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管然荣丨永远的白话文经典试论中学鲁迅
TUhjnbcbe - 2023/9/10 20:31:00

永远的白话文经典

——试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

文丨管然荣

内容摘要鲁迅的超拔人格,鲁迅的深邃思想,鲁迅的非凡魅力……是现代中学师生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以替代的永远的精神食粮。《祝福》给我们描写出了一幅虽无形无阵却又无处不在的封建伦理思想的“杀人图”,一颗在冷酷的精神围攻下弱小灵*的抽搐、呜咽、颤抖、毁灭!这也正是小说真正震撼人心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鲁迅此类小说的共性。中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当代中学生初步理解作为一个现代历史乃至整个历史上的独具个性的“人”的典范的鲁迅,让先生在二十世纪初就大声疾呼的“立人”的强烈愿望,能够在新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得以真正实现。把鲁迅当作一种燃烧的生命去感受,当作一种强悍的生命过程去感悟。把鲁迅当作直面现实的“真”来阅读。把鲁迅当作大庇天下寒士的“善”来感悟。把鲁迅当作充满诗性的“美”来欣赏。

关键词鲁迅作品、鲁迅小说、鲁迅精神、教学问题、精神虐杀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作品就进入了中学语文(国文)课本。新成立以来,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在10篇左右;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增至20多篇。年以后,数量有所减少。但无论是人教本,还是各省自编的实验本,所选鲁迅作品均保持在十几篇乃至近二十篇不等。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与其他作家相比,鲁迅作品数量都高居首位。

鲁迅先生

由此看来,鲁迅作品已经成为白话文教材的重峦叠嶂之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在实施白话文教学以来的近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尤其是在新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育史上,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已经日益成为现代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经典篇目。新旧世纪之交,在世界华语界颇有影响的香港《亚洲周刊》组织的二十世纪“百部小说”“百部散文”评选活动中,曾影响了无数青年的鲁迅小说、散文均荣登榜首。那么,我们在此也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如果在语文教材中组织评选最有影响力的白话文课文活动的话,名列前茅的必定也是鲁迅作品。

鲁迅的超拔人格,鲁迅的深邃思想,鲁迅的非凡魅力……是现代中学师生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以替代的永远的精神食粮。

因此,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焦点课题。事实上,几乎从现代语文教学诞生之日起,一代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探讨,尤其是针对具体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钻研。迄今为止,这一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就笔者阅读范围来看,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似乎尚未真正形成独立而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就连教材所选的具体篇目都一直在各种不同的*治风向下不断的飘摇变幻,一直是个不能确定的变数。另外,中学语文界对鲁迅作品文本的解读,往往既严重滞后于鲁迅研究的前沿成果,又缺乏富有中学特色的学术个性。质言之,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尚未形成真正具有中学教育教学的个性特色,其中可资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之又少,而亟待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却比比皆是。

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向纵深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欲抛砖引玉,就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点“浅尝”,却实在不愿“辄止”;诚请中学语文界同仁乃至全社会(尤其是学术界)的批评指正,诚望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广泛、深入、持久地讨论下去。

一、回到真正的鲁迅那里去——中学语文教材的变革与鲁迅作品篇目的变化

中学鲁迅作品的具体篇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不同的*治、文化背景,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最近的一次大的变化是在年以后,最具权威性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作品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增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与出汗》《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过去的一些重点篇目,先后删去。《阿长与山海经》《雪》《灯下漫笔》等先后增选。《阿Q正传》则不再是节选而是全选。几经反复的《狂人日记》,现放入非正式教材的《语文读本》……

随着当代教育思潮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变化仍将必然地继续下去。

众所熟知,大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鲁迅研究界,慢慢形成了一种根据同志对社会各阶级*治态度的分析,以发掘或阐释鲁迅作品的*治革命意义为主要指归的倾向。受这种带有很强*治色彩的文化价值倾向的决定性影响,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也紧密配合着这一倾向(尤其在“文革”期间),在选编课文时旨在突显这种*治倾向性,在解读鲁迅作品时也旨在贯彻落实这种*治倾向性。比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和出汗》……这些其实未必能很好地代表鲁迅杂文水准的篇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倒成了必需重点学习的著名课文。再如,那时的教材能选上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这本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对原作中有关“沉默的国民的灵*”——阿Q精神胜利法的最精彩也最值得研读的核心部分,中学教材却视而不见,而对原作中微不足道的“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因为要突出阿Q的“革命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嘛,反而青眼有加。这样选编的结果自然会致使授课教师在讲析这篇课文时无论怎样向学生解说却总不免陷入捉襟见肘、难圆其说的尴尬局面:那“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正义性、严肃性、神圣性,无论如何与文中的滑稽性、荒诞性、喜剧性都是统一不起来的!笔者当年讲授该文时,就曾遇到过一些通读过小说全文而又深受时下观念影响的同学一系列诘难: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着吗?阿Q是不是人民中的一员?阿Q的革命怎么如此荒唐呢?是阿Q的思想有问题还是鲁迅的思想有问题呢?……

在现当代史上,在不断的“接受”过程中,鲁迅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丰富之中:从“民族*”到“革命战士”,从“阶级斗争”到“反封建”,从“启蒙战士”到“现代孤独者”……(详见冯光廉、刘增人、谭桂林主编的《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山东教育出版社,年版)。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今的新教材,已经伴随着新时期学术界“回到鲁迅那里去”(详见王富仁《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的响亮口号,在崭新的价值观念中重新调整了选材的视角。选杂文,则瞄准了《灯下漫笔》这些真正体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道德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然荣丨永远的白话文经典试论中学鲁迅