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位初一学生,期中考试考了80多分,本来挺高兴的,结果被同学的反应“打击”了一番:那位同学考了94分,还哭了,觉得自己考得很糟糕。
11月19日,在成都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年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上,心理咨询师徐凯文讲到的这个案例,引发了诸多与会者的共鸣。他说,想起这种案例,自己就非常心疼,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痛苦”。
更让他忧心的是,在现实当中,上述案例并不少见。他呼吁以治理雾霾的决心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孩子面临过度内卷和竞争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年,受调查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方晋引述的一组数据显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服务需求巨大,未来需要培养大量的青少年精神科医生。
是什么导致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席论坛的专家有诸多不同见解,但“卷”是多位专家的共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说,青少年阶段是一个身心发展极为迅速、也是危机重生的时期,青少年在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暴力等问题,而快节奏及内卷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多样化。
徐凯文在总结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四个因素时,把学习压力放在了第一位。他说,部分孩子们面临过度的内卷和竞争,压力巨大。“孩子苦,学业难,家长拔苗助长,孩子很累,作业多。”
“孩子们的时间被‘不快乐的事情’填满了,他们很少有时间去玩儿,去体会人生的快乐,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徐凯文说,“孩子们会自我否定,有人‘躺平’不干了。”
有一次,徐凯文跟女儿聊天,问她同学当中有多少人是厌学的。女儿反问:“现在谁不厌学?”徐凯文问:“学习真的没意思吗?”女儿答:“有意思,但是当它变成考点的时候就没有意思。”
“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大,支撑自己的东西是前所未有的薄弱。”徐凯文这样总结当下青少年面临的境况:每天都要学,而且要跟别人比,要超过别人,如果不能超过别人就要被惩罚、被羞辱。他认为这是一种过度竞争的环境。
有的父母也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似乎受到了更多的困扰。
徐凯文曾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任教,他说自己一直在跟最优秀的孩子打交道。“名校里满分的学生非常焦虑,因为他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如果被人超越,他可能就崩溃了。”
徐凯文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和社会环境共同推高了压力的强度。“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压力、挫败、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在社会层面,徐凯文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的孩子早早地通过互联网接受多元的价值观,他们思考的结果常常是:我现在上学这么辛苦,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人生?
周晓林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内卷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早出、频发、更加多样化,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也加剧了这些趋势和可能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梁京说,他们的研究发现,疫情期间人们睡眠质量、精力都呈下降趋势,焦虑、抑郁的情况则不断上升。
梁京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需要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