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大诗人陆游曾经来到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岷江山水就是这样孕奇蓄秀,孕育了眉州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这里的士人世世代代饱读诗书,可以说是文献传家。
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眉州培育出一位名垂千古的文人——苏轼。他从巴山蜀水间走来,涉江渡海,他自己也讲“身行万里半天下”,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同时,苏轼那种万斛泉涌的才华,汪洋恣肆的行文风格,百川学海的知识结构,与融会通达的人生态度,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留下永恒的记忆。
在宋神宗的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年,36岁的苏东坡在就任杭州通判的路途上,经过镇江的金山寺,在登山观水的过程中感叹道:“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在古人看来,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在《尚书禹贡》中记载“岷山导江”,江水从崇山峻岭的巴蜀一路向东,奔流到海,凝聚着千古风流的历史记忆,也融会了无数蜀中豪杰走向天下,建功立业的人生记忆。
岷江是苏轼万里征程的起点,他的宦游经历正是顺江而下,送江入海,在浩瀚与澄清中寻求人生的归宿。近代著名的诗论家陈衍在评论这两句诗时就说到:“一起高屋建瓴,为蜀人独足夸口处”,蜀人可以引以自豪的正是这种居高临下,引领天下的气势,更有江海不择细流的包容与通达无碍的胸襟。
苏轼曾经讲过:“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苏东坡的文章如流水,一方面才思泉涌,一日千里;另一方面是随物赋形,自然成文可高可下,时曲时折。他的文章就是这样富于姿态的变换,他的人生也是如流水充满波澜。有年轻时名动京师的辉煌,元祐年间西园雅集的盛况;也有*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在波澜跌宕,宦海沉浮之中,超越了官场的是非功利与个人的荣辱得失,以审美的态度栖居于大地。
东坡先生说“吾生如寄耳”,人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他同时又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江海之上,他最终寻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