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本质与极致,代表着美学和艺术的巅峰之境
TUhjnbcbe - 2024/4/8 16:50:00
白癜风介绍 https://m.39.net/disease/a_9435029.html

图:箱子

《论茶之美学》(下篇)

逍遥哥著

原文8:

第三美学法则:至美法则。

此法则的核心是至美之境。含本质之美、极致之美、素简之美、清净之美、恬淡之美、静寂之美、有无之美、圆缺之美、恒暂之美等。是以茶之九玄秘境:真清雅,静寂美,有无道,为至美之阶矣。

解读8:

以茶为介质,以茶美学为视角,感受人间的至美。至美法则是重要的美学理念,但至美之境是一种状态与境界,在人间有各种的表现方式。不只是文章中所列举的那些,事实上还有更多,但是都遵循着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原则。

人类在美感中感受愉悦和幸福,也感受着宁静或澎湃的心灵变化。而这些需要人类有更高的感知美的能力。而你,需要更本质地去理解自然与生命,需要更好地体会茶美学。

没有自然与生命,就没有美学。

没有茶道的精神,就没有茶美学。

原文9:

本质之美,事物之本质也。万物皆有其律、其韵、其美也。所谓春秋有韵、山水有度也。极致之美,本质之巅峰也,美韵之极境也。所谓茶近乎道也,艺近乎道也,技近乎道也。循本而达极致,极致必为本真。

素简之美,令人淡静,令人雅,深得本极之法,最是美韵长远。《道德经》有言:“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庄子》有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宋代之素雅、极简、天青色,臻于巅峰矣。宋之雅,至淡至雅,最合茶意,至今无以超越也。

解读9:

本质之美和极致之美,是人类美学理念中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本质与极致,甚至就代表着美学和艺术的巅峰之境。凡是青史留名的顶尖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无比深刻地体现着本质与极致的和谐交融的美感。凡是在本质与极致方面达到一定高度,都会令人迷醉。

宋代美学理念之所以影响长远,就是因为在素雅极简方面最得本质极致原则韵味,其至淡至雅,千年来没有人能够超越。可惜这项人类美学史上最珍贵的遗产,大多毁于野蛮的军事力量,使得如今人类对美学的探索如此艰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大师路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Lessismore(少即是多,简单就是美)。意为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原文10:

清净之美,守虚而静笃也,净心而无为也。恬淡之美,归自然而无扰,令人隐,令人远红尘。静寂之美,静生虚,虚生寂也。《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有言:“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是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意境,而发回归自然清净无为之大美矣。是以华夏明代之隐逸山水尤为文人雅士所钟爱,而发恬淡之大美矣。是以华夏唐宋茶道与日本茶道取道意、行禅茶,而发静寂之大美矣。

图:箱子

解读10:

《庄子》:“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译文:水在平静时,便能清晰地映照须眉,水之平面正是测定的标准,大工匠正是取法于此作为水准。水在平静时尚且清净澄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人的心境是多么清静空灵啊!可以作为天地的对照标准,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或天地的本质),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社会越来越繁杂,人心越来越难以平静。其实,是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人类逐渐发现,随着物质的愈加丰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内心越来越烦躁不安,随之幸福感愈加贫乏。

庄子八字之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正是茶之大美,正是茶人前进的方向。清净之美、恬淡之美、静寂之美,这不都是人类回归自然和感悟自然的收获吗?此三者,都基于自然而道法自然之美。回归自然——感悟自然——道法自然——心灵静美,这条路径,使得人类可达致和感悟此三者之美。

原文11:

有无之美,天地之玄,茶道之奥妙也。有之物,为生活之基,却无以为生活,惟无之感受方为生活矣。如房之门窗为基,惟其围合之空间乃无,方为用矣。

《道德经》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诚哉斯言。而千利休摇树以为院之净,正是落叶知秋,以有寻无也。

解读11:

茶道之人,重在通达自然,重在修心。若得茶道高深之境,则深得美学之精妙。有无之美,为道韵之美。修茶道者,为知物悟韵之人,自然深得寄于有之无美韵。

人类之艺术大家,往往深得有无之美的韵味。中国山水画的云雾缭绕、留白等体现了无之美。西方雕塑佳作的眼眺远方,留有余韵和想象力空间,也是体现了无之美。蒙娜丽莎的微笑,难道不是被微笑背后隐藏的神秘所吸引吗?罗琳的魔法学院不是因为足够深邃的想象空间而吸引了全球无数的青少年吗?

有无之美,无处不在,却是深入本质的美感,因为有无之美,来自于伟大的“道”。

原文12:

圆缺之美,圆为美,缺亦为美。山水如此,春秋如此,岁月亦如此。清风何曾怨月缺,夜寒松下送秋行。是以冈仓天心于《茶之书》言道:“茶道的本质就是对残缺美的崇拜。”

恒暂之美,永恒为美,短暂亦为美。自然如此,红尘如此,生命亦如此。煮茶何必逢春日,雪落正是炉红时。是以冈仓天心又言道:“茶,是一种对纯粹和优雅的崇拜。”

解读12:

圆缺之美,恒暂之美,都是人类对自然的反应,和对生命的感悟。千秋何其短,时光何其快。作为人类的你,应该怎么做呢?

《残之美》

月如弯钩本如此,不臻完美亦自然。

花开之时有叶落,茶有春秋也有禅。

原文13:

月照孤夜无红尘,此处应有爱茶人。茶为何也?为仙汤,为自然,为春秋,为诗意,为闲下来的心,为看到本真的人,即道,即美,即人生。

是以美之为美,近于道,入于心,归于自然也。是以茶之美学,茶即道,道即美。故茶之美学,为人类美学之巅矣!恰如《如梦令·初夏》:清风闲云野花,人间多少风华。客笑数只鸭,惊动一溪浅虾。吃茶,吃茶,青山恰逢初夏。

解读13:

“吃茶,吃茶,青山恰逢初夏。”

这就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啊!你在忙忙碌碌之时,是否已经忘记了这些?你在沉迷物欲之时,是否已经忘记了这些?

茶里,蕴含着天地运转的规律,蕴含着自然和生命的奥妙,蕴含着茶美学的至高美感,蕴含着你的人生与幸福之美。茶里,还蕴含着清风、明月、春山、秋韵。可是,你是否已经忘却了大自然最珍贵的恩赐?

——摘自《茶的核心思想》,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二合一版本,含《茶的核心思想》)、《史上最美茶诗》,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质与极致,代表着美学和艺术的巅峰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