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王僧虔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学理论,独树一帜、见解深刻,代表了永明书学的最高成就。
王僧虔师承祖法,继承了王献之、羊欣平正稳健一路书风,同时又有自己丰厚紧俏、韵味无穷的独特面貌。他更深谙书法中“藏锋”的道理,一生拙笔自保,因此历经数朝而不倒。
僧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最终实现了仕途与书名的双丰收,为琅琊王氏这个大家族再创了一把辉煌。
《刘伯宠帖》01低调的政坛不倒翁
王僧虔,字简穆,出身“琅琊王氏”,少即善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南朝宋、齐间著名书法家。
王僧虔是王羲之的第四世族孙。祖父王殉,乃东晋名家,为后代留下了著名的晋人法书真迹《伯远帖》;父王昙首善书,秉承家法,其传世草书《服散帖》振迅痛快,笔力惊绝。王僧虔博学工书,于书学和书法艺术创作实践皆有相当的造诣。
王僧虔相继在南朝刘宋和梁齐两朝为官。在刘宋朝代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等职。曾仕于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又因为擅长书法而被当权者所欣赏。后来,萧道成建立南齐后,拜王僧虔为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永明三年,王僧虔去世,年六十。
据说,有一次,宋文帝刘义隆目睹了王僧虔在白扇上题字的情景后,由衷地赞叹说:“王僧虔的字不仅在形象上比王献之的漂亮,在气势、骨力上也要高出一筹。”从此,王僧虔声名大振。青壮年时期的王僧虔深受爱好书法的宋孝武帝刘骏和齐高帝萧道成的赏识、器重。得到皇帝的青睐,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麻烦;稍有不慎,就会引祸上身,王僧虔深谙此道,所以平安无事。
不过,为这事,他真是煞费苦心。比如:
自以为书法技艺精湛的刘骏图慕虚荣,渴望将“书坛第一”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王僧虔每次应召同他比字时,就有意留一手,把字写得差一些,以满足这位皇上争强好胜的虚荣心。王僧虔因此越发得到刘骏的宠爱。
后来,齐代开国皇帝萧道成慕名召见王僧虔,要同他比试书法,决一高低。待双方都亮出拿手绝活,表演结束后,萧道成故意问道:“谁为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下的书法在群臣中数第一,陛下的书法在皇帝中为第一。”王僧虔机智圆滑的回答令萧道成满心欢喜。王僧虔敢将自己与当朝皇帝相提并论,同时列为“第一”,皇帝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引以为荣,沾沾自喜。由此看来,梁代有人评论历代书法时,说“王僧虔雄发刘代”,绝不是什么溢美之辞,拔高之论,王僧虔当之无愧。
02书艺之道,唯观神采
“神采”与“形质”是中国书法美学范畴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一理论范畴的建立就来源于王僧虔。
王僧虔作为杰出的书法家与书论家,在书学研究方面倾注大量心血,提出大量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颇有理论建树。留于后世的书论作品有《论书》《又论书》《笔意赞》《书赋》等篇目,观点新颖,论述深入,体系严整,他所提出的某些观点开历代之首创或自其而起渐成体系,可谓一篇一锦绣,一字一珠玑。
纵观王僧虔的书论思想不难发现,“神采论”观点在其书法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王僧虔的书论体系正是以“神采论”观点为核心所架构起来的。如,他在《论书》中提出“天然与功夫说”,天然既是书法线条、结构所具有的自然之态,同时也是作者不饰雕琢、自然流露的内在情态。因此书法所具有的天然之姿便诉诸于书者的神采表现,是作者内在风神、精神气度的具体流露。而书者的笔下功夫则直接体现于形质之中,因此这一观点可以看作是对于“神采论”观点的具体阐发与实践。王僧虔“神采论”观点的提出,完成了书法艺术创作“美学化”的理论转向,
在书法品评方面,王僧虔提出“天然与功夫”说,这一观点是其以“神采”为重,追求形神兼备的书法“形神观”在书法审美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与其“神采论”观点遥相呼应。
王僧虔将“天然”与“规矩”并举,“规矩”有法则义,是前人实践总结的经验,这种“经验”需要书家“下功夫”以习得,同时对于作书“规矩”的掌控也正体现出书家的下笔“功夫”。由此可得“规矩”与“功夫”在其本质意义上是一致的。
王僧虔的“天然功夫说”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在书法品评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审美范畴,同时对于书法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着清晰的认识以及深入的解读,使得这一理论极具有前瞻性,真正揭示出书法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辩证性。对于后世书论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不论在书法发展史还是书论发展史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3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评曰:“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王僧虔书法继承了王献之等书风基础上,表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尚神韵书风特点。他用书法艺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让人领略到一种舒展文静的美感,并在书法艺术作品中显示出以魏晋风韵作底蕴为归宿的书法特征。
王僧虔善于从魏晋道家玄学中吸取营养,并渗透在艺术创作之中,书法作品中表现出尚韵书风的特征影响深远。
《太子舍人帖》
又称《王琰帖》、《在职帖》、《仰希江郢小郡帖》。此帖真迹早已失传,此为唐摹本。
此贴为软笔书写,笔力柔和,不像用硬笔书写时表现出一种刚劲之状态,纸面光洁,笔体具有一种厚重之感觉,字态也呈出横张之势。具有魏晋尚韵之书风,承袭了东晋王献之的书法风气。从中还可以看出在书写时候,作品表现出了一种严谨之中不免有点拘束,这或许是有意藏挫之表现。
《刘伯宠帖》
用笔内敛,经过翻刻,笔意多失、气息典雅,有继承献之书风等具有晋人风韵,王僧虔“寡于风味”的“清萧”,在此贴中更切近一些。
结语:
琅琊王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化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琅琊王氏累世权高位重,整个家族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人难以企及,无论在政界还是在文化界均地位持重。王僧虔作为其后人,自小所受的家学熏陶是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良好的理论修养得以形成的基础。由于其家族之荣兴,加之王僧虔本身位居朝宰,德高望重,“名人书法”效应进一步促成了其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的传播与影响。
家学背景是其书学理论滋生的土壤,也是其理论传播的助力。其本身的书论观点与书法创作均颇具光彩,称雄于时,这些都促成了王僧虔作为南朝第一书法理论家之身份地位。
——END
让我们静下心来,向大师学习艺术生活和人生态度。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