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生活中,有谁没有受到过委屈?谁又没有遇到过挫折?
有人说,小时候在父母的管制之下,听父母的;成家立业后,本以为可以自己做主,扬眉吐气一回,还是不行,在单位得服从领导,回到家里还要为家庭拼搏,赡养老人;到了老了,功成名就了,可以自由自在了,又要为子女带孩子,还听子女的。于是,就发出感叹,人什么时候为自己活一回?
听这么一说,可以看出人的一生都在为别人忙活,一生都在受委屈,委屈是人生的常态。也的确如此,人的一生不在此处受委屈,就在彼处受委屈,正如南宋文人方岳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顺达,都是在磕磕绊绊中度过的。
孔子是圣人,够智慧了吧,他照样一生不顺达,充满了坎坷。
第一,别人不理解他。
孔子为了挽救动乱的社会,想让社会恢复到像周礼规定的那样有序,奔走呼唤。他担负天命的自觉,却遭到了同时代那些明哲保身的隐士的嘲笑。嘲笑他不识时务,嘲笑他不懂得时局的危险,嘲笑不可为而为之,做无用功,嘲笑他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
第二,工作中遭到冷遇。
孔子在鲁国参*,官到大司寇摄相事,工作很出色。鲁国得到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绩突出。
当时鲁国国君大权旁落,被三桓把持,这是越权行为,所以,他先从扒掉三桓超规格的城墙开始,进行治理,遭到了三桓的抵抗。这时,鲁国国君与三桓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不理*事,把孔子冷落在一边,让孔子有力出不上,被迫出国去寻找出路。
第三,工作很难找。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带着一班雄心勃勃的学生,推销他的*治主张,开始在许多国家之间奔走,希望得到重用。但他的*治主张很适合治世,在诸侯混战的时局下,很难有市场,诸侯都知道他的主张很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合时宜,都不采纳。孔子一路碰壁,一碰就是14年。
第四,人生时时有危险。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好几次遇到了危险,在宋国时受到司马桓魋的威胁,他正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司马桓魋把树伐倒了;在匡地时因被当地人误认为是阳虎,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了5天;在卫国蒲地,蒲人曾经扣留了孔子;在陈国与蔡国之间被围了多天,学生们饿得倒下就起不来……
孔子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们在现实都可能遇到,也会遇到不被人理解,受到热嘲冷讽;在工作中,因工作出色遭人嫉妒,或者被人穿“小鞋”;自己很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也在怀才不遇的愤懑;人生中也会遇到一些变故,会遭受意想不到的坎坷,等等。
孔子3岁失去父亲,17岁失去母亲,一生坎坷,遭受了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当时平均寿命40岁左右,他却活到了“人过70古来稀”的73岁。是什么让他抗打击?
一是自嘲。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别人嘲笑是丧家之犬,他就连说“然哉!然哉!”太形象了!太形象了!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能理解你,特别当你的想法比较超前时,必然是曲高和寡,理解你的人就少,能达成共识当然好,得不到认可也不要灰心,在没有人认识到你的想法的价值前,要学孔子,要积极推销自己。
二是乐观。在围困之地,孔子为了提振弟子们的信心,跟学生讲学、朗诵、歌唱、弹琴,从不间断,不会因为生命受到威胁就破罐子破摔,在别人不堪其忧时,不改其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常想一二。不快乐的时候,就想想快乐的事,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心情是需要调节的,怨气是需要发泄的,找不到排泄口,必然会憋出病来的,很多人的抑郁症就是由于闷在心里才闷出病来的。
苏轼一生遭遇坎坷,既遭到到改革派王安石的排挤,又遭受保守派司马光的打击,怀才不遇,为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流放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达观,随遇而安,开荒种田,自制美食,诗词文豪迈奔放,哪里像一个不断遭受打击的人所为?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让自己阳光起来。
三是坚持。孔子一二再,再而三地受到挫折,但他没有灰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生命的尽头还在哀叹理想没有实现,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支柱,人生就围绕理想而展开的,有了理想,才能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坚持正确的理想,人生才有意义。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自己既定的理想去不断地攀登,追寻人生的意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快乐。
人生是有限的,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渺小得不如灰尘,但是,对于伟大理想的坚持,会让一个人成为让历史记忆的人。
孔子在世时,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他的人生不算特别成功。由于他的坚持,他不懈地宣传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多年,他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影响会更久远。谁又能说,孔子的人生不成功?谁能又说,坚持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意义呢?
四是迂回。有人会认为迂回与坚持是一对矛盾,坚持代表的是不屈服,迂回代表的是妥协。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人生不是一条走道,遇到不能翻越的高山,就要想法绕着走;遇到大河,就需要找到有桥的地方过,没有桥就找最窄的地方过,或者找平缓地方渡船过去。做事也是如此,有时候不能直来直往,也需要迂回。
孔子在国内参*被冷落,就到国处去发展,在国外也没有发展机会,就从事教学,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思想传给学生,学生分散在诸侯国中参*,通过他们来实现自己的主张。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用之则行,不用则藏”。能让工作时好好工作,如果工作不顺利,就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要学会化解矛盾、委屈,一个人改变不了社会,就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改变自己,要学会适当地与现实妥协。有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由于禅院的门很低,他没注意,就碰到了头。禅师看到此情景,对他说一句别有深意的话,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
正是由于孔子善于调解自己,对于遭受到的挫折,受到的委屈,他既没有彻底妥协,也没有死磕到底,而是在委屈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挫折中不断地成长,所以,他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让人生成为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委屈恰恰说明你是一个委屈求全的人,愿意以自己的委屈成全别人,也说明你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不愿受委屈的人,就是一心为己的人,不愿意为别人的付出,包括自己的亲人,实际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这样的人,是孤家寡人,在社会上是寸步难行的。
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为有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注定会一事无成。
一个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委屈,经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就会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没有什么事会难倒他,也没有人能打倒他,他的人生再坎坷也是不平凡的,有意义的。
#孔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