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丨美学知识篇丨日本传统古典美学物哀
TUhjnbcbe - 2024/8/23 23:14:00

如果说侘寂”是千利休为代表的茶道所营造的高级审美的词汇,那么“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侘寂、幽玄是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是了解日本美学和文化的一把钥匙,可以说不了解物哀就不能把握日本古典文化的精髓。

一;开篇点题,我们先来看日本古典文学物哀的前世今生。

聊到日本古典文学,永远绕不开日本颇负盛名的文学史节点“平安时代”,就连日本近代文学泰斗川端康成也说过“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为什么平安时代是日本颇负盛名的文学史节点,只因为诞生了一部惊世巨作、日本古典文学巅峰,它就是日本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

1;物哀文学概念的确定——紫式部明作《源氏物语》,也可以说物哀之滥觞即《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以奢华绚烂的平安王朝为舞台,讲述了男主人公光源氏与多位女性的爱情故事。因出场人物众多,人物描写细致,情感表达丝丝入扣,《源氏物语》又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虽久经千年,卻魅力不减。不仅成为日本国民的必读书目,同时也被翻译为多种语言,畅销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最绚丽的瑰宝。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部史诗般的巨作,却没有一个权威的通行版本。和其它的古籍一样,《源氏物语》有很多内容都分散在不同的抄本里,每个抄本在遣词造句和情节上也有各种遗漏和矛盾。

2;物哀文学理念的提出者——本居宣长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MotooriNorinaga)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即:“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裏把这些事情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3;物哀近代文学的延续者——川端康成

因为平安时代文学的影响,日本近现代也涌现出大量文学大师,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其中不乏诺奖获得者。令人好奇,日本文学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总的来说,日本文学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美学向度上。日本的文学是纯净的文学,不掺杂质的,仅仅为了美而美。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代表作家,著名小说家,是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川端康成的作品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日本物哀之美的巅峰,《雪国》帮助川端康成摘下诺贝尔奖的桂冠。在《雪国》中川端先生清丽婉约的文笔惊艳了无数人。

“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惟一的景色,月色虽以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寥峭的感觉”。

单从文笔角度,不用任何华丽的字眼修辞,如出水芙蓉般美丽的文字,令人感叹不已。到现在为止,那遥远雪国中,驹子扎起发髻之后,露出的细腻雪白的后颈依然令我心神向往。现在在来看《雪国》,发现其中物哀的思想与《源氏物语》一脉相承。

《雪国》中岛村爱上驹子,但是他又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徒劳的,是白费力气的,内心充满苦涩。岛村也喜欢上了叶子,那种可望不可即恰恰是最美的地方。这都是作者最男女之间感情的感叹,巨大的虚无,巨大的无力,营造出一种纤细,但是又弥散开来的淡淡悲哀之感。这可能就是日本文学物哀的典型例子,这种例子在日本文学中,并不少见。

二,说完物哀的前世今生,我们顺着本居宣长提出的真情流露来看物哀美学,这个主题也在日本著作《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一说,你是不是突然就懂了?应该与中国的古代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感物伤怀”、“直抒胸臆”等手法相似吧?比如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所以日本的物哀论很难说没有受到中国的影响。我们经常会说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日本的物哀情感表现的则是发乎情,止乎情,乐而淫,哀而伤。源氏物语所说的知物哀,懂情趣分开来说,物哀主要是指忧郁哀怨的一面,情趣主要是指那些有趣的而欢喜的一面,但大多是合为一谈的,在人情中有趣的事、喜悦的事较轻较浅,而忧伤悲哀的事则较重较深。以恋情而言对知物哀者我们要爱之,对不知物哀者远之,然而,往往这些话只能对自以为知心的人才能诉说。

换言之,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あはれ、aware」本来是个感叹词,可以用在所有的情感上,如同汉语中的「呜呼」、「啊~」。到了平安时代,这个词不再表达激烈的情感,多用来指称和谐沉静的美感。

