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核心人物,其思想主要蕴含在《庄子》一书中。作为庄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庄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学界大都将庄子看作纯粹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对庄子教育思想的阐释相对不足,尤其较少从梦境角度探讨其教育思想,而庄子梦境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运用西方理论对梦境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结合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深入探究庄子梦境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探索庄子、《庄子》以及庄子主体思想。
首先,着重叙述庄子生平和所处之世,并分析庄子思想形成的背景。其次,对《庄子》版本进行梳理并做简要介绍,从中选取经典版本作为本文参考版本,同时对比庄子与《庄子》的关系,厘清庄子其人其书的渊源。
最后,解读庄子“道”“逍遥游”“齐物”“重生乐死”等教育思想,对庄子的教育思想进行必要交代,并为下文分析做出理论铺垫。第二章分析庄子之梦。第一部分整理庄子之梦,并通过内容分析筛选出除“文王假梦”之外的五个完整梦境。第二部分运用相关理论对五个完整梦境分别进行解读,即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庄周梦蝶、髑髅见梦,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郑缓托梦,运用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分析元君梦龟、栎社见梦。
分析时注意理论的适切性与针对性,贯彻“问题决定方法”的原则。第三章分析庄子五个完整梦境的教育思想。首先,庄周梦蝶阐述庄子境界教育思想,教导世人要齐同万物。其次,髑髅见梦表述庄子重生乐死的生命教育思想,告诉人们要贵身养生又要不惧死亡。
再次,郑缓托梦表述庄子反异化的自然教育思想,向世人传达顺遂自然的观点。又次,元君梦龟表达庄子认知教育思想,告诉世人要去小知求大知,体悟大道。最后,栎树见梦阐明庄子无用大用的处世教育思想,劝导世人要在生活中收敛智慧、保全自身。第四章论述庄子梦寓言对当下教育的启示。在总结庄子梦寓言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当代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灵活的教育语言,丰富的教育内容,营造有趣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1.理论意义
首先,本论文尝试运用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即通过采用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与供哲学(马克思异化理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历史。
通过新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历史,可以拓宽教育史研究视野,推动教育史学科的深入研究。其次,历代研究者对于《庄子》内容的研究,多集中于诸如《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鲜有学者对庄子之梦进行深入分析。
作为哲学、文学、史学、教育学四者的交汇点,庄子之梦既具有哲学启示、文学意境、史学价值,又有教育思考、教化点拨,值得进一步研究。最后,庄子的教育思想拓宽了教育的维度与深度。
庄子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继续深挖这座仍待开发的思想宝藏,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庄子的教育思想,阐明教育思想的重要地位,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精深庞大的庄学体系,进而为今之教育理论提供思想之源、借鉴之思。
2.实践意义
尽管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但庄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下,在学校教育尤其是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价值失据、人生迷茫、观念颓废、信仰低迷等等文化危机。在此背景下,重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缓,而教育理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对于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古人早已为我们留下了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在先圣哲学中寻求智慧尤为必要。闻一多认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①庄子教育思想对于当下的教育改进、人性启迪等提供的教育思想弥足珍贵,对反思人类自身、人与社会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
2.概念界定
本文所论之教育有了人类便有了教育。最初,“教”和“育”二字并未合成一词,而是各有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②“育,养子使作善也。”
③孟子最早将“教育”二字并用,他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④虽然目前我们在“何为教育”这一问题上仍存在着争论,但是目前教育界已普遍地将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教育是一种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的一切活动,不管这些活动是有组织的还是非组织的,系统的还是偶然的,都可以被称为教育。其场所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内容可以是知识、道德、规范、习俗。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也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从而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尽管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但它仅仅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在此以前,广义的教育更有其悠久的历史。本文所论及的“教育”立足于广义教育定义之上,即“教育”为社会教化。2.本文所论之教育思想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等,反映在各种著作、言论、决策和人的活动中。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较为零星的、不太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对教育总体或某方面的片段的初步看法、想法、主张、要求与建议等;另一是较为系统严密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经过深入探索、反复检验、整理改进而提出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说。”①本文所研究的庄子教育思想,是在分析《庄子》梦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有关教育或教化的相关认识与主张。从现有文献来看,庄子的教育思想受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影响,主要偏向于广义教育思想。
