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是一个激变的时代,“那时的世局几乎可以说是年年翻新,一年一个样”。五四学生运动像是一个分水岭,“将此前和此后的时代潮流大致区隔”,“到五卅运动之后,此前处于竞争中的各倾向基本有了结果:群体压倒了个人,*治压倒了文化,行动压倒了言论,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自序》)*绅*权正是在这一时期从兴盛走向衰落,国共两*正是在这一时期从合作逐渐走向分裂,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科玄之争”再到“反帝”“反赤”论战,思想界也经历了急剧的变化,深刻影响了此后近三十年的*治与文化走向。
年5月11日,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读书会共同举办了“从‘五四’到‘五卅’”学术工作坊,集中探讨这一激变的时代。工作坊邀请到蒋凌楠、彭姗姗、冯淼、李志毓、魏兵兵、马思宇、徐佳贵、赵妍杰八位老师进行汇报,陈以爱、邹小站、杨琥、周月峰、胡永恒、周斌、吕文浩、刘宇、卢华等老师参与评议、讨论。
一、陈独秀“阶级”观念与清末民初的思想界
蒋凌楠(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汇报的题目是《陈独秀的社会阶级图式想象》。和清末趋新思想界一样,陈独秀留日期间深受日本“阶级”观念影响。此时日本“阶级”观念的核心是追求平等,革命*人亦是把“平等”作为革命目标。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初期,针对思想界反孔教、反复辟帝制的论战,他把这些现象根本归结为是阶级等级的伦理问题。年社会主义流行时陈独秀对“阶级”的理解更加泛化,他将*治、社会、经济等层面的问题都纳入“阶级”问题。五四后随着“劳工神圣”口号的流行,思想界对于劳动问题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