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读到博士了,本以为是件光耀门楣的事情,却发现面对生活的压力仍然有心无力,有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心态?
春节前夕,他们不禁百感交集,一时间“矫情文学”盛产。对此厦门大学教授刘连泰坐不住了,他曾批判到:
“读到这些装模作样的文字,悲悲切切,硬是将自己打扮成家乡的教父,回到家,未见夹道欢迎,只有略带怀疑的“读书有用吗”?未见一脸痴迷,只有些许不屑的“一个月赚多少钱”?于是,硬是挤出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情,“载不动几多愁”,黯然踏上归程。
我也是个博士,还是个博士的导师,也曾颠沛流离,也曾潦倒蜗居,也曾返乡,怎么硬是没有生发出一点或是悲天悯人或者孤独彷徨的情结?
回到家,您只是儿子或者孙子,与博士无关;回到家,您只是穿开裆裤时的朋友,与学科无关;回到家,你只是在外的游子,与大都市的繁华无关。春节期间的放浪形骸,终究会成为浮云;亲人与朋友表现出的放松和惬意,甚至暗中较劲地攀比,也不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洞穿了这些人情世故,我们就无须活在别人眼神或唾沫里。既如此,我们能不能不装?”
实不相瞒,当我们读到博士,春节返乡也可能是最受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