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擅于实现意象与意境,蕴含讲究伦理与道德规范的华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学淬炼的日本哲学。日本三大美学:物哀、幽玄与侘寂,一道道回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触及的领域,长达千年的历史脉络,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现独一无二的美感意识。
「物哀」表示刹那间的虚实源于心中的感叹、「幽玄」则是追求隐蔽下的暧昧不明、「侘寂」是通往原始的心境,可谓终极的美学思辩。集老庄、儒家与佛教思想于一身,日式美学延伸至物语、和歌、戏剧以及茶道精神,施展多样化艺术形态,启发日后无形或有形的创作表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美与生活!
物哀:不是悲恸,仅仅是感叹
物哀的「哀」并非伤感,而是一种由衷的感叹,意味著日人看待事物的某一项环节。人的一生之所以珍贵,在于有限,我们在不知不觉、后知后觉中以客观的心传达漠然、热情以及哀愁,尤以唯美的物哀,最能刻画生命底层的净化与超脱,终有一天,死亡会优雅的敞开大门。
「物哀风情、和歌之美」反映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小说后半叙述主角政绩失利,失去挚爱而备受打击,最后选择隐匿山林间与世隔绝,作者透过景致的描绘因应时序流转、光阴递嬗的变化,扣紧人物的内心思绪,指引出日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物の哀れ)。
幽玄:不可言喻也暧昧不明的美好
「斜阳一定要是黑色的好,明灭的灯火要是暗黄余韵。」日本人心中适切的氛围安排,需有一股环境幽暗、带点暧昧和模糊,那正是幽玄(ゆうげん)的表现,幽是隐微,玄是奥妙的黑,两者之间足以找到阴暗晦涩的共鸣。
导演黑泽明以电影《岸边之旅》,显著体现所谓的幽玄之境,不只是人物设定、主题营造,皆目标一致的表达阴阳交汇与生死融合,电影内容虽无法在第一时间以常理逻辑加以解读,这正是镜头语言安排的目的,很多时候看不清才是真理。
侘寂:回归原始,落实素朴主义
侘寂(わびさび)两个字合而为一,概括成为日本传统茶道和陶艺的精神,更是一种由艺术幻化而成的情境。侘,前期是指清贫、粗糙,后延伸出简居中自在享乐,悠然望天;寂,意味褪色和消逝的心境,另一表示则是在寂静里感受禅意,有句话形容: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
以作家村上春树为例,虽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那仅仅改变了他的行文方式,细看小说风格和人物的生活状态,有种孤寂而自由、富有诗意的栖居,著实保有「侘寂」的核心思维,颇有东方传统的禅宗韵味。
尽管难以透过文字概括说明,仍可透过众多创作,触及深植日人文化的古老精髓,几千年来,日本美学从唯美的物哀、深远的幽玄,走向空无的侘寂,各有其风采、耐人寻味,不变的是文学里那片纯净的本质,为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