明道信道的传道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勤修仁爱之心,弘扬高尚师德,以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胸怀强国之志,砥砺报国之行。三要坚持求是创新,做孜孜以求的探索者,秉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持之以恒地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练就高超“师能”。学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厚植尊师文化、保障教师权益、服务教师成长,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桂子山这片热土上成就个人梦想、绽放精彩人生!
站在百廿华师事业发展的崭新起点上,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勉的工作,争当赓续教育初心的“大先生”,争做助力民族复兴的“筑梦人”,在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续写“华师故事”,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再谱时代华章!——夏立新回望耕耘路蓄势谋新篇
立德树人敬业爱生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我校广大教师将更加坚定地胸怀强国之志
坚守教育初心躬耕三尺讲台
矢志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
新时代栋梁之材
为早日实现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贡献华师力量
校史上的今天▼华大历程校史上的今天傅懋勣▼
强烈推荐
▼今天,向这些华师人致敬!▼
他们怀抱对教育事业的诚挚热爱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坚守三尺讲台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让我们向这些华师人致敬!
▼中国教育报:一所百廿名校的“强师梦”▼华中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周年校庆在此之际《中国教育报》整版刊登《一所百廿名校的“强师梦”——写在华中师范大学建校周年之际》以“追师”“强师”“育师”““为师”讲述了华中师范大学在“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下书写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壮丽篇章?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华师“青椒”教学大比拼来了!
?光明日报:华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史)以扎实学识,育栋梁之才!
?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华师师生第一时间学习!
华中师大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甘楚文莫静薇祝启鑫翟梦甜图片:陈希昌陈乐文字:郝日虹部分材料来源于人事部制图:田婧责任编辑:毛国樨审校:秦恒钟文锐投稿邮箱:rmtccnu.edu.cn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