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廖晓晴又见大唐谈孙过庭书谱
TUhjnbcbe - 2024/6/29 0:08:00

作者:程义伟叶立群

廖晓晴,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辽宁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廖晓晴是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又深研书法理论,对书道的理解独特而深刻。学者气质,深厚底蕴,使他的书法呈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境界与格局。

廖晓晴自幼学帖,他的书法非常鲜活地展现了晋韵及唐法。他的书法通过笔力、气势、疏密、张弛、均衡、相背等的运作展现出一种韵律。廖晓晴懂法,但更重韵。韵的实践在晋代,而韵的理论却在宋代。提出“韵”的理论的宋代,却崇尚“意”。晓晴的书法是在唐法的基础上,将晋韵与宋意统一了起来。这个特点在代表廖晓晴最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毛泽东的诗词和他的伟大品格对廖晓晴的影响是至深且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的濡染。廖晓晴书写毛泽东诗词,明快清新,澹净古雅,而又不显孱弱单薄。他的书法疏宕处采用了《行成帖》的安详舒逸的布局方法;张弛处表现了《得示帖》《鸭头丸帖》势如滚珠的转承技巧;跌宕处嫡传了《二谢帖》顿挫有致的用笔方式;俊逸处汲收了《丧乱帖》气势开张的结字形式。廖晓晴用笔更追求起落无痕迹,结字求简,行笔速度更快些,书写格调更能把毛泽东的诗词意境表现出来。

廖晓晴书法的独特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他对传统书法理论和名碑名帖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认知。在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展现场,他谈孙过庭《书谱》,使闻者深受启发。

孙过庭(~年),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谱》,孙过庭撰并书,草书,分上下卷,是著名的书法论文,也是书法作品。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

廖晓晴强调,《书谱》的主要理论观点之一,是“认为书法一定要点画精到。苏东坡曾说,一个点如果点错了,就好像小孩失去了一个眼。这应该是来源于孙过庭的理论。这一点,现在的书法家可以对比对比,我们的书法的点画是不是像孙过庭提到的那么精到”。

廖晓晴介绍,孙过庭还主张书法要体现辩证法的思想:“点画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要适中。辽宁省书协原主席聂成文曾说过,书法难得正好。书法的点画太肥,比较痴肥,就会没有精神,点画太瘦,比较枯干,也没有精神。所以,要有骨头,还要有肉。这也是书法审美的一个基本原则”。

廖晓晴说:“孙过庭讲学习书法要有这么一个路径:开始要平正,平正之后要追求险绝,追求险绝之后复归平正,这样,才能成就精品。这实际上和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一样的,孙过庭在距今这么久远的时期就提出辩证法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与实践是高度统一的。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法,他的点画特别精到。廖晓晴谈到,尽管孙过庭“自己说没入木三分,实际上是入木三分了。他的笔画特别凝峻,这就是中锋用笔,主要是继承了‘二王’,从每一个非常细小的地方来看,他都继承了‘二王’的笔法。他可以说是‘二王’在唐代的一个传人。孙过庭书法的功力特别深厚”。

本文作者程义伟(右)叶立群(左)与廖晓晴先生合影

书法主要有笔法、结构、章法。书法要以笔法为主,是孙过庭第一个提出来的。廖晓晴说:“在书法的结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字应该是大的大,小的小,但是毋庸讳言,他的字写的比较团,当时就有人提出他写的一万个字和一个字差不多。再一个,从章法上看,他的特点不是特别突出,不像宋代人尤其是苏东坡那样特别奔放。总体上来看,孙过庭在笔法上的功绩特别大,唐代尚法,这个法也体现在孙过庭的书法中”。

廖晓晴作品:

文章作者简介

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魂——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李连志艺术创作研究》等。

叶立群,辽宁绥中人,文化学者,评论家。多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文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已出版著作《当代辽西的文学世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现代作家创作》《张成思美术创作研究》《晚清寓华传教士的跨文化传播》等多部。在《小说评论》《名作欣赏》《中国艺术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文化随笔、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近百篇。

免责声明:本平台只提供交流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廖晓晴又见大唐谈孙过庭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