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面诊过的患者中,有不少孩子都很优秀、聪明,但姜祺却是个极其聪明、智商超级高的孩子。他文科、理科都非常优异,而且他在学习物理、数学时还会非常兴奋,处于高效学习状态,俗称的“学神”,类似于爱因斯坦学习物理时的状态。
但令人可惜的是,这么极其聪明的一个孩子却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在他患病后,父母曾带他遍寻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精神科和心理专家,但专家们的诊断意见却是不一的。
按照现行诊疗标准,我认为姜祺更符合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他的成长经历中曾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姜祺在优异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三代人都是文学、艺术工作者,家里的文学氛围浓厚。受家庭环境,姜祺的文学修养就很高,从小便涉足各领域的书籍,包括哲学类。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孩子过早地阅读哲学和历史类书籍,过早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很容易掉进死胡同,想不出真正的答案,导致消极的思想、沮丧的情绪。
姜祺本就聪明,再加上看了大量文学、哲学书籍,思想高度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显得格格不入,这令他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
姜祺还追求精神层面的完美。他本来只喜欢文学中的美,后来发现,在数学和理论物理中严密的逻辑,纯粹的理论,也符合他对极致美的追求。
这固然有好处,他对数学、物理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课堂表现非常专注、兴奋。
但这也有弊端。很多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将这种“兴奋”视为躁狂发作,更重要的是,姜祺无法将真实生活与精神层面完全分割开。他不但在精神层面追求极致美,也逐渐泛化到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美。
当然,他也具有理性,对现实生活中自己无法改变的他最终会妥协并选择接受,但若是本能够改变的却达不到完美的,就会激发他强烈的负性情绪。这对他造成大量叠加性的创伤。
姜祺还有一个可怕的症状,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他有极强的攻击行为及欲望。有一次,他的作品被一个熊孩子毁了,还有一次,奶奶去世了却有人过来推销殡葬品,他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愤怒,甚至有强烈的攻击欲望、类似于虎豹猎杀动物的兴奋感。幸好两次都被家人拦下了。
我在面诊中初步分析了这种强烈攻击欲望背后的原因,但只是根据经验进行推测,更深层面的原因还需通过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才能精准化找到并修复。
最终姜祺没有选择接受治疗,希望他及家人要有所重视,慎防姜祺再次爆发攻击力时对他人造成伤害,酿成悲剧。
不过,即使姜祺愿意接受治疗,我在面诊时也提到,根据他现在的心态,我们也不愿意接受,因为现在的他未必适合我们机构的深度催眠下心理治疗。他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太强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自负,对我们的信任度不高,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他难以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但姜祺的悟性很高,若这次面诊后他能加强对自身问题的感悟,努力调整思维上的不良习惯,尽量做到“积极努力、顺其自然”,并且在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下生活,他的天资会发挥最大的能量,可以成为真正的天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找到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姜琪让我想起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梵高”,期待他能够最终成为生活中平和有包容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具有很深造诣的天才!
毕竟,现在的时代不是梵高生活的时代了。
——何日辉
(下文作者:何日辉的学生Lily)
姜祺19岁,父母都是大学老师,谈吐举止很有条理和素质。姜祺在沙发上坐得非常端正,神情冷静,看起来像是准备接受一场考试。
何主任问姜祺是否了解过自己,姜祺点点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您的评论”。
“你看到一些关于我的负面信息的时候,是否会对我产生一些不好的印象呢?”
“我觉得不会。我做一件事之前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但不会被左右。这就像做阅读理解,我会带着别人的问题去看文章,但文章本身是本身。那些人说的话很多带有情绪性,我学过批判性思维,不容易被那些话影响”。姜祺说得非常平静,有种绷紧的感觉。
何主任又询问,父母先介绍的时候,他选择在场还是回避。
“您觉得呢?”姜祺问。
“这完全取决于你,前提是你觉得能保持情绪比较平静”,何主任回答。
“我觉得,他们说的时候,你可以观察我的反应,这可以让你更好地作出判断。那我还是选在场吧。”
从来没有哪个来面诊的孩子会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姜祺在短短的几分钟交谈间,透露出非常强烈的理性。
姜祺的妈妈介绍,她和丈夫、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文学或艺术工作者,一家人的文艺底蕴非常浓厚。姜祺从小就看很多书,涉猎很广,所以他的底子非常好,文科学得轻松,理科也拔尖,甚至初中就发表了好几篇物理论文,被保送到当地最好的高中,冲击国内顶尖的大学并非难事。
但姜祺不想参加高考,他更认可国外的教育,父母便把他送到美国读高中。可是,独自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姜祺的精神和行为出现了较严重的症状。
妈妈说,儿子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学习很刻苦,但明显感觉到他非常孤独,经常要求一边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