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论语集注》国家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加,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需求非常强烈。在众多经典中,《论语》是很多人的首选读物。但是,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注解阐释著作,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论语》读本,是不少读者的困惑。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论语》在汉代就备受推崇,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如南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其中的《论语集注》是此后数百年间帝王经筵日讲、士子读书、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的必读经典,再如清代学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论语》疏解注译著作层出不穷,不论是时代较早的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孙钦善《论语注译》等书,还是近年出版的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孙钦善《论语新注》、周志文《论语讲析》等,都有影响较大。
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
钱穆《论语新解》备采众说,折衷求是,文言注解,白话试译,且时有按断。孙钦善《论语新注》收在“新编新注十三经”丛书,侧重对《论语》经文、篇章的校注辩证,不附译文。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二书皆采用语言学的方法,致力于在《论语》疑难词句的考释上求得突破。《论语》中解读有分歧的文句很多,杨书为探讨《论语》一些众说纷纭的章节原意,提供了更多的解说参考,但采用繁体字注释,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繁体字阅读能力。蒋书从语言文字方面择要讨论《论语》中一些常见的、有典型性的文句,使读者可以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总体印象。钱、孙、杨、蒋四书适合具有一定文史哲基础的读者阅读。
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
《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学而》“学而时习之”之“时”,《讲析》结合《礼记·内则》《王制》记载和前人注解,认为“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时时,作“时时”讲,切合原文。“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感性的思考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切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昺《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对国学经典的教育普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读者如果一时没有精力阅读全本《论语》,也可以从《论语百句》等选本入手,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公开课平台,观看、收听由专家学者讲授的《论语》导读课程,如喜马拉雅“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从有趣味但不失专业性的解读中领略孔子的人格魅力,思考经典与当下的关系。
(作者:侯婕;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