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TUhjnbcbe - 2024/5/3 18:22:00

如题,此说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

先生何许人也?他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第一大学者,被誉为“国学大师”。梁启超称他是“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王国维

王国维在众多学术领域均颇有建树,尤以美学为显著。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的作者)、金圣叹,并列为中国美学的三大权威,所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是20世纪领先于国际学术界的伟大学术成果。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美学的十大经典名著之一,“三境界”之说即出自本书。

原文为: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该怎么理解这段话呢?照王国维的意思,第一境界是说要眼光远大,立定目标;第二境界是说要锲而不舍,虽败不馁;第三境界说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成功的愉快。

这当然不是词的原意,所以王国维接着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ju,四声)以此语解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三首都是爱情词,写的缠绵悱恻,感情极其真挚深沉。王国维认为干事业、做学问也应像爱情那样真挚、热烈、深沉,那样一往情深,付出自己的全副身心。所以他借这些宋词的名句,强调一个人做事、研究必须高瞻远瞩,不畏劳苦,具有坚忍意志、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最后终于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重大收获。

王国维先生关于“三境界”的言论,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术,若想获得卓著功绩、取得伟大成就,非经过这三种境界不可。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能令人瞩目的大成就者却寥若星辰。何以如此呢?细究起来,原因不外三点。

一是胸无大志。这又可分三类:

一类人是被现实所迫,终日忙碌只为解决温饱问题,自然无从谈论理想、志向。对于这类为生活而努力的人,我绝无轻视之意,并抱有一份同情;一类人是不必为生存忧愁,但无意攀登高峰,只求生活恬淡平和。对于这类人,我持理解态度;一类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活较为优渥,但却整日沉湎于声色享乐,毫无理想斗志。对于这种人,我鄙夷不屑。二是中途易辙。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远大志向容易确立,在追求志向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却不简单。半途而废的,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恒心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不远;另一部分是在遭遇失败和挫折后不能及时吸取教训、调整目标、重振旗鼓,于是也只好放弃,终于”泯然众人矣“。

三是时运不济。蓦然回首,所追寻的对象可能在“灯火阑珊”之处,但也可能不在,更可能蓦然之间并未回首,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并因此承受失败的惨痛。所以,有志向、肯下功夫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这其中还需要一点机遇和顿悟。

文社君说

据此三点可知成大事业、大学问远非易事。有此大成就虽然极难,但我们至少应该为着自身的目标全力以赴地去努力,须知努力不一定会实现目标,但不努力一定不会达到目的。在追求志向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人生的意义也得以体现。充满斗志的人生,我想无论如何也应该比浑浑噩噩的人生要好一些。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