物哀及知物哀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感知“物”之心,二是感知“事”之心,所谓物之心主要是指人心对客观外物,比如四季景色变化的感受。所谓事之心呢,主要是指通达人际和人情,物之心与事之心合起来就是感知物心人情。

物哀

物:欣赏事物的客体

哀:感动,审美的情感

物哀情感最经典的表现就是樱吹雪,樱花之美在于它散落之时,我们感受将逝之物为其哀怜、哀而不怨、美到极致是为物哀,这里的哀并不是伤感,而是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感叹,日出日落、潮涨潮退、花开花谢。看樱花飘落,你会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以有了漠然、热情或哀愁,这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是在你认识了生命短暂后的进化与超脱,决心去面对你真实的内心情感,你不再需要任何人的指引,只需听从你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时间都很有限,不要被教条束缚,将生命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也不要让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的物哀之心,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更知道你要成为什么样子。

古典的物哀追忆往昔,风花雪月,心向往之。源氏物语中有两句话这样表述物哀:雪中苍松翠竹,各有风姿,夜景异常清幽,即可见物哀,四季风物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可赏心悦目,但冬夜明月照积雪之景虽无彩色,却反而沁人心脾,这亦是物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所以,感花伤己的黛玉葬花就是典型的知物哀,在一千年前日本版的红楼梦源氏物语便写出了最早的美学表达“的物哀”。哀是怜悯也是感叹,是内心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四季更迭,大自然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万物都是一期一会。

知物哀

对任何事,任何物

因感动而感动

并能理解感动的内在

源氏物语从作者创作目的来看就是表现物哀。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呢,就是要知物哀。

每当我们有所见闻心即有所动,看到美丽的晚霞、雨后彩虹、清冷的月色或者感到瑟瑟的秋风会拍下来,有时候会写几句话感叹一下,发到抖音上或者朋友圈上和大家分享,其实这种心有所动就是知物哀。

知物哀也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度,所谓过度就是不能对万事万物均作出物哀的样子,卖弄风情、装模作样、到处留情则过犹不及,这不是真正的物哀。四季总关情,秋夜最不堪。真知物哀者以此事为可耻,矫揉造作之举与真正的知物哀相去甚远。

物哀也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层,男女恋情的哀感第二层,世相的感动第三层,自然物的感动

男女恋情的哀感

世上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无论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亦或是身之所处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知物哀。在所有的人情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就是男女的恋情,而在恋情中又最能使人物哀和知物哀的是悖德的不伦之恋,在这段关系里面,所有的期盼、思念、兴奋、焦虑、自责、担忧、哀伤、痛苦等各种情绪,他不仅自己有也能体会到你情绪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物哀。

世相的感动

人可以在一年四季中的风景、脆弱无依的草木鸟兽中知物哀,虫声唧唧,催人下泪,听着风声虫声更令人愁肠百转,看到你像庭院中的小树那样一无所知的样子我更加哀伤。这些都是面对不同时节的景物而引起的物哀,而随着当时人心情的不同,对同一种景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知物哀的人则是悲时见悲、艳时见艳,当你忧伤苦闷时,天空的景色也仿佛抹上了一丝愁云,这就是人的一种感觉。

自然物的感动

正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将污泥蓄积起来,并不是为了欣赏污泥而是为了栽种莲花。如果你要想欣赏莲花的美丽就不能没有这些污泥浊水。写悖德的不伦之恋正如蓄积这些污泥浊水,它是为了得到美丽的物哀之花,因此那些道德上有瑕疵的离经叛道的好色者是知物哀中的好人,相反那些道德上的卫道士却往往成了不知物哀的恶人。从这个角度上看在现实生活中西门庆就远比大朗解风情知物哀,也总有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凡事都喜欢占领道德高地,所以我们不喜欢法海埋怨了他千年。物哀与知物哀就是从自然的人性与人情出发,不受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同情与共鸣,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寂寞、忧愁、悲伤等挥之不去又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情能力,毕竟作为生物体征的爱情大多数时候是不能与社会属性的婚姻合二为一的。生而为人,很遗憾,对不起。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作者创作、整理不易,麻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丨美学知识篇丨日本传统古典美学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