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师管理
学校的管理有各种类型,大致有人治管理、法治管理、“无为”管理、德治管理、人文管理等。人治管理依赖个人权威实行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但容易形成个人专断,关系紧张;法治管理的特点是一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简易公正,但缺少人情味;“无为”管理利于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却易于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德治管理强调以德治校,领导的道德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是管理的支柱,其缺点是见效慢。我们倡导的是人文管理,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冶”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这种观念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做好“人”的工作这篇大文章。首先要让教职工“感觉良好”,注重培育教职工的合作意识,创造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教职工的“精神家园”,这是培养高尚师德群体的重要途径。要特别注意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许多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机会,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案例]以谁为本?
有这样一位教师,姓吴,师专中文科毕业后在小学里任教,头两年教的是语文。第三年,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由于一时没教师,校长见他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就要他去担任英语教学。过了两年,当他对英语教学摸到一点门道后,学校正式调进了两个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学校就不再要他教了。他满以为可以重新教语文去了,谁知,校长要他去教科学课,理由是:科学课比较难,其他没人会教,而语文课呢,一般人都可以教的。小吴不肯接受,觉得还是教语文最有前途。然而,校长先是做思想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啦,要有全局观念啦,青年人要做一颗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等,大道理说了无数,见他还不肯答应,校长有点生气地说:当小学教师,每门科都应该会教的。意思自然是不服从也得服从。话说到这个份上,小吴只得硬着头皮上。今年,校长换了,经过再三争取,终于同意他回到语文教学的岗位上。然而,当他环顾四周时,小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已经落伍了:与他同时毕业的好几个同学,有的评上了教坛新秀,有的成了教研组长,有的论文县里、市里获了奖,而自己呢,学科成绩一点也没有。每每说起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他免不了说出这样一句:“我被浪费了。”
学校要考虑工作的全局性,这没错,作为个体的教师,暂时放弃个性和特长,也是应该的。但是,学校千万不要无视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未来发展。像小吴这样被调来换去的教师,也许并不很多,但不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长,没有着眼于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的意识、行为,在一些学校领导中,恐怕并不少。有的学校领导一味强调管好学生,从来不肯给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有的领导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从来不肯为教师自身的成绩和荣誉着想;有的领导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成绩完全等同起来,直截了当地说: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成绩,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也全然不去考虑教师如何成才成名。总之,有的领导,只希望教师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最后“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并不希望,或者并不追求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也不考虑如何让教师在学生成才的同时,也能成长得更高大、更伟岸。无视于教师的成长,这实在是相当狭隘和落后的人本教育观。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一次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讲过一个值得所有教育管理干部深思的问题,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的确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搞什么“三个一切”,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过,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案例]对“顾客至上”不以为然的大老板: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成为“美国家最适合于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对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员工来说,顾客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于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豪尔批评说,有太多的公司把压力、恐惧和沮丧施加给员工,员工每天晚上把这种感受带回家里,这会引起家庭问题;第二天一早,员工又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这种循环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年,当豪尔加入到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在“顾客至上”的旗帜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顾客身上而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