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立群程义伟
王向峰,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同年到辽宁大学任教。现为文学院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诗词学会副会长等。先后被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已出版专业著作60多部,发表论文与评论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0多次。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年获辽宁省人民*府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年以《〈手稿〉的美学解读》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
辽宁大学教授王向峰先生,在文艺理论、文艺美学研究领域耕耘60多年,著作等身,在全国文艺美学界享有盛名。今年元旦过后,他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现场,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与我们畅论了唐代艺术繁荣的内因。
王向峰先生看到了很多传世的名画,还有很多非常精美的书法作品,非常有感触。他说,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说到复兴,就意味着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辉煌和精彩的阶段。在这些阶段里,汉、唐两个历史阶段,在社会发展和文治武功上,都有很多空前而后世又难以企及创造。“又见大唐”就让我们看到了曾经有过的辉煌,“又见”一词,意味深长,既见历史,又见今天。
王向峰看了以唐代书画以后,对唐代书画及至整个唐代文艺谈了自已的看法。他说唐代文艺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既有充分的继承,又有绝大的创新。“又见大唐”展出的唐代绘画和书法作品,既有对历史的继承,也有本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从继承的角度看,以书论与创作来说,唐代没有离开王羲之;以绘画的理论与创作来说,唐代特别尊崇南朝刘宋时代谢赫的“六法”。“六法”里提出的“气韵生动”,意味着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渗透到艺术作品当中,书画如此,诗文亦不能有逾于此。张旭的书法如此,给他以启示的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如此,闫立本和韩干的绘画如此,李白和杜甫的诗也如此。唐代艺术的繁荣,有着历史经验的积累,都是以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辉煌艺术。唐代的艺术家的成就,都是以对审美艺术规律的把握为基础而实现的。
王向峰从文艺史的角度,谈到唐代文学艺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理论创建。唐代艺术最有创建性的一点是,不论何种艺术创造,都善于从艺术实践创造中把经验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成为艺术实践者对共同的审美规律的把握,这些始于单一艺术的理论,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也同样是适用的。在唐代艺术领域中,有为本朝艺术发展而对唐前和唐代本朝艺术的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研究。书法上有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等;绘画上有张彦远的《画论》、朱景玄的《唐期名画录》等;在诗论中有王昌龄《诗格》,皎然的《诗式》,还有许多单篇评论,也都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片言而明百义”的普适性的深刻见解。如颜真卿论书法之笔意当”变通适怀,纵舍掣夺“,王维的《山水论》中发现并提出了画山与树,“须显树之精神”的取“物之神”的观点,即对象本身本所具有的神蕴,开启了中国艺术表现的实践的认识深度认识,为以后的画家输送以对物的独照眼光。在中国美学史上,“物之神”的提出始于唐代,发扬了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创见,在后代泽溉无穷,比德国的叔本华早了一千多年。唐代最重要的艺术审美精神就是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选择物,以物为师,无论是闫立本画《步辇图》,吴道子画历代帝王图,韩干画马,还是张萱画虢国夫人游春,周肪画美女,以及其他艺术家的创作,都特别重视对于对象的选取和神韵的追求。因为只有对于对象的选取,并不能成为艺术,必须要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情感渗透到艺术中去,这就是造化与心源的结合。所以,在唐代艺术发展中,一直遵循着既要有物、也要有心的美学原则,并且要通过艺术形式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实现李白诗中所写到的“文质相炳焕”,能够产生文质彬彬的交和作用。
在唐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强调艺术家的精神、气质向艺术渗透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一点在绘画和书法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唐代的艺术形式都是普遍繁荣发展的,而在其背后的规律是互相贯通的,所以不少人都是艺术的多能者,他们从事哪种艺术也都有对于这种艺术的新的理论见解,这就使每一种文学艺术的实践后面都有相关的的理论支撑。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不仅有文论、诗论等,也有对于绘画的高明见解。
王向峰在看了“又见大唐”盛展之后,谈到了这次唐展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唐代艺术繁荣的内因及其表现形态,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唐代的书画、音乐、舞蹈、诗歌、散文等,所有艺术领域都遵循着以现实对象为依据,从生活出发,体现时代精神,实现造化与心源的统一,以形写神,从艺术上展示大唐气象,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各类艺术所应遵循的发展途经,不可脱离的共同的审美规律。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今天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也不是仅仅在某一领域方面实现繁荣,而要使文学艺术得到全面的繁荣发展,这样才能全面反映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更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的需要。从“又见大唐”中还能够体悟到,要实现文化的复兴、文艺的复兴,应该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教益,来发展和繁荣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与文学艺术。
王向峰教授在观赏唐人书画后,还以一首七绝记述其未尽的欣赏心情:又见大唐书与画,风流文采世堪惊。今朝重睹偏多爱,旷古珍奇励众情。
本文作者程义伟(右)叶立群(左)与王向峰先生合影
王向峰著作:
文章作者简介
叶立群,辽宁绥中人,文化学者,评论家。多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文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已出版著作《当代辽西的文学世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现代作家创作》《张成思美术创作研究》《晚清寓华传教士的跨文化传播》等多部。在《小说评论》《名作欣赏》《中国艺术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文化随笔、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近百篇。
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李连志艺术创作研究》《幺喜龙论——从文化角度考察》《幺喜龙书法艺术研究》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只提供交流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