3.庄子与《庄子》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Needham)曾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①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学说,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以其独特深厚的思想、奇幻谲诡的想象、汪洋辟阖的语言,构筑了超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打开了哲学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庄子其人其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关于庄子其人与《庄子》一书的说法却有歧见,造成人们理解的混乱。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庄子、《庄子》以及庄子之“道”“逍遥游”“齐物”“重生乐死”等概念进行阐述。
4.庄子人物说
史书对于庄子生平并无明确详细记载。研究者关于庄子的国别故里、庄子之名以及身世生平等争论一直不曾停息,并无确切定论。要深入探究庄子教育思想,首先应明晰这些问题。
庄子国别故里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②而对于战国时期“蒙”所属国别与具体方位并未做详尽阐述。因此,学界有关庄子故里的研究多有抵牾,大致有宋、齐、梁、楚、鲁等五种观点,后经考证逐步集中于“宋人”“楚人”“齐人”三种说法。“宋人说”,古有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并注:“名周,宋人。”
③推及至今,崔大华于《庄学研究》中认为,“蒙为战国时宋之地;庄子为战国时宋之蒙人。”
④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认为庄子乃宋国蒙人。
⑤马叙伦、方勇、刘生良、陈鼓应、张松辉等也持这一观点。“楚人说”,如南宋朱熹于《朱子语类》卷一二五提出庄子自是楚人,后世张耒、罗原、周琦、林尧俞等纷纷响应;时至近世,王国维、常征、孙以楷、张正明也持此观点。“齐人说”,南朝陈代僧人智匠于《古今乐录》云:“庄周者,齐人也。”⑥现有蔡德贵持有此观点。学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众说纷纭,本文以《史记》与《庄子》切入进行探析。首先,《史记》虽未明确指出“蒙”之所在,却在后文中载有“蒙地”:《史记·韩长孺列传》载:“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①王安石写下《蒙城清燕堂》:“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汉书·窦田灌韩传》中也有相应记载,前后互见,可知“蒙地”为汉代梁国蒙县,亦为战国时期宋国之蒙地。其次,在《庄子》中有不少关于宋国的记载,如《庄子·庚桑楚》云:“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②与《韩非子·难三》中:“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
③相呼应,且司马迁著述《史记》时,将老子、庄子、韩非子并为同传,认为三者有共通之处,并云:“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以此可推知《韩非子·难三》中“宋人”可能就是庄子;且《庄子·列御寇》有宋人曹商为宋王出使秦国,“反于宋,见庄子”
④,又言“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成年骄稚庄子。”
⑤也可说明庄子为宋国人。此外,《庄子》中多次提及宋国之人、事,如“商之丘”“荆氏”为宋国地名;宋元君、宋荣子、公文轩、正考父以及书中多次出现的庄子好友惠子亦为宋人。所述之事虽为寓言,但也足以推断庄子为宋人。多重史料的互证,能够推理出较为可靠的历史结论。
⑥鉴于以上所述,可得庄子为宋人,故里在宋国蒙城,即今河南商丘
5.结语
早先年间研究者对于庄子的评价以“悲观”“消极”为主,有“逃世”“出世”之说,后来则有相对主义、不可知论、鸵鸟之策的讥评。近些年随着对于庄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于庄子本人及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庄子的评价趋于客观。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①他以看似极端的语言表现对黑暗世道的愤慨,这种绝对的语言正是庄子为了唤醒在迷茫中的无知大众而不得不使用,语言有时必须要“言过其实”,也必须要“过犹不及”,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若是能以这种“叛逆”语言为世人打开眼界与心门,庄子也会有一定的安慰。
庄子梦境涉及广泛,梦象有飘飘然飞舞的蝴蝶、参悟生死的空髑髅、执迷不悟的郑缓亡魂、为神力所困的神龟、拥有大智慧的社树等。梦中人物众多,有庄子本人、郑缓、宋元君、匠石及弟子等。梦内容涉及广泛,寓意深刻,有齐物之思、生死之问、人性异化之论、小知大知之辨、无用即大用之理。这些梦境由实至虚,由外表至内心,逐层剖析道理。而庄子是否真的做过这种梦呢?笔者认为,庄子只是借梦阐思,至于是否真的做过这种梦境,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其用独特的梦境向着黑暗的现实发出呐喊,努力为世人开辟心灵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理论对庄子梦境的分析,其实是庄子思想与理论的相互映照,是一种精神的“共鸣”,并非一味的将理论生搬硬套到庄子思想上,而是两相比照,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庄子,发现庄子思想的另一层含义,探索庄子思想独特之处。庄子思想是消极的吗?庄子是反教、反知、反智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庄子教育思想并非传统的知识教育、课堂教育、书本教育,而是一种指引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处世的思想。庄子在梦境中表达出他对人们的期许,指引人们学会齐同事物,教导世人要以开阔的胸怀面对生死,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保持本心,提醒人们要去除小智慧,寻求大智慧,呼吁世人要以无用为用。这种教育的背后,实则是“庄子追求自由哲学思想为核心,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心灵倾诉,甚至可以说是庄子对阴暗现实顽强抗争的不屈呼喊”
②,饱含着庄子悲悯救世的情怀。庄子哲理深奥难懂,但他借助梦寓言,塑造鲜明的梦象,编织生动的梦境,在梦寓言中娓娓道出哲理,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趣味,引起学习者好奇心,从而将思想得以透彻的诠释,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审视庄子的梦寓言中的教育思想并吸收其中,是一种有益之举。教师运用灵活的教育语言,多样的教育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